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周京新“西游记”系列丨讲述了一个不为外道迷失真我,修成正果的故事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1-23 08:36:18
听新闻


笔墨是技术与精神合成的东西,精神与技术从来没有彼此互割离,也不可能分家自立。精神性的东西再怎么高妙,一定是与技术性的东西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的。如果有号称精神凌驾于技术之上的情况,那一定是假大空的骗术,我一向鄙视这种掩饰低能的江湖骗术。

(文/周京新


  《西游组画》创作于1989年,该年周京新30岁。1989是特殊的一年,当年,南北方国画家曾联合展览,“南线北皴”一说方始传播。那个年代,萨特的哲学风靡中国知识界,这位法国哲人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每个人必须做出选择;每个人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与多数同龄人相比,周京新对艺术道路的选择想必是笃定而充满文化自信的。早在1984年,他的《水浒组画》便获得全国美展银奖,这一阶段,他的创作有两大特点:一是在立意上向传统文学经典致敬,二是在技法上师古而能创新。今天看来,相比于《水浒组画》,《西游组画》在造型及图式上更为繁复严谨,其完整度与成熟度均远超今天的年轻画家。显然,中国画的工与写并非泾渭分明,在这组工笔画中,你会发现无论是线条的造型还是设色的起转变化均是笔笔送到的书写,每一幅作品中典型人物的造型,貌似有程式化的趋同,然细细观察,却发现其在不同场景中均有令人会心一笑的微妙差别,人物的造型紧凑结实又不乏诙谐的生趣,山石树木屋宇乃至黑雾祥云均有装饰意趣,其作为人物活动的舞台背景恰又反衬了人物的气韵和灵性。

  在读解《西游组画》时,我不禁在思考上一辈画家如何学习传统:事实上那是一个图像资料比较匮乏的年代,印刷精美的画册并不多见,遑论二玄社的高精度复制品。然而,匮乏未必是一件坏事,过多的选择常会导致“挑花眼”的自我迷失,以至听不见内心深处真我的召唤。当年,众多学习人物画的画家一遍遍临习的是如清汤挂面一般的画谱,那可能是一本《晚笑堂画传》,或《历代人物画传》;他们中的多数痴迷于陈老莲,便一再临仿其《水浒叶子》,从中领会传统人物画造型的精当与趣味,理解笔法线条与形神间的微妙联系。然而,历史的淘汰律是残酷的,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类似于周京新这样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立新法者少之又少,多数人终究是在前人留下的矿脉中讨生活。《西游记》貌似是一个引西润中的故事,但在我看来其实是一个不为外道迷失真我,正本清源,修成正果的故事。周京新的《西游组画》告诉我们,他自成体系的笔墨语言其来有自——传统经典不是自缚手脚的枷锁,而是用以攀爬跳跃的绳梯。

  (文/商勇,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周京新西游记系列作品


周京新“西游记”系列丨讲述了一个不为外道迷失真我,修成正果的故事《西游记-莲花洞》1989年

周京新“西游记”系列丨讲述了一个不为外道迷失真我,修成正果的故事《西游记-假大王》1989年

周京新“西游记”系列丨讲述了一个不为外道迷失真我,修成正果的故事《西游记-天竺国》1989年

周京新“西游记”系列丨讲述了一个不为外道迷失真我,修成正果的故事《西游记-狮驼岭》1989年

周京新“西游记”系列丨讲述了一个不为外道迷失真我,修成正果的故事《西游记-小雷音》1989年

周京新“西游记”系列丨讲述了一个不为外道迷失真我,修成正果的故事《西游记-车迟国》1989年


横屏欣赏


周京新“西游记”系列丨讲述了一个不为外道迷失真我,修成正果的故事《西游记》 34cmX148cm 1989年


(来源:艺术被窝儿


画家简介

周京新“西游记”系列丨讲述了一个不为外道迷失真我,修成正果的故事

周京新,1959年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江苏通州。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名誉院长、艺委会主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美术创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府参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