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放风筝的人——写在潍坊于希宁艺术馆“最美是故乡”张宜、徐健书画新作汇报展开幕之际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2-05 08:17:23
听新闻

春节是乡愁弥漫的时节,故乡是一幅铺在大地上的画。特别是像潍坊这样文化璀璨、民风朴厚的千年古邑,春节来时,哪个游子不思乡?

放风筝的人——写在潍坊于希宁艺术馆“最美是故乡”张宜、徐健书画新作汇报展开幕之际

2月4日,就有这样两个游子——张宜、徐健,带着“作业”回到了故乡。当天,“最美是故乡”张宜徐健书画新作汇报展,在潍坊市于希宁艺术馆开幕。

张宜、徐健,一位是中国美协理事、写意人物画家,一位是中国书协理事、军旅书法家。但是,对故乡而言,这些头衔、这些光环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过年了,这两个吃潍坊饭、喝潍坊水、粘着潍坊的泥土、嗅着潍坊的书香墨韵长大的孩子,回来了!

这次书画展的名称中带着“汇报”两个字,这俩字绝对不是虚情假意的客套,这是两个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在故乡面前自然流露出的最虔诚的谦卑。在潍坊这片神奇的文化热土上诞生的政治家、文学家、经史学家数不胜数。单就书画而论,这里就走出过李成、张择端、郑板桥、陈介祺、郭味蕖、于希宁等一批享誉中外的艺术大家。而且,论书画爱好者群体之广、收藏鉴赏水平之高,潍坊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所以,在这样的城市办展览,哪个画家、书法家不会油然而生一种朝圣的心情呢?况且,张宜、徐健自幼就沿着潍上古圣先贤的足迹,在艺术这条道路上探索和追寻,潍坊既是他们出发的原点,也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一座精神高峰。

放风筝的人——写在潍坊于希宁艺术馆“最美是故乡”张宜、徐健书画新作汇报展开幕之际

徐健书法作品丨新潍州十景诗之二

早在2017年,徐健就举办过一次“梦绕潍州·徐健书法艺术回乡展”,他还专门为这次展览创作了一首诗,其中一句“久往不关风与月,却教游子傲家邦”触动人心。徐健的老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刘洪彪先生曾经说过,徐健平时提及家乡、谈及往事,也是双眼明亮、一脸温馨。那享誉世界的风筝、平展宽阔的大道;那“险幽奇秀”的“鲁中仙”、“鱼跃鸢飞”的“潍水边”;那充满诱惑的“陈味道”、难以忘怀的“旧容颜”……他的每一次口头念叨和笔下描述,都在反复蓄积着“游子傲家邦”的浓情蜜意。

放风筝的人——写在潍坊于希宁艺术馆“最美是故乡”张宜、徐健书画新作汇报展开幕之际

徐健书法作品丨逸气清风联

而张宜,作为潍县“四大家族”——“郭、陈、张、丁”中张家的后人,对故乡的感情与对家族的感情早已融为一体。这种感情一方面来自于他作为一名艺术家的文化自觉,另一方面也源自家族遗传的生命个体的自觉。张宜的曾祖父是潍县城里一位德高望重的开明乡绅,某年秋后一日,他在老潍县县城的马路上遇到老农进城卖瓜纽子,怕伤人,便全部买下,又领着人倒进了荷花湾。张宜的爷爷张绍颖曾经远渡重洋到日本东京留学八年,学成归国后,为当局翻译了一本商业著作,政府付给他250块大洋作为酬金;二爷爷张镜远是近代书法大家华世奎先生的学生,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书协会员,潍坊许多名胜古迹如“奎文门”、“东风桥”、“郭味渠故居陈列馆”石匾“绿嶂”等,都是由他题写的;五爷爷张绍良是花鸟画大家郭味蕖的学生,组建了昌潍师专(现为潍坊学院)美术系,是潍坊德高望重的美术教育家;六爷爷张绍宽是著名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的学生,曾在中央歌舞剧院工作……

放风筝的人——写在潍坊于希宁艺术馆“最美是故乡”张宜、徐健书画新作汇报展开幕之际

张宜书法作品丨咏怀诗

故乡,是小时候想逃离,长大了又怀念,老了想回去的地方。张宜今年55岁,这是艺术家的黄金年龄,但也是游子思乡之情最浓烈的年龄。虽然他只不过是在离潍坊二百多公里的济南,但乡愁不分远近、没有距离。他开始渴望回归故乡,更准确地说,是渴望实现精神上的回归、文化上的回归。“现在的我,各种风景都看过了,各种人生境遇都体验过了,是该回归故乡、回馈那个最早为我人生储存成长的能量的地方了。”张宜对笔者说。

放风筝的人——写在潍坊于希宁艺术馆“最美是故乡”张宜、徐健书画新作汇报展开幕之际

张宜书法作品丨爱莲说

对于潍坊游子的这种乡愁,张宜曾经用潍坊风筝做过一个比喻。他说:“无论是我爷爷那辈人,还是我这一代人,与故乡的这种牵绊像极了潍坊风筝。当然,这恐怕也只有放过风筝的人才能体会到。我们年少时就像一只风筝,希望自己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既想往外飞,又想风筝不断线。但无论飞得再高再远,无论在空中见到的风景再美丽,到了傍晚风势也会减弱,风筝也会慢慢回落,就像人终究会老,终究要回归故乡。”

放风筝的人——写在潍坊于希宁艺术馆“最美是故乡”张宜、徐健书画新作汇报展开幕之际

张宜书法作品丨寄黄几复

张宜把这叫作放风筝的“四重境界”,也可以说是人生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年轻时,就像刚刚准备放飞的风筝。这时候是很难凭一己之力让风筝起飞的,需要有一个人来帮,就像人在青少年时尚需故乡的滋养和哺育。第二个阶段是正在为事业、为生活打拼时,就像正在努力往上飞的风筝。拿拐子(拐子,类似于风筝线轮,一般为木制“工”字形,编者注)的手很吃劲,稍不注意就会放满管(满管,指因风力太大、速度太快、飞得太猛,使放风筝的人失去对风筝的控制,编者注)。第三个阶段也是我们所能到达的最高纬度,此时已经事业有成,就像风筝在稳定的风速加持下飞入高空,且飞得非常平稳。这是最美好的时刻,此时放风筝的人不一定能看清高空中的风筝,但通过手里的线,就能体会到它安宁的状态。此刻,人和风筝一起进入了最高境界。但是,人总要回归故土,风筝也总得往回收。这就进入了第四个阶段:人到中年,夕阳西下,此时风力渐弱,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持风筝继续往上飞,风筝在空中摇摆不定。越是这时,越不能紧张,往回收线的过程中要边跑边收,努力让风筝再往上飞一飞,千万别一头扎下来,否则不是撞坏了头,就是刮坏了飘带。所以要慢慢、慢慢地往回收,让风筝平稳安详地回到手中。这就像我们追求叶落归根,追求人生的圆满。

吴冠中也讲过,风筝不断线。他说的是文化传承,张宜说的则是对家乡故土的眷恋。每年的四月份,潍坊都要举办风筝节,各式各样的风筝漫天飞舞,有龙头蜈蚣,有蝴蝶,有八仙过海,有宫灯……在张宜看来,这一张张“面孔”就像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潍坊人,他们在不同的时空演绎着不同的故事,他们最终都要回归故土,即使人回不来,心也会回来。这也是张宜与徐健春节前回乡举办“最美是故乡”书画展览的初心。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最美是故乡,风筝犹如此,人何以堪?

(文/汤启卫)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艺术家简介

放风筝的人——写在潍坊于希宁艺术馆“最美是故乡”张宜、徐健书画新作汇报展开幕之际

张宜,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并受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研修班导师、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外聘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外聘硕士研究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外聘硕士研究生导师。

放风筝的人——写在潍坊于希宁艺术馆“最美是故乡”张宜、徐健书画新作汇报展开幕之际

徐健,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成员,中国书协展览监审委员、评审委员,潍坊职业学院特聘教授。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