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2-07 08:04:40
听新闻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青岛,是国内外闻名的写生胜地。而崂山,既是这座城市的一张重要名片,也始终作为青岛艺术的经典母题而存在。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素来以景色秀美、山石奇峻而著称于世,“五步一换景,十步一重天”,曲折环绕,风光各异,是写生的天然佳境。画家们访崂山、观崂山、画崂山,是人与风景的相互交流,亦是呈现“海上第一名山”之美的最佳途径。20世纪以降,关山月、傅抱石、吴冠中等艺术巨匠,均曾亲身入崂山写生。时至新世纪,这座海上名山,仍然吸引着无数中外画家,以她独特的魅力,继续激发着画家们的创作灵感。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海上静远》45cm×68cm  纸本水墨

作为青岛画院一名中青年山水画家,李延智笔下的崂山以疏落有致的布局,辽阔大气的视角,流畅灵动的线条,清淡雅秀的色彩,渲染出一幅幅蓬勃生动的山海画卷。北九水、太清宫、雕龙嘴、将军崮……处处景观,处处入画,向内是山清水秀,向外是天海辽阔,将崂山的至美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崂山九水即景》45cm×68cm  纸本水墨

崂山,以石为风骨,以水为神魂。而李延智的笔墨,恰似北九水的瀑布,纵横奔放而入潭无声,一如他所孜孜不倦追求的线条艺术—行云流水,柔中带刚。他将西画构成主观的融入中国山水平远、高远、深远中,亦不排斥这座古老名山中 “客观所见”的当代元素,一切皆是置身其中的艺术呈现。也正是在这种”新现实主义“的意趣和语境中,在主、客观自然而然的相互转换中展开了属于他自己的山海画境。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祥云起碧空》68cm×45cm 宣纸水墨 2022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望青山》68cm×45cm 宣纸水墨 2022

李延智的写生作品,每一张俱为上乘之作,笔力收放自如,画中便有起伏、有绵延、留白盈满,俱是山韵。由此便可在方寸间见大气象,幽静中得自在心,是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李延智表示:”写生本身就是考验画家选景、对景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诸多元素以秩序化的方式融合到一个画面中,并且是快速的、即兴的。这需要综合修养的能力,所以实与虚是相对相生的,写生本身也是一种高级的创作过程。““我的画里把各种各样的山水技法简化,使笔墨语言尽量纯粹,符合了中国画传统的‘尚简’精神。中国画的笔墨本身就是一种造型,只是把各种各样的笔墨符号根据画面的需要呈现出来。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驼峰观云》44cm×34cm 宣纸水墨 2022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崂山一水写生》44cm×34cm 宣纸水墨 2022

学院派出身的李延智,在坚持传统中国画的前提下,不断探索艺术的种种可能性,在创作中印证传统,也革新传统,以自己的笔性和心性,去表达自我的审美趣味,也在”道法自然“的路途上屡攀新高。在他看来,所谓的写生,就是真正把生疏的、生涩的、有生命的东西转化到画面中去,让它成为一个真正有生命的东西,这样得来的画,更鲜活,更具有纯粹的绘画性。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 《雕龙晴雪》 68×45cm 2023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 《问道太清宫》 68×45cm 2023

本次李延智线上展示作品,汇集画家本人近作数十张,均为最近几年“丹青使命—中国当代水墨画名家走进崂山”写生活动中的专题作品,澄怀观道,风景如斯,画中山水,气韵天成。敬请各位方家、藏家品评雅正。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十二景分别是:巨峰旭照、龙潭喷雨、明霞散绮、太清水月、海峤仙墩、那罗佛窟、云洞蟠松、 狮岭横云、华楼叠石、九水明漪、岩瀑潮音、蔚竹鸣泉。

李延智作品欣赏

【巨峰旭照】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巨峰旭照》 78x56cm

位于崂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27.3米。为崂山九大风景游览区中最高最险峻的一个景区。有一线天,黑风口,五指峰比高崮,灵旗峰,自然碑等景观。巨峰极顶有一块几尺见方的岩石,名"盖顶",又称"磕掌",仅能容三四人巨峰山势陡峭,攀登艰难。西从柳树台东上15公里。南从烟云涧行10余公里,西北由鱼鳞口向东南攀行约5-6公里,东由上清宫或明霞洞西去,西南循大圈子,迷魂涧均可抵达巨峰。

"云海奇观"、"旭照奇观"、"彩球奇观"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观。特别是"旭照奇观",绮丽壮美,被列为崂山十二景之冠,称"巨峰旭照"。巨峰为中国观日出最早佳境之一,观"日出海上",则唯崂山独具。清代乾隆年间即墨知县尤淑孝有诗赞曰:"振衣直上最高峰,如发扶桑一线通。只有仙灵营窟宅,更无人迹惹天风。群山岳岳凭临外,大海茫茫隐现中。持较岱宗应特绝,碧天咫尺彩云红。"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龙潭喷雨】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龙潭喷雨》 78x56cm

龙潭瀑又名玉龙潭,位于崂山南麓八水河中游。水源来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崂,于百尺悬崖飞流直下,喷珠吐玉,状如龙舞,故名"龙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见底。山雨过后,洪涌瀑注,飞腾叫啸,蔚为壮观。在崂山十二景中,称"龙潭喷雨"。周至元有诗赞曰:"凌空乱溅沫,疑是玉龙飞。白挂虹千仞,青山环一围。抛来珠落落,舞处雪霏霏。游客贪清赏,斜龙潭瀑阳不忍归。"

涧水穿山越岭,沿路汇集了数十条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腾而下,在一处高约30米的崖顶平台上,平直地冲出数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飞旋了几曲折之后,会合成一道长约30米,宽约5米的瀑布,顺着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气势,宛如一条矫健的玉龙,从悬崖之颠,腾云驾雾,呼啸而下,击得潭中水花四溅。人们拟其形,取其声,观其色,叫它"龙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龙潭",瀑布顶端"龙吟"两个隶书大字,直径一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游崂山时所书。瀑下长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台下远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视"龙潭喷雨"的壮丽景色。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明霞散绮】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明霞散绮》 78x56cm

从太清宫北上,行约3公里左右,在竹树葱笼、绿荫掩映中便是明霞洞。这里背后石峰耸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峦下伏,峭壑深邃,每当朝晖夕阳,霞光变幻无穷,因而被列为崂山十二景,称"明霞散绮"。清代高密文人孙风云有诗赞曰:"拾级不辞劳,松篁涨晚涛。岚光拔地峻,海色逼天高。绝顶霞粘屐,精庭雪晕袍。三壶皆似削,俯势瞰灵鳌。"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太清水月】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太清水月》 78x56cm

在太清宫看海上月出,别有一番情趣。当万籁俱寂之时,光洁的月亮被一团金辉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倾洒海面,浮光潋滟,玉壶冰镜。岸边清风掠竹,细浪轻拍,景色幽奇绝伦。这便是崂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清代文人林绍言有诗赞曰:"相约访仙界,今宵宿太清。烟澄山月小,夜静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叶惊。悄然成独坐,细数晓钟声。"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海峤仙墩】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海峤仙墩》 78x56cm

海峤仙墩是指崂山头南部的八仙墩,崂山头距太清宫7公里,是由海蚀岩洞组成的奇特自然风貌。崂山头的南部,由于海浪多年冲击,崖岸断落如厦,崖下海中有十多块两米高的石墩,神话传说八仙过海时曾在此小憩,因名八仙墩。此处风劲浪高,波涛汹涌,极为惊险,被誉为"崂山第一奇景",在崂山十二景中称"海峤仙墩"。明代高僧憨山有诗赞曰:"混沌何年凿,神功此地开。势吞沧海尽,潮压万山回。洞宇今何在,仙人去不来。蓬莱应浪藉,身世重堪哀。"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那罗佛窟】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那罗佛窟》 78x56cm

自华严寺沿山涧西上即达那罗延窟,这座天然的石洞宽7米,高、深各10余米,四壁如削,洞顶有一圆洞,颇似火山喷口,天光由此圆孔透入,据说那罗延佛就是在窟中修炼成正果。如此巨大的花岗岩洞国内尚不多见,在崂山十二景中,称"那罗佛窟"。清代即墨文人黄玉瑚有诗赞曰:"荒山留佛骨,卓锡何年至?那罗延窟存,东来识大意。"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云洞蟠松】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云洞潘松》 78x56cm

白云洞在崂山东部,华严寺西北,太平宫西南3.5公里处,坐落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其景物之清奇,风光之绮丽,则又别具一格。白云洞由巨石架成,左为青龙石,右为白虎石,前为朱雀石,后为玄武石。洞石岩顶上有一名为"华盖"的古松,势如腾龙,绿荫冉冉,覆盖全洞,在崂山十二景中称"云洞蟠松"。蓝水有诗赞曰:"白云深处白云洞,日日洞口白云封。惊看云中龙出没,一株洞后百年松。"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狮岭横云】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狮岭横云》 78x56cm

狮子峰在太平宫东北,几块巨石相叠,侧看成岭,竖看成峰,状若雄狮,横卧在苍茫云雾中,海风吹来,白云宛若游龙,翩若惊鸿,在阳光的照射下,景色十分绚丽。但狮子峰最壮美的景色是"狮峰观日",人们在狮峰观罢日出,趁晓雾未开,方可尽情地领略"狮岭横云"的妙趣,因而列入崂山十二景。明代即墨文人黄宗臣有《宿狮子峰》诗:"石上开樽有浊醪,海天东望月轮高。夜声时到秋山寺,半是风声半是涛。"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华楼叠石】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华楼叠石》 78x56cm

华楼山位于崂山水库南岸,海拔408米。华楼峰是矗立山顶东部的一座方形石峰,高30余米,由一层层岩石组成,宛如一座叠石高楼耸立晴空,故称"华楼",又华楼峰因异石突起,犹如华表,又名"华表峰"。华楼峰是崂山三大奇石之一,古称聚仙台。在崂山十二景中称"华楼叠石"。清代平度文人白永修有诗赞曰:"摩霄卓立碧芙蓉,天开名山第一峰。岚气蒸成金液水,海霞飞满石门秋。"。传说八仙过海途径崂山,何仙姑于聚仙台梳妆,又名"梳妆楼"。史载张三丰等名道皆与此峰有不解之缘,故成为海上名山之一。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九水明漪】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九水明漪》 78x56cm

北九水在山东崂山白沙河上游。白沙河源出山顶北麓,河水经山脚而折流,有九折;人行河畔小路,转折处须涉水而过,亦九涉;每涉一次为一水,故称九水。九水又分内九水、外九水(即北九水)和南九水三路,其中以北九水的景观最为著名。北九水是崂山风景区的一条旅游主线,经过半年多的开发建设,新的九水更加体现了"九水十八潭"的自然风貌。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岩瀑潮音】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岩瀑潮音》 78x56cm

潮音瀑原名鱼鳞瀑或玉鳞瀑,因其声似潮涌,自1931年始更名。潮音瀑是北九水的尽头,四面峭壁环绕,东南高壁裂开如门,瀑布从此泻下,山谷轰鸣,声如澎湃怒潮。清代山东抚军崔应阶有诗赞曰:"何处千崖万壑雷,高峰云静石门开。盘空舞雪飞泉落,扑面银花细雨来。碧水澄潭湛洗涤,青松白石任徘徊。支筇未尽游观兴,樵唱遥从天际回。"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蔚竹鸣泉】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蔚竹鸣泉》 78x56cm

蔚竹庵在北九水村东北的凤凰山下,位居海拔550米高处,蔚竹成林,苍松竞茂,怪石奇秀,涧溪成韵,泉水汀咚,清新幽静,在崂山十二景中称"蔚竹鸣泉"。清代胶州文人王大来有诗赞曰:"玄都近在最高峰,石磴追寻樵客踪。履下泉声三十里,杖边山色一千重。深藏胜境疑无路,绿到仙宫遍是松。更喜道人闲似我,邀看万朵碧芙蓉。"

(来源:御泽轩)

画家简介

层峦叠翠,千岩竞秀——李延智青岛写生《崂山十二景》作品雅赏

李延智,1973年生于山东临朐,先后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委员;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岛画院专职画家、青岛画院美术馆馆长。

2004年《凌云壮志亦年少》获山东省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画大赛一等奖。2005年《秋岭赏驹图》获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2006年《南城山居图》获全国城市山水画展优秀奖,并被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收藏。2009年《雪润无声-1》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山东省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2009年《雪润无声-2》入选国画百家金陵画展。

2011年荣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

2014年《雪润山明》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山东作品展创作奖。

2017年参加“能量—改革开放40年山东美术发展成果展”,作品“雪润无声”被山东美术馆收藏。

2021年作品“雪润无声”入展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长河大道—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

2010年于济南画院美术馆举办“惊蛰-李延智山水画探索展”。

2020年在荣宝斋青岛举办“品山諦海—2020李延智山水画新作品鉴会”。

出版专著:《中国画院名家系列丛书•青岛画院专辑—李延智卷》、《析疑解惑-山水画创作》、《海阔大潮涌•青岛画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作品集—李延智卷》等。

[ 责任编辑:王南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