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张复兴丨且持梦笔写家山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3-02 09:05:42
听新闻

几十年的绘画艺术创作中,我以表现自己心中的温馨家园作为意境,以体现时代风貌作为自己的表现内涵,以中华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结合点作为提炼笔墨语言的突破口。

讴歌神圣、神奇、神秘的壮丽山河是艺术赋予每个山水画家的使命,因心造景,体现其生生不息、雄浑博大、厚重庄严的形貌是每个山水画家的不懈追寻追求。

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这是其质;气象万千、多姿多态,这是其表;因个人审美取向不同,风格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艺术界出现了同质异象的百花齐放现象。披揽中国绘画史,画以地异,代出大家。生于成都的李思训、黄笙,多写山峡气象;家于建康的宋二水、范中立,常绘秣陵气象;作宦京口的米海岳,笔下多镇江山色;隐于虞山的黄公望,落笔便是常熟山色。

张复兴丨且持梦笔写家山《大河新雷》张复兴

“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郭熙《林泉高致》),因而,描摹家园,是山水画家的挚爱所在。每一位山水画家,都有自己心中的家园。其家园的意匠营构,也必然因画者各自学识、阅历、修养、情性的不同,带有各自迥异的个人印记。

我所表现的笔墨旨趣,始于桂北,逐渐扩展到中华大地的每一寸热土。其间,我也完成了从观察体味地域具象到提炼概括共性风貌的嬗变。在绘画元素上,我偏重于以质朴繁茂表现厚重,以清旷爽直表现博大,以和谐明雅表现昂扬向上。

这种审美取向是我对自己心中温馨家园的界度,萃取传统笔墨核心要素,描摹心中时代家园,是我对文化反映时代的一种解读。

当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她的解读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任何一个人只能从自己脚下的一个侧面出发,慢慢地靠近她。

张复兴丨且持梦笔写家山《陵川深秋》张复兴

“君子之所以爱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之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郭熙《林泉高致》)。时代变了,我们自然和古人心境已大不同,对自然山川美的情愫也今别于古。我以为,笔墨当随时代,首要的是意趣当随时代。愿不愿意、善不善于发现、捕捉、挖掘、提炼、表现地域性山川风貌之美,就成为时代对画家的严肃拷问。而能否回答这一课题,往往决定了画家的审美趣味。

我长期生活居住在广西,对桂北独特的地貌、醇厚的民风非常熟悉,情有独钟。连绵起伏的山峦,丛杂横生的茂林间,时隐时现的特色民居,潺潺溪流流淌着,人与自然如此和谐共生,如此安然闲适,一派自然温馨。是原始的乡野,世外的桃源,又是现代的风情、时尚的追求。对这片原始浪漫又生机勃勃的土地的挚爱,让我不断用爱去体味、用心去触摸,运用传统的绘画元素,组织全新的笔墨语言,去描绘梦中的家山。此时笔下的桂北山水,已然融合了我的主观情思,脱离了具象的羁绊,在淡绿色的整体氛围中,点、线、面组织成张弛有度的书写节奏……从桂北文化肇始,我循序渐进地理解中华文化,然后,又重新审视桂北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美是典型,美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塑造美的过程,就是从具象出发,通过挖掘提炼个性美,概括而成典型美、共性美的过程。中华文化就是无数个具有地域特征的桂北文化集合,不谋全局者不可以谋一域,同样,不熟一域者不可以驭全局。从某种角度看,桂北文化和中华大地的任何一处文化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一种表象的差异。自桂北山水表达肇始,我开始了家山主题创作。此时的家山,已经不仅仅是桂北山水,而是中华大地美轮美奂尽收眼底、尽现笔端。从春染延川的牧羊晚归,到东岳泰山的步步登云;从三清山的烟雨迷蒙,到喀纳斯的湍流飞泻;从悬崖上的古村落虹霓村,到栈道上的茶马古道……中华大地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摇曳多姿。为自然山川造像,为祖国山河塑身,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和汹涌澎湃的激情。

其实,一切艺术门类,比如绘画、音乐、诗词等等,虽表现形式不同,创作的规则、规律不同,但在本质是齐一的,都是用生命谱写和讴歌自己心灵中温馨家园,当然,这个家园,是无数个小家园组成的中华大家园,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地方。

在当今画坛说到传统的继承喜探究根脉。在我看来,中国绘画的历史,既是传承的历史,也是求变的历史。遍观史上诸家,无一不是既师古更求变。荆浩居洪谷摹松万册,石涛更有笔墨当随时代之说。宗派体式作为历代前贤的一种概括,是我们步入山水殿堂的脉络导引,但绝不能成为束缚笔墨的枷锁。诚如前人所言:“宗也者从也,其一于从而止乎?可从,从,从也;可违,违,亦从也。违果为从乎?时当违,理可违,吾斯违矣。吾虽违,理其违哉!时当从,理可从,吾斯从矣。”“谓吾有宗欤?不拘拘于专门之固守;谓吾无宗欤?又不远于前人之轨辙”。(王履《华山图序》)。

我似乎没有明晰表达师某家某派,形成当下的绘画语言,又归属于什么门派。坦率说我不大在意,且不苟同这个似是而非的命题。说到师从何家何派,有一观点要和同道们交流,在每个人学习,创作从艺的全过程中,的确有从哪里入手,跟哪位老师学过画的经历,同时更多地吸取绘画营养途径更为复杂。社会环境,画坛状况中西文化的必然交汇,尤其是网络文化盛行的当下,它对画家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你果真是一丝不苟地从师从派吗?塑造你的是当下广泛多彩的文化,塑形你的关键所在,是你自己的领悟和吸收能力,千万不能跟约定俗成的处世为人标准混为一谈。我真正自省的是自己是否有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的洞悉能力,就绘画而言是否形成了一个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和相佐的表达方式。

绘画语言的逐步完善,要有根有据。从传统的某一枝蔓出,束缚又局限。徜徉在传统中任意撷取,何等惬意!如同我山水画初始的生活依据在桂北,但又不以表达桂北某山某水为目的,我追寻的是大的感觉,大的境况,着眼点是认证山水风物中传统依据,并且尝试将其规范化,以期用这种笔墨调适为可以表达当代,表达自己内心的最终目的语言体系跟图式,这也是这些年我一贯的追求。在家山语境的营造中,我总是探求全新的绘画元素。经营位置上,更加注意整体氛围的营造,因而不再拘泥于三段式、近中远分层铺展构图,门板式透视也不是表达阔远迷远的主要手段。我尝试着用圆心透视,表现丛林的层层叠叠和峰回路转山重水复,以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在笔墨语言上,秉持结构法度森严、线条松弛灵动的理念,笔尖、笔腹、笔跟综合运用,组合方、圆、滑、涩、松、紧不同质感的点线,自然铺展,笔笔生发,疏密相间,虚实相生。在整体画面的起承转合上,不再强调“之”“甲”“由”等路径,而是由具象看点引导画面由表及里、不断纵深。

谈到绘画的精神表达,我不说自己理不清,说不明的感言。意境的营构应该是不断学习,不断修为,不断提升,不断领悟的,内在之美的自然流露,是有依有据,有规有矩的,却又要自由自在的真实的心灵表达,这就是我自己明显个人特征的形成精神之所在,我也以此努力构筑让自己心灵得以憩息的故土家园。

张复兴丨且持梦笔写家山意写家山张复兴

其实没有哪个画家不是从地域出发,地域文化滋养了画家和画作,使他步入中华文化的大堂奥中,他自然是当代的现代的绘画,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山水画。

(文/张复兴 2024年2月)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艺术家简介

张复兴丨且持梦笔写家山

张复兴,著名山水画家。中国画学会荣誉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中国画法研究所研究员,荣宝斋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美协会员,广西美协顾问。

作品入选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先后十多次在全国性美术作品展中获奖。曾获第八届美展大奖、第九届美展优秀作品奖、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展金奖,两次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被评为广西有突出贡献专家。

此外,还是1990—2000年“中国画百年大展”入选画家,“彩墨境界”等有影响的学术活动的参展画家,并在2004年获黄宾虹学术奖。作品曾搭载神六、神七遨游太空。曾为党和国家重要机构、重要场所中南海春藕斋、勤政殿、国务院三会议室、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大楼、京西宾馆、中宣部、中组部、万寿路国务院老干部活动中心、京丰宾馆等创作大幅山水画,为外交部驻外使领馆创作布置画,为中国驻美大使馆绘制大型山水创作,为国家图书馆绘制大幅山水画。

出版有《张复兴写意山水画艺术》,《当代中国画名家解析历代大师作品•张复兴篇》等,主要作品如《一溪寒水出秋山》、《侗乡秋高》等。多次参加美协组织的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美国、法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吉尔吉斯、意大利等国家的中外艺术交流活动并举办展览。2013年以来是中国画学会以黄河、长江、一带一路、红船启航等长卷的主创人员之一。参加了国家画院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建党一百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二十大胜利召开等重要主题创作活动。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