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感觉与艺术精神
绘画是技术性很强的事情。为获得技术要下极大的功夫,但绘画作为艺术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艺术感觉和艺术精神。
艺术感觉首先是吸引人的,艺术精神是拨动人心弦的;艺术感觉是天分悟得、不可教不可学的,艺术精神是修炼学习、可明晓和识得的。对艺术作品而言,其艺术感觉与艺术精神应是相融一体的。
《民工》系列之一
一、艺术感觉
画画要有艺术感觉是必须的。不是掌握了造型、色彩、笔墨等规则且熟练运用之就能成为画家。有的人天生是画画的,有的人天生就不是却因诸多原因走此道,有的还用其他之智能成了画画队伍的“著名”人,但缺艺术感觉的作品终让圈内难以心认。
艺术感觉,也就是悟性,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如果能说清道明想必艺术大师更会给自己子女授真经传真道,助其子女也成艺术大师。问题是很难有大师子女成大师,说明艺术感觉是不可教不可学的。以技能取胜的工艺美术类子女可承接再成大师旁证了偏重感觉的艺术不可教不可学之理。
《民工》系列之二
艺术感觉虽不可教不可学但却有来由。有父母给的天生艺术基因作为种子,自己的生活阅历与修养则是土壤。种子活力充盈,土壤肥沃深厚,再得一明师启悟缺一不可。天分悟性高人生阅历丰富修养全面用余力之副业就成了艺术行业大家,而常人毕生专业也未必能到,如颜真卿、于右任、毛泽东的书法,苏轼的诗书画。
艺术感觉虽是短瞬间感知但却不失其准确力,就犹如男女相遇的一见钟情其感知准确不是理性分析和久远了解可以获得的。艺术感觉能从生活中感知出艺术之美,也能感知已有作品感情的真假、画味的正邪、品位的高低。
《民工》系列之三
在艺术上感觉可借助理性分析认知,但理性不可替代感觉也不可强于感觉。条理性极强到天衣无缝往往动笔画画感觉却弱,估摸常人大脑理性思维太强太发达感觉的空间就不足了。我们好多从美术院校毕业的同仁最后画不出画除客观未得机遇,最主要的还是主观方面艺术感觉不足所致。感受、感悟、感觉、感情、感化、感动……,我们的画作目前极缺的就是这些诸感,相当的所谓感动其实是伪感动,就犹如常规对被赞美者之言辞都超于对父母者不是感情扭曲就是灵魂屏蔽。伪感动的艺术必是伪艺术。
《民工》系列之四
艺术依凭感觉,也表达讲不清楚的感觉。绘画这种视觉艺术,主旨绝不是要客观叙述“是什么”而是要表达其独特的审美感觉。若是为了表达“是什么”,凡高的自画像、麦草垛各画一幅就足够了。戏迷们听梅兰芳、任哲中的戏曲唱段,其内容早熟识于心却还一再喜听就是赏其独特的感觉。
开启感觉闸门是艺术家的首项工作。凡高到阿尔勒、高更到塔西提,都激活了艺术感觉,成就了绘画事业。对于没有艺术感觉的人,即便是当地久待者,此情此景也只是如阳光雨露对石头了。
《民工》系列之五
艺术因了感觉最能直接表达人的情绪和感受。美是触动感觉神经的,艺术感觉是审美的前提。艺术表达美,需要寻找提炼抽象语言以与客观物象拉开距离而给其充分表达创造的空间。优秀的艺术客观物象是一个引子,强力发挥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是必须的。获得这种独特语言,作者首先必须具备寻找语感的艺术感觉。大艺术家悟得的语感直达人之心灵,小艺术家悟得的语感亮人眼目。
《民工》系列之六
有艺术感觉的人,不论是写实的学院风还是意象、抽象路径之作都是有感觉可赏读的。米勒写实、德库宁抽象,因都有感觉,其作都是佳品。没感觉者以啥形式弄来都不对劲——写实是干巴巴的照抄客观无休止的枝节描摹,抽象则是无意味地胡涂抹或机械地勾填色块;有艺术感觉时面对客观物象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无感觉者只能“外抄客观”自然难有“中得心源”了。
有感觉的画家是把感受的复杂性用他的艺术语言提炼精简到让人情绪波动甚或心灵颤动,叫你觉得画作语言简单得似乎你也能画之实际却画不了;无感觉的画家是把他无感受的物象用他成套的固化语言,复杂化高难度化甚至杂技化让你知道并佩服他手上功夫多厉害。技术虽然非常重要,但技术和艺术有质的区别,绝非技术到一定程度量变就质变成艺术。
《民工》系列之七
我们现今画坛上尚有不少缺少艺术感觉和悟性者——或将技术性向极致推进占一领地达于能者高位,或将儿童玩具图稿恣意放大,或将社会术语图解成庸俗视象讨巧等,就自视为艺术峰颠继而再被审美低商之权钱者妄抬成“著名名家”,正如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论》所言“非至人之赏玩,则未辨妍蚩,所以骏骨不来,死鼠为璞。”真乃中华文化之悲哀。
《民工》系列之八
感觉不是耍怪,感觉本自然;天分不是任性,天分本真诚。乏感觉有技能甚或超能者其可为能品之妙手、妙品之能手,但终不会得艺术之神逸之作。神逸之作不是凭技能可得到的,而是凭真正的画外功夫。良佳的艺术感觉与恒久的艺术精神共同升华而得。
二、艺术精神
绘画艺术是什么?世人习惯性认为画画就是要好看美观让人悦目赏心,好看悦目就是美,不少“专家”都是如此认为与指点后学的(今日画坛大平台践行完善此观点者芸芸,试看当今不少大“名家”不就是这等层面的高能实施者?)。八大的危石孤鸟、赵望云的苦难众生、石鲁的硃血河山、蒙克的云天呐喊、柯勒惠支的大爱情愫,都是在以自己独特的情感与艺术语言撞击人的心灵表现生命揭示人生,艺术原本有更大的意义与价值——就是一种艺术的精神。画画是作者作为生命的一种延续,是其在人世存在的一种证明。人有生命就是充盈着精气神,画有精神也就是要充盈精气神。精气神就是一种活力,一种内动力,一种本真的情绪状态。人的生命意义就是艺术的根本精神。
《民工》系列之九
人一生在一个庞大的综合关系中求得生存,若想有独立之精神必是艰辛。要体面人世必有诸多伤体面的经历体验,这般体验感受并非适于倾情表露,人生的虚伪性会使人在诸多领域或笨拙或智慧地遮蔽着,但是艺术做不得假,怎样之虚假都会在艺术行内人眼里被“不好意思”地显露出来,只是人的虚伪性将多多“不好意思”不点破而己。
《民工》系列之十
艺术之所以不能做假是因为艺术背后的精神是和情感捆绑一起的,谈艺术精神必然谈人之情感,人的生命意义就是一辈子与真诚情感的对话,说做人难实际是说一辈子能表露真情实感难。
艺术家是情感第一的。罗丹《遗嘱》言道:“艺术就是感情”。毕加索、凡高和米勒绘画语言距离甚大,但我们能读出他们对底层民众的感情是一样的真挚和虔诚,不在语言的写实或表现,其心都是诚的、真的。
《民工》系列之十一
罗丹还言:“艺术又是一门学会忠诚的学问”,我们的好多作品是语言写实感情不实,画面仿真感情不真。实际上是“心为绪使,性为物迁,汩于尘坌,扰于利役,徒为笔墨之所用,安得语天地之真哉!”(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情感是艺术的核,悲剧情感是艺术的终极精神之核。人哭着来世哭着离世,一辈子为了幸福,却在并不幸福的艰生路上挣扎努力。稍懈怠人生不如意就泛起,所以悲剧意识是伴随人生的也是最能拨动人心弦、启示心灵的。
《民工》系列之十二
艺术需要崇高,艺术需要大我。大我就是为众生不被悲剧尽精神之力。依此角度言吴冠中先生“一百个齐白石抵不过一个鲁迅”是有特定意义的,创造一个阿Q形象能够促民醒悟反思民族劣根性,齐白石之作可以感悟到中国哲学理念和乡村田池的泥土香味却甚难触及到民族劣根性的大精神层面。
《民工》系列之十三
我们的美术史,从精神深度层面说,除却民间宗教和石窟艺术外,传世的纸绢之作相对较弱,长久的专制观念下艺术很难进入直接大情感表达。我们的人物画因承袭着“成教化,助人伦,明劝戒,著升沉”“功臣烈女”“二十四孝”之类艺术附加值而难直抵人心,山水画也因之或客体描绘大于主体感悟,或冰冷的“芥子园语体”堆积,或人生不得志便寄情归隐而成为套路山水画,李唐、范宽的深厚稳重大山大水之作都成稀缺,反而是花鸟画在最易讨众喜乐的领域出了八大山人和徐渭的有明显自我大精神力度的用血泪情感抒写的艺术家。
《民工》系列之十四
情感也是艺术的“家”。艺术就是让作者情感出场使精神显身,带观者归回情感之家。我们场面上的画缺情感,多在技术手法层面忙活,因而基本都是“路上”奔波回不了家。
缺乏精神性,尤其缺乏大悲悯的苦难性精神,是纸绢中国画最需获补的重要缺项(不是描绘如战争的苦难场面,我们的战争场面往往因大题材套路式框架成为一种概念演绎或血淋淋的视觉冲击,失却了人性的本真精神震撼力)。就中国人物画言,延安鲁艺时诸多小版画创作,赵望云、蒋兆和、周思聪、卢沉、郭全忠等先生已前走一大步,可我们仍缺柯勒惠支、蒙克式精神灵魂性的本真表达。
《民工》系列之十五
这个有沉厚文化积淀的大国度大民族需要画出有感觉能吸引人的画,更需要画出能拨动人心弦直至让人灵魂震颤的画来。
(文/张立柱)
(来源:当代美术、墨真书画院)
艺术家简介
张立柱,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协会员。1956年生,陕西武功人,七七级西安美院国画系本科暨研究生,毕业留系任教,后调入陕西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曾任陕西国画院院长、陕西美协副主席。作品曾获全国美展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