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知道于小冬老师的名字,是看到他的书,共三册,《于小冬讲速写》、《于小冬再讲速写》、《于小冬讲素描》,我全部买下来,并把他推荐给身边正在学习绘画的人,并不是说里边的作品是如何的完美,书里甚至保留了他17岁时候的速写,每幅画旁有关于作品创作时的随想文字,一个人可以用生命中的许多时间持续地去做这样一件事——绘画,慢慢,那个结果展现出来,透过一页一页,可以看到一位优秀的画家走过的历程,每一位在学艺的路上求索的人,无论年长还是年少,他的书,会令人在挫败时、失落时,升起信心,给所有奔走在艺术之路上的人以鼓舞。
如今,跃入我们视野的于小冬老师大部分作品都是油画,其实大学阶段,在鲁美,他所学的专业是中国画,毕业后他入藏教学,在那里,他开始尝试各种形式的绘画方法,开始自学油画,并发现用同样时间完成的油画可以比国画工笔贵两倍,这令本就非常喜欢油画的他又增加了一个改行的动力。
在西藏大学任教前期,于小冬的国画作品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一幅自画像,古今中外画过自己的画家很多,但是,并不曾见有人在一幅画面上呈现自己三张面孔,于小冬的这幅作品采用了佛教壁画一身三头的形式,画面的下方是像佛陀一样的盘坐、手捧莲花。
于小冬说:他想通了一件事——“想做的、能做的、该做的”要找到这三样的重合点------
都说真正的艺术作品经久不败,不败的原因是作品本身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画,而是让我们从中获得更高阶位的启示,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无不是那个时代内在的精神先锋,让人群获得更多关于人生的觉察。
(文/画语者)
作品欣赏
在2023年青海美术馆个展作品中,有一幅于小冬老师临摹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其实于小冬老师临摹委拉斯凯兹并不止这一幅,2007年,西班牙普拉多《从提香到哥雅》在中国美术馆展览期间,于小冬就决定临摹一幅委大师,当时,中国美术馆不准拍照,临摹更不行,于是,于小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中国美术馆后街找最近的旅馆住下来,先对着色彩不准、细节缺失的画册画,然后再去美术馆看原作,回来默画,然后再去美术馆——如此一天往返多次,(为保持住大师经典在脑海中的记忆,在路上,遇到美女坚决不能看。)用这种方法坚持了一周,将画作基本完成。
2023年,于小冬老师展出的这幅《教皇英诺森十世》是一幅与原作等大的临摹作品,那是2018年,他刚从意大利回来,对原作的印象依然记忆犹新,他认为委大师的《教皇英诺森十世》是油画肖像之王,于是他决定临摹一幅,挂在画室里,让目光如炬的教皇,穿透300多年的时间,每天看着自己。
(文/画语者)
作品欣赏
(来源:今日头条@画语者)
画家简介
于小冬,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委会和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1963年出生于沈阳,198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曾在西藏工作十三年,六次入选全国美展,两次获全国美展铜奖和优秀作品奖,四次入选“北京国际双年展”,六次获天津美展一等奖,六次国际交流展,十余次参加国家级大型美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青海、西藏等美术馆收藏。
出版:《西藏绘画风格史》《藏传佛教绘画史》《于小冬三堂课》《于小冬讲速写》《于小冬讲速写十周年纪念版》《于小冬绘画作品集》《于小冬素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