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思想挤在调色板上
——《汉字雕塑》创作随感
中国人画西洋画,西洋人学中国画;东方学习西方,西方借 鉴东方,可谓东西互鉴。在这个世界文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代,在文化上相互影响,彼此借鉴是必然现象。我这次创作的作品《汉字雕塑》就在观念上受到了西方艺术家博伊斯、沃霍尔和克洛斯的影响。当东方文明的成果与西方文明的工具材料相调合时,当中外文化跨时空地交融与碰撞后,一种新的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便产生了。
正因此,当我收到“互鉴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油画与水墨” 艺术大展邀请后,就在创作思路上有了雏形。记得 20 世纪德国艺术家博伊斯曾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观点,引起世界一片哗然。的确,他挑战了传统的艺术观念,推出了艺术创作的普世性和全民性,他觉得人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都可去用各种手段来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这种观念鼓励我在《汉字雕塑》中进行了大胆试验。
多年来,我的创作一直以“佛文化”作为基本元素,我认为,这是代表中国文化和东方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的印象中,有一尊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 8 窟北壁主尊佛首,这是 2020 年回归祖国的第 100 件流失文物,这尊造像有一种东方古典的神秘微笑,在全国引起过重大反响。所以我首选了这个“公众形象”作为形象塑造的依据。因受沃霍尔、克洛斯、博伊斯的启发,我当然不能用颜料来简单地复制形象,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塑造佛首形象以赋予其新的含义?汉字!是的,用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奉献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方式——书法,作为 塑造手段。这不仅吻合于形象的需要,而且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因此,我用黑白灰的一维平面塑造一尊立体的造像,以赋予其历史感,而以西方的艺术观念切入主题的形式语言表达,从而传达东方精神。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阐释我对这次展览主题“互鉴与融合”的理解。
在文字内容上我选择了《心经》。这不仅因其文字简洁优美,更在于它是佛教徒必读、必知的一本经典佛经,颇具代表性。《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全经只有一卷, 260 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 600 卷中的一节,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以,我运用具有重大影响的素材来丰满作品的张力。在一个多月的书写中,我全身心地浸润于东方文明的精神沐浴中,体悟着西方艺术观念的视觉梦幻。可以说,那种忘我的感觉,似乎进入了“乾坤自在,物我两忘”的境界。
尽管人人可以都是艺术家,而当代艺术看似千奇百怪,为所欲为,其实并不神秘,也不用在意。我觉得,无论艺术如何变幻,都离不开人。艺术不仅是对人的感官的刺激和愉悦,更是对人的思想的表达。
把思想挤在调色板上,用思想去贯穿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以思想的深度与人类的灵魂碰撞。这是我想表达的。
(文/陶宏 2024年1月17日)
画家简介
陶宏,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创作中心主任。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副主任、研究员,中宣部机关书画协会、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江汉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油画作品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成果展、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获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