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过往都成记忆,有的灰飞烟灭,有的留存心间,画面能凝固转瞬即逝的片段,有着人生的自我叙述的意义。有感而发是最简单的艺术理想,边走边画让自己的画作如人生一样是流动的,葆有未知的多种可能。
——陈铎
艺术如是,生活也是。本来觉得随着时间推移,年岁渐长,自己会越来越明白什么是艺术,什么是人生,而事实上却感到自己越来越无知,好像依旧站在许多的岔路与迷雾里,刚刚步入工作的我是如此,已卸下肩上重任的父亲亦如是。但我想或许很多事本来也无须辨别,我们只需接受自己尚有无知,在属于自己的故事和人生里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做想做的事,绘想绘的画,爱想爱的人,不管发生什么,都是美好的。就这样用眼,用手,用笔,一直写心写境下去。
——陈哩尔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青年教师,美术学博士
1979年,16岁高中毕业考取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
大学三年级开始分专业,我选择国画,还是因为自己速写画得多的原因,“画国画速写要好”这一说法影响了自己。
在福州上大学四年,印象最深的还是几次外出写生和参观。一年级到平潭、二年级到东山、三年级到黄山写生,四年级去杭州、上海参观。
大学一、二年级的两次下乡写生都是前往海岛渔村。
1983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回家乡建瓯县城一所中学任教。那几年情绪低落,只有沉浸于画画之中,方能自我救赎。
1987年我调往南平师专,加入刚组建的美术专业。南平师专坐落于延平的官沙田,离城区有些距离且交通不便,大家进城要渡船过河,只有河对岸才有公共汽车。
在南平工作生活期间,成家生娃,人生步入新的阶段。
1999年夏,是我们三口之家第一次远行。
2003年学校从南平搬迁武夷山,筹建武夷学院,我也打消了往外地调动的念头,因为武夷山一直是我理想的栖居之地。
2004年第一次出国,赴德、法、意考查两周。
位于北极圈的阿拉斯加,是我目前行至最远的地方。
在武夷山的20年丰满了我的人生,在作为双世遗产地的武夷山,我接触到大量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家,品茗论道,道在武夷,我的人生和视野反而在山里得到拓展。
从2004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有出国的机遇,有些是交流出访,但更多的是家庭三人的国外行旅。每次在国外基本上是沿着美术史和博物馆的路线行走,沿途图绘的手稿、作品、照片以及印记在脑中的图像,成为自己写心写境最美好的宝藏。
(文/陈铎)
我赴意大利留学,夏季学期结束时父母赴欧,就此开始了全家第一次出国旅行。
2016年和2017年,我连续两个暑期都到访德国。
一次是租车自驾,前往那些难以到达的古堡小镇。
另一次是尚在美院读硕士的我参与了艺管学院与柏林自由艺术大学联合主办的夏季学院,目的地便是德国柏林。
(文/陈哩尔)
2020年,疫情和腿伤让我整整大半年禁足在家,更加怀念以前在外自由行走和畅快画画的日子。
不能走进生活面对鲜活的场景,我开始面对电视屏幕画起画来,这种应该称为第二现场的写生,足不出户可以打破时间,突破空间笔绘古今中外的场景。
这本是无奈之举,却促成自己找到一种画画的窗口。这既能满足自己手痒的冲动,又能通过屏幕假装在外行走世界。
(文/陈铎)
暌违已久,又踏上新的旅程。
这次首个目的地是位于日本本州、四国之间的濑户内海。
(文/陈哩尔)
(来源:当代东南)
画家简介
陈铎,武夷艺术研究院院长。武夷学院艺术学院首任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范迪安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岩彩艺术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师,南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