水墨塑造与精神
——陈钰铭和他的水墨人物画创作
一段时间里,有个关于钰铭的“笑话”,在朋友们中间广为传播。在某次全国美术研讨会上,一位知名的美术评论家在谈及当代水墨人物的代表画家时,称“有着操着一口河南话的部队年轻画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不变的河南话成了钰铭一个标志性的特征。乡音难改,钰铭有些无奈。然而,就像他的口音一样,他的个性和画风也是那么的特殊和鲜明。黄河之水哺育了他,中原文化的质朴、沉厚深植于他的骨髓。钰铭性格中的忧患意识甚至一些悲天悯人的成分,使他的作品在审美取向上偏好悲剧的崇高与震撼。
作为现代水墨的重要一员,钰铭的作品是以写实的面貌呈现在公众面前的。诚然,他的画风与传统的写实手法有着必然的承传联系,但是内在的演变与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这种演变与区别体现在观念和语言上,具体到画面上,则表现为造型和笔墨的现代感与深刻性。在对写实造型与笔墨的矛盾、西方经验与民族传统的矛盾、情感传达与题材内容的矛盾等诸多问题的思考、探索中,钰铭深切地意识到:现代水墨仅仅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特点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观念、语言层面完成一个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因此,他在水墨塑造上扎扎实实地下功夫,不求形式上的哗众取宠和表面上的突飞猛进。他的耐力、悟性乃至固执,使他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一个较高的起点出发,奔向一个明确目标和理想。从他的成长历程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勇于探索的画家不断前行的足迹;从他的作品中,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洋溢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充满张力的水墨精神。
钰铭是一个善于思考、行动稳健的画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变得越来越成熟。钰铭时常感慨:在当今的水墨人物画中,好作品虽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够让人记住的“形象”实在是凤毛麟角。钰铭正在实践着一条由水墨塑造向水墨精神升华的道路,他前进的步伐是有条不紊的,每一个转折点都有为人称道的代表作品,转变和深入既顺理成章,又引入瞩目。他的实力和探索精神,他的跋涉足迹使我们有理由对他寄予更高的希望。好在钰铭明白,学画是一生的事,谁也不可能一夜就成为大家。
(文/许向群)
作品欣赏
(以下作品请横屏观看)
(来源:夏邑孔子书院)
画家简介
陈钰铭,1958年生于洛阳,籍贯河南夏邑孔庄乡客陈楼村,1976年入伍。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结业于中国美院中国人物画高研班。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总政解放军画报社美术编辑,总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员,第六、七、八届中国美协理事,现任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上海中国画院院外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