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当代水墨的领军人物之一,刘庆和因“新生代”和“都市水墨”为艺术界所熟知。3月9日,刘庆和同名大展“刘庆和”,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798双空间启幕,展览采用多线叙事的结构,分为七个部分,全面梳理了艺术家从1979年至今的艺术发展脉络。展品年代跨越45年,展出作品超200件。这也是迄今刘庆和最为全面详实的大型学术展览。展览试图通过牵引出艺术家40多年间的全貌,探寻艺术家如何广泛的展开对语法、主题、叙事、象征与隐喻的艺术实验,来推进自身的变革,并始终与当代艺术产生同振共生的关系。
展览以“巨作和画谱”作为开篇,讲述刘庆和最为代表的多声部、多时空叙事的来源。“两个旧时家庭”中时代与主题的变迁,呈现艺术家如何以小历史的方式来叙述大历史的发生。之后,展览又聚焦于刘庆和最为核心的工作:如何展开跨媒介的实验,以创造全新的故事。直到“白话”系列的出现,刘庆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体,以半日记、半自传、半口语的方式,打破了文人诗书画或现实主义的传统。
“新都市、新绘画”部分则指向更为重要的转变,刘庆和开创性的显现了水墨这一媒介的超越性,它所提供的独特感受,精准地捕捉了都市的虚像,和同时期的其他媒介相比,更为本质的触及那个时代特有的“时代情绪”。
在40多年的创作中,刘庆和从未停滞不前,“时间的疏离”亦为观众呈现了艺术家对自我的持续更新,忠实现实,但又不断的以新的语言和方法捕捉正在身边流逝的发生。展览的尾声,选取了刘庆和新旧之作进行回溯,以寻找隐藏在创作背后的艺术家的世界观与生命观。
在刘庆和40多年的创作中,始终以一种变革性和开放性的姿态,保持着永不停息的实验。在这场实验之中,他悬置了水墨内部的纷争,放弃了安全而又正确的地带,尝试做错,追逐先锋,尝试将“水墨”作为动词,而非名词。幸运的是,他和一代人在40年间,实实在在的推动了中国从“什么是水墨”到“水墨是什么”的认识性变革。
作品欣赏
《有鱼》,纸本水墨,270×500cm,2006
《风·水》,纸本水墨,270×500cm,2010
《1931》,纸本水墨,55×65cm,2014
《星期六》,纸本水墨,100×100cm,1992
左至右:《团长》,纸本水墨,90×75cm,2008;《新发型》,纸本水墨,65×55cm,2004;《老陈》,纸本水墨,20×20cm,2007
《写生》,纸本水墨,51×68cm,2014
《青春在海河畔》,纸本水墨,65×55cm,2014
《拔牙》,纸本水墨,51×70cm,2014
《王先生》,纸本水墨,140×120cm,1994
《烟·云》,纸本水墨,190×180cm,1993
《流星雨》,纸本水墨,220×170cm,1999
《生日快乐》,绢本水墨,75×75cm,2023
《黑裙》,纸本水墨,200×200cm,2023
《不想》,绢本水墨,75×75cm,2023
(来源:书画频道)
艺术家简介
刘庆和,1961年出生于天津,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1989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1992年在马德里康浦路狄安塞大学美术学院访学。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曾经获得第三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当代青年艺术家奖、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水墨艺术家大奖、上海证券报年度“金”艺术家奖、《艺术财经》年度水墨艺术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