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是一种愉快的艺术创作过程,但同时也是一项既费神又费力的劳动。一遍遍地绘画,不断思考和创新,总是伴随着新的想法和灵感。在这个过程中,画家不断积累经验,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审美能力。
生活是画家创作的源泉,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是画家创作的基石。人生中的每个时刻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从吃饭、睡觉、工作到接触人、事、物,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风风雨雨、坑坑坎坎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画家要用眼睛观察生活,感受不同时间、不同外部环境带来的情感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物象感受。
情感在生活中不断变化,因为生活本身也是千变万化的。画家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生活,用绘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真诚。在创作过程中,情感与生活相互交织,画家的感悟和情感通过绘画表达出来。
创作的过程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画家不断地创作。生活与创作不是两个截然分开的阶段,而是相互交织的过程。以前有一种创作方法是通过搜集形象再进行创作,但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掩盖了画家内心真实情感的抒发。创作的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在生活中感悟人生,寻找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方向。
在生活中,画家要善于观察人、感悟人,研究人的外形、特征、肤色、装束、言谈举止以及性格等。从自己的认识出发,用自己的人生经验评判审定表象和内心,寻找有规律的形式和特点。
造型是画家创造出来的“有意味的形式”,临摹、写生都能提高造型能力,但不要忘记生活与造型的关系。自然界中的动物、人物等都有不同的结构特征,作为画家不能熟视无睹,要善于体察、鉴别、感悟、分析、发现。虽然不是在纸上作画,但心中却在构思创作。
修养是多方面的,是画家从事创作的基础。修养的提高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和实践。修养应该是表里如一的,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提高修养,包括文化修养、人生修养等。会读书、会看画、会体察、会感悟都是提高修养的途径。对于画家来说,艺术修养更为重要。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是个美学问题。在审视事物时,画家要把创作的心态放进去,发现与自己情感相通的形式美。无论是小到肉眼看不到的,还是大到无边无际的事物,都能发现美的形式。这种发现可以激发画家的创作欲望。
关于外出体验生活,主要是指学院里的教学环节或是画家独自去异地采风等。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教学意义的活动。到异地去走走看看,画些速写拍些照片,和当地人接触等都是一种触景生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心人会总结出自己的认识和表现异地风情的视角点、形式、色彩和情调等。虽然不能完全避免走马观花或浮光掠影的情况发生,但无论如何这也是一种生活体验的过程。
(文/唐勇力)
(来源:今日头条“创意手工美术”)
画家简介
唐勇力,生于1951年,河北唐山人。曾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画系主任。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曾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首届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艺术创作奖、维也纳国际文化艺术功勋艺术家奖等,《新中国诞生》获中国凤凰艺术主题性创作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