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浴秋
看金长虹的山水,第一印象是用笔尖作画——细密淡墨的语言形态,打破了有关西部山水粗笔重墨的常规画法,说明他笔下的山水景观,有着一眼看不透的非直观特色,即超越地域的人文结构性质。如他的《祁连浴秋》。也许,一百个画家眼中的祁连山有一百种不同的形态。在金长虹心目中,祁连山不光是西部地理山川的一道屏障,理解了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就会理解金长虹“莫神于好”之所在,在于祁连山下千里绸缪的田畴绿野,在于西行之路上消失的历史烟尘和悠悠驼铃。可以想见,金长虹在挥毫落纸时,特别注重情绪的渲染,从而把“饱游饫看”的综合感受,通过细笔交互的山体结构、近树远山的心理距离、殷红色皴染的不羁和深沉等,一一融入更为广阔的超现实文化时空中,画出祁连山别开生面的“精”魂。
春漫陇原
写实画风是当代山水画的时代底色。《祁连浴秋》倾向于写实,相对而言,《春漫陇原》对于写实与抽象的分寸感,拿捏得更为到位,对于当下的感受也表现得更为充分一些。古诗云:“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在音讯隔绝的状态下的历史心理感受,与时间观念干系不大。在《春漫陇原》中,时间观念与自然万物同在,金长虹的大多数作品纵向取势,之所以对“三远”构图法情有独钟,大概率是为了通过时令的循环往复,有目的地画出自然的深度和大地的神采。再看《春漫陇原》,构图以雄伟壮阔之象,呈纷乱迷蒙之景,在虚实交错的笔墨结构中,将荒凉寂寞的大地内化为画面的背景,与满坡满沟、梨花如雪的生命景观相映衬,完成了季节的交替和预告。总之,写实与抽象的兼容画法,化解了写实性作品常犯的刻实呆板的习气,促使《春漫陇原》成为情景交融的标志性作品。
陇原又逢秋
《春漫陇原》是金长虹晚近推出的作品,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创作一直在两条线上不断探索。属于《春漫陇原》一路的作品,如《陇原又逢秋》等,试图在视线的尽头,即情与景构成的审美张力之间,捕捉某种让他魂牵梦绕的意象之物。不论由人及物,还是由物及人,这种双向的交流分明受了情感的牵动。这里的“物”除了一派田园风光,还是大地最动人的表情,是大山沧桑的容颜上被汗水沁透的皱褶、是养人的五谷和比“汗滴禾下土”更显珍贵的雨滴。在大山的腹部,那盘旋而上、一排排密实的线段,是产生和唱响童谣和民歌的大自然的音符。《陇原又逢春》所昭示的山水世界不再苍凉,除笔墨外无物不灵,油然而生一种“种豆南山下”的情调;那些布满山冈的杂树也长成了守护家园的模样。一切应了那句情与景的辩证法:“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乎外而远且大。”
祁连幽夏
金长虹的前期作品墨重于笔,如《祁连幽夏》,部分作品过于在乎“物”的呈现,画面构成显得有些琐碎;“三远”法的当代转化,因聚焦现实而多了一份烟火气,却少了一份古人追求的“境界”,这些问题在后期的作品中有所克服。后期作品笔重于墨,在注重笔墨的分离中,突出了以笔为主体的自由度。《陇原十月》系列就是这样的作品。在大的块面关系中,笔墨线条因松弛而显得富有神采。也就是说,只有脱离了客观对象,即“物”的胶着状态,笔墨才能实现审美自主,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陇原十月之一》既契合自然的肌理结构,又散发出浪漫表现的气质,这种相对成功的实践探索,说明“景”是“情”的依托而非主宰,不能顾此而失彼,“情景合一”是再现天地造化之功的前提,正如庄子言:“圣人者,天地之大美。”突出山水的格调和境界是艺术创作的根本,绝不能为物所累。
陇原十月之一
陇原十月之二
还有一类作品,与金长虹“朝圣敦煌”的创作实践活动有关。如《亥母寺》《问道逍遥》系列,乃至2022年的写生作品《拉梢寺写生》等。关于“情景合一”境界,实是“天人合一”在审美意向上之表现。清代李渔指出“情景都是眼前事,舍现在不求,而求诸千里之外,百世之上,是舍易求难,路头先左,安得复有好词!”离开当下感受,写不出好词,也画不出好画,才有触景生情之说,但弘一法师提出了与之相左的观点:“执象而求,咫尺千里”。纵观中外美术史可以找到两个方向性的实证:若论深入到对象本质化的内在结构中去,塞尚的艺术开启了现代主义的新范式;在超验的直觉造型上,八大的山水在我看来是难以企及的高标。针对美术界的内卷现象,八大和塞尚的创作,从综合的角度昭示了内外超越的可能性,以此观之,金长虹的《亥母寺》等作品迈过了“执象而求”的门槛。
亥母寺
问道逍遥之一
以《亥母寺》为例,抛开“执象而求”,让熟悉的事物陌生化,笔墨结构由实向虚似乎是可行之道。其实不然,单论有实无虚,就会沦为机械刻实的皮相肤浅之作;若虚实分离,由实向虚就会堕入不可知之境。万物阴阳一体,对于笔墨而言虚实一体,《亥母寺》的笔墨结构就做到了这一点,山体环绕、远交近攻的构图,形成了以寺庙为标志、各绘画元素相互呼应的境界氛围,从而抵达并占据了“体冲和以通无”的精神高地。《问道逍遥之一》以一种复杂而深沉的色彩结构和方形构图,揭示了“问道”的艰辛、庄严和神秘。《问道逍遥之二》等作品以线构型,呈现出由内而外的发散式结构,笔墨纵横间的那一抹温暖,无疑来自朴素而自由的情怀。不得不说,想象是指导艺术家造型的特殊智慧,而抽象具有改造记忆表象的功能,“虚实为体”的哲思,在这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拉梢寺写生
在金长虹的创作中,《拉梢寺写生》是最具结构感的一幅作品。该作品就造型结构而言,抽象的过程是去伪存真、刈除枝蔓的过程。考察写生对象,有必要“求诸千里之外”,即从主客观所规定的事实和精神两个维度,深入其理、曲尽其妙,经过提纯的内在结构,毫无疑问是意识能量的显化,一般呈稳定的几何形状,所谓“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也就是说,明确、肯定而干净利落的笔墨线条,以“熟”求精湛,以“生”去匠气,进一步表明笔墨的生熟问题和辩证发展,是铸造形式信仰不断锤炼的基本元素。当然,这里的笔墨形式与传统绘画勾轮廓的特征,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代绘画造型立足于写实的基点上,《拉梢寺写生》就是从客观对象出发向着创作主体的回馈和聚集,也是内在认知的渲染和投射,同样贯穿了从“情景合一”、“虚实一体”再到“形简意存”的全过程。
总之,绘画语言的精进和转换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金长虹的创作在遭遇各种生命形式的反复历劫后,依然任重而道远,而他的形式探索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文/北辰,2024年1月21日)
问道逍遥之二
问道逍遥之二
问道逍遥之三
(来源:兰州画魂)
画家简介
金长虹,1968年出生于河南省通许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画院专职画家、甘肃画院国画院副院长,甘肃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秘书长。作品三十余次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中入选与获奖。作品多次刊登美术杂志,被中国美术馆、甘肃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