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3-31 15:48:14
听新闻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展览时间

2024年3月31日至4月25日

展览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文化新大街1704号云上美术馆

主办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

承办

云上美术馆

学术主持

杨飞云

展览策划

朱春林 石磊

展览组织

孙文刚 王鹤


在挣扎中前行:仝紫云近期创作自述

我的创作题材,目前来看是画“物”比较多一些,“人”和“景”相对少一些。并不是说我更喜欢画“物”,不喜欢画人或景,其实我都挺喜欢的。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比较宅,喜欢在室内摆弄静物,画起来比较顺畅。画人,会受限于模特的形象、气质、时间、状态是否稳定等很多因素,风景也会受限于季节天气等各种因素。题材上,我并没有明确地给自己设限,也没有说非要画某一题材不可,会根据自己的阶段性创作感觉来安排。有些时候会把“人”、“物”、“景”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作,像是一个剧场,又像是一个幻境的感觉。《观物》系列中的很多作品都是这样。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观物·十八》

300x1080cm 布面油画 2019年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观物·十九》

350×1200cm 布面油画 2019-2022年

对我来说,题材只是传达思维、观念和感受的媒介。更深一层的话,人本身也是个容器,是个管道,容器里装的是什么,究竟流淌出来的是什么,又能表达出来什么,反而是更需要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绘画表达的训练,经历多年艰苦的探索,基本上就能够比较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了。这个时候,究竟要表达什么?内心是否富足或者精神世界是否有力量,作品是否有表现力,两者是一致的。不然的话,创作就会变成一个炫技且无聊的东西罢了。

在我的创作探索中,我经常允许或期待自己的一些“出走”,出离到平时的创作之外的某种状态,每幅画都希望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我工作室里也是乱七八糟,什么画都有。可能从商业策略上不一定成功,但是我觉得在创作的逻辑上是成立的,这就够了。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怀柔》

30x12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天祝石门沟》

40×60cm 布面油画 2019-2023年

我最近的创作有一些变化,跟以前不太一样,但是其实也有延续。在我的思维里,有很多矛盾,我自己其实也解决不太好这些矛盾和冲突,但是我觉得这种状态让我特别的兴奋,经常半夜睡不着觉,想起创作就会变得特别紧张和激动。在我的头脑中,有两个东西一直打架:一种特别理性的、安静的、细腻的、唯美的绘画和感觉;另一种就是特别特别情绪化的、激动的、暴躁的、非逻辑的绘画和感觉。这两个东西有时候会交替出现在创作中。有时一幅画刚开始时是一种非常躁动的画面,最后逐渐理性化,变得安静细致。像我的《审视》系列大都是这样,起稿的时候是很激动的,最后逐渐回归到一个非常安静的状态。但是另一些创作,尤其是尺幅比较大的时候,我希望发挥出另外一面,比较情绪化和表现性的那种绘画。经常会在两者之间摇摆,并且尝试着去融合。我喜欢米开朗基罗那种英雄式的人物,又喜欢拉斐尔那种细腻唯美的古典人物。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审视9》

127x92cm 布面油画 2022-2023年

最近在创作中,我尝试把两个东西结合起来。有几幅画,人物的部分比较写实的,纸盒也很写实,但纸盒上的涂鸦比较轻松随意。我从小孩的涂鸦里获得了一些启发,希望能把自己的另一面发挥出来。这些纸盒是以前我在杭州一个艺术周上做公共项目的时候,在展览现场摆的空间装置,所有观众都可以拿画笔在上面涂鸦,小孩子涂得特别开心,自信大胆、感性、绘画感十足,我就特别受启发。展览结束之后,我把这些纸盒千里迢迢运回了北京,在工作室里放着,经常用在作品里。

有些作品也不是一开始就明确要表达什么,在画的过程中,想法在改变,画面在生成。当涂鸦用在画面上之后,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突破,终于可以把一种非常放松的、非理性的绘画和比较细腻的绘画放在一起了。虽然也不是特别成熟的状态,但是我觉得似乎抓到了一点东西。忽然想起齐白石把工笔和大写意结合在一起的创作方法。这种探索我还会持续下去,还是延续我之前的关注点,人和物的存在之间关系上的探索。我有一些画的持续过程很长,十年以上的都有,有点追求完美,总想一幅画可以更完善。

自幼热爱画画至今二三十年了,支撑起狂热绘画行为的动力,肯定不仅仅是对绘画的热爱这么简单了,思考和关注的问题随着阅历会逐步加深。我觉得作为艺术家,我们肩负着某种责任,不管是审美上的或者是思想上的,总不应该是仅仅过好自己幸福小日子的那种状态,通过艺术创作,一定是要有更深刻地表达在其中。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香格里拉纳帕海雪景》

19.5×54cm 纸本丙烯 2023年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香格里拉纳帕海雪景》

25×35cm 纸本丙烯 2023年

就我而言,我可能是一个天生的悲观主义者,虽然看上去有时候嘻嘻哈哈,但是底色里是觉得“这个世界不会变好”的那种人,这个世界一定是在走向毁灭,没有未来。所以在我的作品里,呈现出来的气质不一定会让人很舒服。一开始我没有这种觉察,一个朋友用“凉”这个词来形容我的画,好像对我有点启发,其实认识自己也是一个蛮复杂和困难的过程。也有人说我的画不是很喜庆,我觉得也没关系。可能我自己比较悲观,通过绘画,想要捕捉或传达现代人的某种精神困境。我们身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很多的痛苦和麻烦,怎么去面对,摆脱不了的多重困境,就每个人而言又是不一样的。但是在绘画中我们能获得自由和快乐,把这种困惑通过绘画呈现出来,这件事本身就能够让我们内心宁静,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疗愈。或许这是绘画的意义之一。

最近十多年来,我的创作面貌算是比较丰富的。我会用一生去完善自己的创作体系,构建一个系统,而非仅仅是当下的某些片段性的作品或系列,也不会是那种单一的绘画面貌。我的不同系列之间是一个相互缠绕的关系。比如说我的《审视》系列和《观物》系列,有交集又各自独立生长。构建系统,这算是个小野心吧。能实现到什么程度,我也不知道,但我觉得,我还是有定力的,不会受别人很强的干扰,很清楚知道自己每个阶段该干什么,努力去接近心中宏大的理想。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审视8》

128×116cm 布面油画 2022年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日常静物》

30x40cm 布面油画 2022年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面包》

40×50cm 布面油画 2022年

挺期待在展览现场,把近几年的不同作品排列出来,自我审视。这个展览也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停下来看一看,做个梳理和归纳,再想想下一步究竟该怎么调整。这次展览会同时呈现我的两种绘画状态:一种是小幅的细腻写实、安静的绘画,一种是比较大尺幅的躁动的、具有宏大气质的绘画。两者在展览现场产生碰撞,也挺有意思。绘画肯定是内心的真实呈现和表达,如果没有内心的挣扎,画面上是不会挣扎的。

通过这个展览呈现我的状态,再请朋友们一块儿帮忙看看,对我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反馈。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自己的创作逻辑出不来,通过交流和反馈,或许会产生启发和碰撞,这也是展览的重要意义。

(文/仝紫云,写于2024年3月27日

(来源:仝紫云)

作品欣赏(横看)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梅里雪山》

40×400cm布面丙烯 2023年

画家简介

仝紫云:细腻与宏大的碰撞丨澄怀观道——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学术研究个案系列展第三期今日在京开展

仝紫云,1987年出生于河南省,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教师、二级美术师、博士研究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法国卢浮宫、美国加尔文大学中心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西班牙M.E.A.M现代艺术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浙江省美馆、保利艺术博物馆、嘉德艺术中心等机构展出并被海内外机构及藏家收藏。多次获得各类奖项。多幅作品及多篇论文曾刊登于《美术》《美术家通讯》《美术报》。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