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日汗是中国当代画坛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他的绘画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民俗、自我,他深入传统融入现代,在他的作品可以看到东西方艺术精髓融会贯通,达到了同时代画家的新高度。
作品《戈壁滩》100cmX80cm
海日汗是在用生命作画,他的画面充盈着令人血脉偾张激情,是画家真情的自然流露。他的创作特点不同于为风格而风格、为语言而语言的形式上的探索,而是向内追求,探寻艺术深层的思考和艺术的人文精神。他强烈的个性化的语言,不仅有着凝重的色调,丰厚而又轻松的笔调,纯真而又稚趣的造型,还体现出梦幻般的时空关系,甚至是大气的画面结构,以及荒蛮的北方野风……这些都是他自己身心的外显形式:不媚俗、不炫耀,不雕琢。他说,在创作过程中,我从不反对甚至十分强调艺术家对语言风格的理性实验和理性设计,但最终还是要超越这种状态进入生命表达的直觉层面。
作品《牧羊人》120cmX150cm
作品《秋林》100cmX80cm
在创作中,海日汗注重艺术形式和结构的创造性发挥。他以独特的视觉语言,表现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悟。创作每一幅作品,他都会倾注自己最大的热情。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各类资料(文本资料,包括图片及展览在内的视觉资料)的研究中,包括实地考察,调动感知来追踪其原始的图式意象。
作品《小村落》120cmX150cm
海日汗在创作过程中,形象仿佛早已叠印在了脑海,不用传移模写什么,跟着内心的感觉走就好。在表现上,应该说海日汗是出于本能,去创作自己可以驾驭的内容。现在回过头来看,不论故事的内涵有多么丰富,其核心不外乎就是一个,即生命主题。
作品《斜阳》120cmX150cm
或许是沉浸于诸如美洲艺术、非洲艺术等所谓原始艺术,又或许是包括各种巫傩面具在内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滋养,使海日汗意识到某些原始艺术,实际上就是一种视觉性存在。海日汗在作品图式的铺排上,把各种丰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使之纵贯画面中心;每一意象各自独立,又相互相接。海日汗的作品从构思到构图,创作思路是连贯的,绘画意象是生长的,作品是在各种绘画因素的动态变化把握中完成的。
抽象画通常涉及对形式的重新构建和重组,通过简化、变形、扭曲等手法来表达艺术家的观点和情感。
海日汗的作品给予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感官享受,更是他心灵深处的一次次探索之旅。他通过丰富多彩的色彩语言和自由的线条,用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规则,从中让我们看到艺术的无限可能。
(文/图 王家莉,济南日报记者)
(来源:济南日报·济南发布)
画家简介
海日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蒙古族著名画家。1958年生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同年,作品《红柳》获“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大展”佳作奖。其作品早在上世纪末八九十年代屡屡获奖,其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永久收藏,成为中国当代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之一。著名艺术评论家郎绍君称赞他为“来自草原上的奇迹”;著名当代艺术策展人贾方舟说他的画是“心灵世界的漫游者”;原《中国美术报》主编刘骁纯赞美他的画有很强的心灵表现性并称之为“东方式的表现主义”。
作品:
《红柳》——“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大赛”佳作奖(1982年);
《秋收》——“中国首届美术家批评家提名展”,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1993年);
《山泉》——“东方杯”国际水墨画大展金奖(1993年);
《轻快的走马》——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萨日纳”一等奖(1994年);
《遥远的牧歌》——《第八届中国美术大展》优秀作品奖(1994年);
《子羊》——收选于由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全集》(1996年);
《没有月亮》——特约参加第一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1998年);
《清风》——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99年);
《碎屑系列》——特约参加“中国实验水墨20年大展”,由广东美术馆收藏(2001年);
《触》——获首届“傅抱石奖—南京水墨三年展”傅抱石大奖(2004);
《舞动的萨满》——新加坡中央美术馆收藏(2019年)。
展览:
荷兰阿姆斯特丹艺术家画廊举办个展(1990年);
卢森堡皇家宫殿举办《三人艺术联展》(1990年);
德国勒沃库森格梅画廊《当代中国画五人联展》(1991年);
韩国首尔《当代中国画代表作家展》(1991年);
中国画研究院、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主办《魂游世界——海日汗绘画展》(1998年);
泰国曼谷唐人画廊《海日汗画展》(2001年);
中国台北“大陆现代艺术展”(2003年);
中国美术馆、台湾美术馆主办《新象——2009两岸当代水墨展》(2009年);
中国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第四届当代中国艺术学术展》(2013年);
上海中心朵云书院、百众艺术资本《色·象——海日汗个展》(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