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李延洲翻阅大量建筑图册,研究古代建筑史书籍,在每年的写生中,聚焦风景之外的内容,关注石人石马、关注壁画塑像、关注庙宇殿堂;“那些年代久远的建筑构架及陈陈印迹,其所释放的沧桑气息和所具有的造型魅力,足可吸引我驻足耐心拜读”,创作了曾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展出的《荒迹》等系列作品,得到业界认可,成为藏界追捧之作。
我们能从李延洲的作品中看到那种隐忍、沉着之力;看到他可以摈弃光华的衬托,专注对岁月痕迹的敏锐扑捉,对于留存久远建筑的物体之外的精神思考,我想这是一个艺术家对于表达的重要性,也是创作的价值所在。
(文/庄宁)
李延洲作品欣赏
《民国楼》,60X80cm,2023
《阳光下》,120X120cm,2023
《夏》,60X80cm,2023
《午后》,60X80cm,2023
《农家之一》,60X80cm,2023
《农家之二》,60X80cm,2023
《农家之三》,60X80cm,2023
《农家之四》,60X80cm,2023
《存在之一》,80X120cm,2023
《存在之二》,80X120cm,2023
《廊之一》,80X120cm,2023
《廊之二》,80x120cm,2023
《黄楼》,80X120cm,2023
《存在之三》,70x80cm,2023
《初秋》,60x120cm,2023
《曾经的学校》,60X120cm,2023
《灰窑》,60x120cm,2023
《窑洞庭院》,60X120cm,2023
《城之一》,80x60cm,2023
《城之二》,80X60cm,2023
《塔之一》,60X80cm,2023
《红房子》,80x80,2021
《塘之一》,80X100cm,2023
《塘之二》,80cm,2023
《雨季》,100X120cm,2023
《岸》,100X120cm,2023
《小码头》,100X120cm,2023
《港湾》,80X100cm,2023
《农院》,60X90cm,2023
《窑洞人家》,60X90cm,2023
《歌声悠扬》,180x180,2020年
《架构》180X180cm,2021年
《直弧架构之一》,30X30cm,2017年
《直弧架构之二》,30X30cm,2017年
《直弧架构之三》,30X30cm,2017年
《午后暖阳》30×30cm 2015年
《雨后》80×80cm 2015年
《唐模民居》100×100cm 2016年
《绿荫》30×30cm 2015年
《弯曲的街道》80×80cm 2011年
《清代牌坊》100×100cm 2016年
《窗外》30×30cm 2015年
《唐模小西湖》100×100cm 2016年
《河对岸》 30×30cm 2015年
《瓶中秋色》80×65cm1994年
《黄昏》175×156cm1992年
《古宅》之一 100×100cm 2007年
《古宅》之二100×100cm2007年
《八月》 175×156cm 1992年
《勤劳好汉》 175×161cm 1996年
《冷寂冬日》175×161cm1995年
《干草垛》175×161cm1993年
《正午》161×175cm2004年
《窄街》 80x80cm 2011年
《渔港》 80x80cm 2011年
《延安鲁艺旧址》110×100cm2009年
《雨后金口路》之一90×90cm2015年
《窄街》 80x80cm 2011年
《树之舞》 100x110cm 2011年
《荒迹》 之一 220x330cm 2010年
《荒迹》之二 220x330cm 2012年
《聚》,220x330,2022年
《北魏窟 唐造像》 60x60cm 2010年
《金刚》之一80×65cm2006年
《金刚》之二80×70cm2006年
《造像之一》,160·80cm,2019年
《造像之二》,160·80cm,2019年
(来源:当代油画名家俱乐部)
画家简介
李延洲
油画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央美术家协会会员
197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5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
1990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美术绘画专业
获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