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天地人和·大道不孤”——卢禹舜中国画作品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152件,包括“覆天载地四方八极六合九州大道不孤天下大同”“观山海”“天地人和”“山海经”系列作品及黄河文化等主题性创作,还有部分国内外写生作品,系统呈现了卢禹舜在艺术探索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研究和实践。
卢禹舜
“我在山水创作中,往往不做具体、自然景象的描摹,而偏于象征意义的宏观景象与自己认为有文化意味的形式符号。作为静观活动与艺术实践,它们表达了我物我默契、神合为一、独立自主的精神追求。”1月25日,在贵州美术馆为“天地人和·大道不孤”——卢禹舜中国画作品展做导览直播时,卢禹舜这样说道。走进贵州美术馆,近距离欣赏在此展出的五大主题共152幅卢禹舜的作品,可清晰感受到他从个人内心出发观照世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艺术语言和风格。
天地人和——从自然到内心的观照
卢禹舜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南郊,东北大地独特的地理、地域环境,给从小就对书画十分感兴趣的他注入了独特的艺术审美“基因”。1978年,卢禹舜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正式开始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
1986年,抓住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在全国招收两名山水画插班进修生的机会,卢禹舜得以进入这所中国美术最高学府之一。在这里,他不但求学于黄润华、张凭、贾又福、王镛等京华名家,又得到了李可染、叶浅予、张仃、刘勃舒诸国画大家的指点。这些名家、大家艺术各有风格,但相同的是他们都能准确地在客观物象的物理、生理现象中提炼出其精髓,然后通过合适的形式和语言将之表现出来。这种对学术孜孜以求的严谨风格深刻地影响了卢禹舜,除了学习绘画技能技巧外,他开始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审视自己的创作和思想,创作理念和实践有了突破性进展。
也正是这个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东西方两股文化大潮以磅礴的气势、宏大的规模,在中国几乎所有领域上相互撞击着,而中国画成了两股大潮在艺术领域交汇的热点。青年画家卢禹舜面对西方各种艺术流派和艺术观念的冲击,既兴奋又迷茫,也进行过多种大胆的实验和尝试。但当他重新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卷时,他在其中找到了丰厚而崭新的艺术源泉和土壤。他意识到,中国画是表现中国人以中国哲学观观照现实世界的一种独有方式,重在通过对具有创造性语言的运用和对具有超越存在的生命形象的选择,而赋予画面奇妙的精神氛围。中国画意境的产生依赖于画家的主体意识和对自然事物的独特理解,通过对笔墨技巧的运用,将个人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融入画面之中。意境的实现则需画家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以及对生活、自然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再现,更是画家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
基于此,卢禹舜开始用心去感悟自然万象,尝试超越对具体自然景象的描摹,以线的勾勒和大面积的皴擦、渲染,构成新的语言符号和图式,个人风格体系逐渐成形。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八荒通神”和“唐人诗意”系列作品,反映了卢禹舜在宏观和微观、宇宙和人生、哲学和美学层面进行的反复探索。
1987年,为推出青年画家先锋,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前身)在全国选取4位有独立个性、才华出众、对传统和创造有深刻理解和把握的青年画家,举办了“陈向迅、赵卫、陈平、卢禹舜山水画展”,在当时的中国画坛产生了强烈反响,彼时卢禹舜年仅24岁。此后,他的作品引起越来越多关注,不仅在国内屡屡获奖,还在加拿大多伦多、香港、韩国等20多个国家、地区举办了个展或联展。
大道不孤——从“小我”到“大我”的修行
2006年,卢禹舜被调到中国画研究院工作、任副院长,2009年开始任常务副院长。这个阶段,尽管管理工作非常繁忙,新的工作任务不断增多,教学工作量不时增加,各种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也十分频繁,但也是卢禹舜在视野、格局、心胸及综合素养方面持续提高的重要阶段,是在创作上多方面探索、冲刺及此前创作积累集中爆发的一个相对多产的黄金阶段。卢禹舜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完善和打磨自己的作品——“八荒通神”系列逐渐走向成熟并丰富为“静观八荒”系列;“唐人诗意”系列补充了“德为良田”系列,共同组成“精神家园”系列;多年国外写生积累的大量素材和草稿,也汇集成“域外写生”及后来的“彼岸理想”系列;同时,“静观八荒”与“唐人诗意”以某种程度的结合,以体现天地人和谐共生观念和理想的“天地大美”系列也日趋成型;多年国内写生的画稿也构成了“河山锦绣”系列。
如同卢禹舜所说,2006年是他艺术人生中一个较大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他更多地作为“小我”,在山水中寻求和传达仁智之乐;而在此之后,他更多地立足于“大我”,在山水中注重表达现实关注和家国情怀。
2012年以后,卢禹舜的创作重心越来越倾向于主题性创作,主要是围绕国家重大的决策部署、重要的时间节点和重大的历史事件等展开。2013-2015年,卢禹舜第一次尝试将历史人物植入山水中,用现实精神和浪漫主义来观照历史和现实,创作了“乾坤大义·道输八荒”系列。2014-2018年间,受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启发,又完成了近200幅“一带一路·人类文明”系列域外写生小品。在这个系列中,卢禹舜以中国水墨语言打破时空界限,甚至以超现实的心理时空意象与写实技巧结合叠加的方式,表现“一带一路”沿线的人文风貌,力图凸显“一带一路”的人文精神内涵,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旨归。
“大道不孤”系列展是中国国家画院着力打造的一个学术品牌展览,作为中国儒道文化中的核心概念,千百年来,“道”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基因,成为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的一部分。此次卢禹舜个展以“天地人和·大道不孤”为主题,既表达了他作为当代中国画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在艺术创作中对天地人关系新的理解和思考,也凸显了他作为一个有社会担当、有历史担当的山水画家,推动中国山水画呈现具有时代意义的新面貌的不懈努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度,卢禹舜所持守的艺术主题,与新时代的时代气象同频共振。正如他的作品中始终存在的“水”的元素,不仅是他特有的艺术符号,也表达了他在时代洪流中对至高至纯艺术格局“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
(文/万里燕)
卢禹舜部分作品欣赏
(来源:贵州政协报)
画家简介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哈尔滨师范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