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2-05 09:51:50
听新闻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女人肖像】布面油画128X148cm

谭波在中国艺术界迅速上升至显著的地位是与他童年在中国乡村的生活体验以及当代大众传媒介入下的文化体验直接相关的。中国艺术家谭波的绘画在浓重的忧郁中传递着些许若有若无的颓败的气息。他的绘画主题通常是这样呈现的:室内的静物和僵硬凝固的人物形象,笼罩在如牛奶在水中慢慢化开般的慵懒的光线下,死寂,仿佛一只冷不防进入的苍蝇的嗡嗡声都会像刺耳的警笛一般。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象征意义上的世界,充斥着梦想,牺牲和失望。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青春的记忆】布面油画91X151cm

谭波是一个关起门来的道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敏锐的生活观察者。他所描绘的人与物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因此我们不难将他的作品看作是现代版的巴洛克虚无派绘画。胶着在乡村的传统价值,大众传媒和现代科技的迷思之下,谭波的作品与其说是对二十世纪中国特有的不安意识的描绘,倒不如说是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少女肖像】布面油画91X151cm

谭波生于1959年中国大连,在他十一岁的时候,由于作为医务工作者的父母被派到了东北农村工作,他不得不面临一次由城市到乡村的生活的转变。正是在那里,尚在读初中的他自学了油画,还加入了一个学生美术小组。很快,谭波的艺术才华就引起了星台人民公社领导的关注。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少女肖像】布面油画91X151cm

1976年初中毕业后,他就被直接任命为当地文化站的宣传员,负责制作宣传招贴,黑板报,还兼管文化站的图书室。上任不久,在经历了最初的兴致勃勃后,谭波便发现了这份工作的局限。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少妇肖像】布面油画91X151cm

彼时中国,作为政治宣传手段的艺术有着绝对重要的地位。由于谭波在他的领域里的突出才华,一年后他就被派到了一个规模更大和更重要的文化站工作。他负责那里的美术活动,并培训整个县的各级乡村文化馆的美术人才。也正是因为这份工作,使得他有机会创作了一系列他感兴趣的乡村题材作品,也同时尝试了各种不同的绘画手段。其中有多幅作品被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个国家级报章杂志刊登。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永恒的微笑】布面油画91X151cm

为了进一步拓展他的艺术世界,谭波于1978年考入了鲁迅艺术学院油画系,师从宋恵民和任梦璋。谭波很快就成了同辈中的佼佼者。1981年,他的一幅男人体素描被最权威的《美术》杂志发表。作为一名优秀学生,谭波于1982年毕业后即留校任教,至今为油画系副教授。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坐在沙发上的少女】布面油画101X75cm

谭波深信艺术与生活应为一体。他在几个重要的系列作品中均选择了与他早年生活经历相关的农村作为主题。在他最近的绘画中,他想表达的不是俗套的田园牧歌,他关注的是那些在地里刨食的人的命运。事实上,在他的作品中对土地的描绘是缺失的,这也印证了他所关注的并非那些在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物质环境,他关注的更多的是他们的精神状态。谭波笔下的乡村生活场景带着泥土和锈迹的色调,那些昏暗幽闭,几乎令人窒息的如舞台般的场景设置,让人联想到存在主义绘画中的贾科梅蒂或培根。辗转在这些场景中的人物,就像是一些已被土地耗尽了的残存体,包围着他们的是已碎为尘埃的梦想。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百合花】布面油画140X180cm1988

时间也是谭波绘画中的一个中心主题,时钟,日历等常常有人物同时并列出现。谭波似乎想强调的是在一些看似明显的对立面中并不存在简单的分界。例如,抽象的和实体的;为我们意识所接受的时间和序列系统,与作用在我们身体上的时间的印记,我们无法在它们之间作简单划分。在谭波的绘画中,时间作为抽象的概念成了现代文化体验的载体,即物质的时间界定了自然的人类生命,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生存悲剧的产生提供了内容。作为一个自然的进程,时间不可避免地导向死亡,但死亡在其过程中只是一个更大的循环往复中的一环。只是在我们的文化中,特别是在大众媒体文化中,时间和死亡的超然性被打扮成了天堂的等同体。在时间面前人类只能屈从,并视死亡为自然的一部分。然而当代娱乐文化对衰老和死亡的回避,其直接的结果就是自我的沉溺,对无法获得一个超越时间的存在的无尽恐惧。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白衣少女】    布面油画    180X140cm 1996

《醒来的男人》(1990)中,在粗陋的生活场景中,躺着的人物如同一具没有生命的残骸,而他身后墙上的挂历中,一位年轻时尚的女性,带着不怀好意的微笑,呼之欲出。在老人如同面具般的脸上,两只眼睛如同无底的黑洞般直视虚空,他的身体在挂历美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扭曲。挂历美人,作为永恒青春的象征,突显了老人源自衰老的悲凉。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名星月历】    布面油画    150 X 140 cm

众多谭波的作品如同象征意义上的“生命轮回”绘画。在这件作品中,他让我们看到一个儿童的期望和一个老人的回忆,使得他们自身与现实割裂,他们所能体验到的只是不真实的存在。以创作于1990的《明星挂历》为例,被贴在贴在一堵脏墙上的挂历中的明星光鲜亮丽,而躺在一堆杂乱衣物中的老妪则面无表情,目光涣散,居于两者之间的是一条心理的鸿沟。无论是画中的儿童还是老人似乎都无力起身,仿佛他们的四肢都已丧失了活动能力,而被凝固在摄影中的明星的形象反而成了一种鲜活的存在。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已故前国务卿的肖像】布面油画76.2X101.6cm

如果将谭波的作品理解为对现实的反动是很容易的。在传统和大众传播文化的冲突下,自然存在已被它的虚像所占据;真实的生命比起完美的明星照片反而成了一种没有生命的存在。这些都是谭波想要探讨的,尤其是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这不免被解读为是针对西方文化之于中国传统的侵蚀所提出的尖锐批判。然而谭波并不简单排斥大众传播文化,他的作品也不是对文化堕落的论战。他更多关注的是如何用现代语汇重新考量欲望与现实,对于卓越的渴求和不可避免的衰亡等,这些人类生存中的基本冲突。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油画头像】    布面油画     50X 40 cm

事实上,谭波相信,人类的存在就是自身欲望的抵押品,这种状态是不可能改变也无法逾越的。在谭波的虚无绘画中,一成不变的传统和转瞬即逝的时尚相遇。这场相遇又被转化成了对立且暂时的体验—传统抗争衰落,而时尚,这一欲望的产物则许诺我们一个超越时间的存在。

(文/格兰·布朗   译/范文)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油画头像】   布面油画     50X 40 cm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画家儿子的肖像】 布面油画   160 X 135 cm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拿扇子的少女】布面油画109X139cm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画家妻子肖象】    布面油画    150 X 140 cm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岁月】布面油画91X151cm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天使】布面油画93X60cm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酒文化】布面油画56X75cm

(来源: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画家简介

油画界的“道学家”与“观察者”谭波:在慵懒的气息下讲诉忧伤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无常

谭波

1959年,出生于中国大连普兰店。

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7年至今,生活于美国德克萨斯州lubbock。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