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拓展——窦凤至师生水彩画形式语言教学展》,将于4月9日至21日在青岛市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策展人迟涛。
展览前言/序(节选)
青岛是水彩画的重镇,与上海、广州相埒,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水彩画家,凤至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凤至的水彩画风格绰约,不拘一格。他从事水彩画创作,也从事水彩画教学,在水彩画的创作与教学两方面都有很多经验,他所编著的这本《水彩画形式语言教学研究——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水彩工作室课程案例》是其多年来从事水彩画创作与水彩画教学的经验集结。水彩画传入中国已逾百年,虽不如油画在中国风行,但水彩画的从业者也不乏其人。专业水彩画已是中国艺术教育的学科门类之一,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等都设有水彩专业,其影响广泛,不仅培养了大批水彩画家,而且是艺术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水彩画甚至对中国画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水彩画的很多技法已被中国画吸纳,拓展了中国画的创作路径。时下渐成风气的绘本多半是由水彩绘制的。放眼未来,水彩画的影响会愈来愈大,普及水彩画的创作经验是社会需要,是时代需要。遗憾的是有关这一类的著述尚且不多,凤至的这本著作正当其时。
我之学画亦是从水彩开始的,说到水彩我有一种亲切感。青岛是一个很适合由水彩介绍的城市,青岛也与水彩有亲缘性,期待青岛有更多如凤至这样优秀的水彩画家,也期待有更多的人借助水彩熟悉青岛、热爱青岛。
(文/杜大恺,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窦凤至《帆之都》
纸本水彩,109×78cm,2014年
窦凤至《海港之夜2》
110×150cm,纸本水彩,2019
展览前言/序(节选)
学生的形式语言课程往往是和“写生”联系在一起的。人与客观自然的接触,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把握,主要依靠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而眼睛看物,又将物赋予特有的内心感受,并找到一种形式表达出来。“看”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学生在看中能体会主观与客观物象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互动的、变化着的,不是机械不变的、相互隔绝的。所谓“观物”就是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选择和形式上的把握能力,而且这种判断、选择和形式表现会随着“观”的过程发生微妙的甚至很大的变化,原因有时在客观的物,物(如人、风景、花草等)会在“观”的过程中显示出自身不同的侧面,显示出不同的情景,从而刺激学生的感官,并影响其心境。变的原因有时在于学生自身由于其他因素(非所看物)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和敏感的情绪,往往微妙地影响着学生对客观物象的态度与表达……
水彩画艺术一直是以水与彩的“活性”面目示人,以活性和流动性的状态带动观者的感知解放,所以,此时的“水彩画形式语言教学研究”是让学生具备诸多帮助他们重获新生的能量去绘画。从内容到形式语言的表述,在现今的高等美术教育中更深入地回归到造型艺术本体的训练与绘画形式语言的培养,这取决于运用水与色的我们如何用形式语言表达,取决于我们及我们的学生对自身持续解放的渴望与忠诚的信念。
(文/陈坚,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窦凤至《花屋》局部
115×175cm,纸本水彩,2005年
窦凤至《柱头与干花》
100×70cm,纸本水彩,2009年
展览前言/序(节选)
传承与拓展——窦凤至师生水彩画形式语言教学展是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水彩工作室的一个案例成果的展示。从教学角度出发以教学实例展示了形式语言在水彩画领域的组建,对绘画形式美的规律、法则和表现技巧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阐述。
深入探讨了形式要素与视觉心理、绘画语言与表现内容、画家情感与表达方式等相关问题。为学生拓展创作技巧、审美观念的思路,使学生通过对生活体验的扩充、艺术实践的拓展以及对艺术理解的深入,在寻求艺术规律的过程中达到对于绘画本质的把握和思想修养的陶冶。窦凤至和他的研究生们在这一方面做了深刻的探索,在课堂教学上,以及在创作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创新性的研究,对中国大学的水彩画教学来说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举办这样一个展览也会更进一步的总结和研究水彩画在当代语境下的发展。祝传承与拓展——窦凤至水彩画形式语言教学展圆满成功!
(文/陆庆龙,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家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窦凤至《暮色》
78×109cm,纸本水彩,2015年
窦凤至《夜城》
76×54cm,纸本水彩,2017年
展览前言/序
(节选自《水彩画形式语言教学研究——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水彩工作室课程案例》)
以窦凤至在学院水彩画教学体系与形式语言课程的参与建设历程为出发点,通过梳理他自教授水彩画专业近二十年的教育生涯,延展出对当今绘画形式语言教学发展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思考与展望。研究水彩画形式语言的构成,并赋予它一个体系化、结构化的形态,进而落实到形式训练与技法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去,是窦凤至对当代中国水彩画学科建设的一次重要的科研创新。
绘画的形式语言研究绝不是简单的艺术表象,我们在对待艺术研究时一定要深挖动力源泉,探寻艺术本质。“为形式而形式”很容易把形式引到忘记艺术本身的歧路上。在形式语言研究的探讨中不能盲目地崇拜形式与个性,而是要秉持辩证主义的核心,由心出发,创造带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既承认形式要为再现艺术现实和人类情感服务,也要承认它的独立性。《水彩画形式语言教学研究——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水彩工作室课程案例》以水彩画形式语言研究为切入点,以中国水彩画学科建设为目标,从创作的形式与教学的形式两方面衍生出六个部分,作为深化与细化形式语言学术研究的目标,并赋予这些研究与实践目标以学术化品质,而不是一般的感性经验授受与具体案例分析。这种学术化品质与学科意识,正是当代中国水彩画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文/王绍波,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委员、山东水彩画会会长、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青岛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窦凤至《白夜之一》
110×150cm,纸本水彩,2020年
窦凤至《白夜之三》
110×150cm,纸本水彩,2020年
窦凤至《阿妮娅》
60×50cm,纸本水彩,2002年
窦凤至《阿布》
55cm×33cm,纸本水彩,2003年
窦凤至《游离》
75×108cm,纸本水彩,2023年
窦凤至《晚风》
75×108cm,纸本水彩,2023年
部分展出学生作品
司康《圣灵之声》
150×110cm,水性材料,2021年
朱晓娟《启航》
75×55cm,水性材料,2024年
梁冰《绪·思之漫舞》
76×112cm,水性材料
王雪丽《石老人传说》
100×150cm,纸本水彩
侯振惠《山山而川》
45×107cm,2020年
张雅玉《吹梦到西州》
52×74cm,水性材料
王凝《山海情》
150x105cm×3,水性材料,2021年
昝扬《春日迟迟》
150×76cm,纸本水彩,2024年
赵冬梅《象非相·闺》
85×126cm,水性材料,2022年
许彩华《重构1》
53×76cm,水性材料
邓文《悲剧想象落羽的挽歌二》
55×75cm,水性材料,2022年
王晓玉《大卫幻想》
113×83cm,纸本水彩
武天隆《谁与共游,谁与共诉》
108×78cm,纸本水彩,2023年
胡晓玉《港湾系列》
110x46cm,纸本水彩,2023年
王紫薇《梦之瞻》
75×90cm,纸本水彩,2024年
吴雨娇《仲夏梦》
140×120cm,纸本水彩,2022年
王一宁《青涩的青》
53×76cm×3,纸本水彩
袁溶《风起·扬帆系列之一》
110×150cm,纸本水彩,2022年
(来源:看水彩 中国水彩)
画家简介
窦凤至,青岛人,毕业于山东纺织工学院美术系。1990年至1991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进修;1994年至1995年,再次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进修;2001年至2006年留学俄罗斯,先后就读于列宾美术学院梅尔尼科夫工作室、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油画专业,分获列宾美术学院专家证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督学、硕士生导师,欧美同学会留俄(苏)美术院校校友会山东分会副会长,旅俄华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当代水彩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