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绣稻城闪银光,峰峦绿水相守望;
守正创新绘天下,美美与共日月长。
画家王雪峰眼里心里手里之川西稻城国画雪景,工笔写意抽象兼具。构思之精巧、布局之精妙、色彩之谐调、点线面之谐和,彰显出油画之立体透视之真、国画之朦胧意境之美、内涵蕴藉之善,加之水彩般色染浸润而精致大气天然生动之效果,不得不为其精心之创作感叹,为其精湛之技艺赞叹,为其精萃之创新惊叹。在精准构图造型之外,意境之美扑面而来,禅境之意自然天成。技艺是其基本,美艺是其表相,境艺才是其内心,而禅艺则是其本真与生命:几幅写生采风性质的习作,便见其技术之熟稔、技能之高超、风格之独到。无他,但手熟耳,古语之训犹在。大量野外写生之折磨,大量反复尝试之摸索,大量苦心构思之开拓,才有下笔如有神助之把握,才有妙笔生花之效果。
王雪峰作为新一代漓江画派的中坚力量,其绘画语言与美学风格早已独具特色,放眼全国美术版图也是坚挺而卓越的存在。著名美术家、《美术界》主编孟远烘认为:“王雪峰中国山水画里的青山绿水吸收了很多绘画元素,像日本画、壁画、版画,甚至古典油画,是一种可贵的探索和可喜的现象”。著名美术评论家刘新对王雪峰的的笔墨创新也充分肯定:“那支笔,总见惊奇”。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黄格胜对弟子王雪峰也给予高度评价:“广西有像王雪峰这一批年轻的艺术家,他们独具个性的创作让我们漓江画派更有生气,让我们广西变得更有魅力。”
中国南方的山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造物,是岭南的名片,是山水画家创作永恒的主题。特别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漓江,以峰峦叠翠、洞美石奇、山清水秀闻名于世,是世界上风光最秀丽的河流之一,也是广西对外认知的重要地域象征之一,更是中国著名的山水胜地。自古以来诸多画家的创作灵感和成就依漓江山水而确立,从而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漓江画派就是以对景写生为基础,集中彰显现代南方的新田园诗画风,具有典型南方式的温润平和、鲜活大气和包容开放审美特征而称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广大美术工作者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继承和发扬了历代桂系画家的优良传统和艺术精华,纵情于八桂大地青山秀水之间,把创作重心放在描绘漓江山水和广西南方风景上,逐渐形成了有着鲜明地域特色和独特艺术追求的画家群体,这些画家以共同的艺术表现对象和相近的绘画风格,在国内画坛独树一帜、引人瞩目,以黄格胜的《漓江百里图》为代表作的一批绘画精品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漓江画派逐渐得以形成和发展并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当代艺术之林中一道耀眼风景。
作为“80后”新时代的漓江画派代表性画家,王雪峰创作题材多年坚守以南方亚热带丘陵山水、桂林山水为主,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南方山山水水,在王雪峰心里情景交融而气象万千,一次又一次点燃他创作的冲动与激情,缓缓地从多彩的笔墨中幻化出来。他对墨色气息气韵的精准控制和有效表现,使他的画作充满了灵气和新意。他曾在其主题为“笃定南山”个展上说:“如果说我前几年的创作主题是‘故园觅诗’而找寻着一种可见之诗,那么‘笃定南山’却是我近年来一直找寻自我、寻求创新,并以之为题进行的创作方向与创作特色的新命题”“既有可游、可居、可赏的山水田园诗的情怀,也充斥着一种陌生又熟悉的平常风景情愫,纵使胸中气象万千,笔下却缓缓铺写抒写之气,最好它不躁气,不俗气,有书卷气,有生气,那便是我的追求,我的风格,那正是我所笃定的南山”。他擅长用一种现代的笔墨抒情方式,置身于中国传统笔墨的中国画母体之中,正走着一条尚静、喜净,构图求新、手法求变,用色求大胆而不失雅致,中西融合,西画与民间艺术等多种门类融于一体的艺术道路。
回望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守正创新”一直是其中的精神内核和精华所在。只有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不断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创新创的是美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用多彩的艺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明之美,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具体而言,要打造升级版“漓江画派”艺术品牌,就必须研究和掌握它的个性特征和它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就要以中华文化传统为依托、为经脉、为导向,明确继承性是其底蕴深厚的坚实基础,改革性是其精神内涵的思想底色,兼容性是其开拓鼎新的百川之源,时代性是其别开生面的主要特征,创新性是其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围绕理论、创作、价值、评论、话语、教育、市场等建构完善新时代漓江画派综合多元相融相促体系上下精功夫、深功夫、硬功夫,注重从八桂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跨越民族、地域、文化的思想价值,倡导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借鉴、相互融通的共生性,尊同敬异、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包容性。
特别是作为以中国画为主体的漓江画派笔墨语言的体系构建上,既要不失中国画的文化精髓,又要能突破传统绘画的困顿。在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商业化、人工造景逐渐弱化了自然生态环境的背景下,人的生存环境、社会环境也发生着改变,当下自然生态观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观照人与自然的关系。显然,当代中国画更应立足于自然生态观,在传统文脉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时代性和独立性的视觉图像和笔墨语言,更需要实现对时代精神的艺术探求。对“笔墨当随时代”理念的坚持就应先明确肯定漓江画派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坚守中国传统笔墨精神中更多应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在传统文脉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时代性和独立性的视觉图像和笔墨语言,将全球共同面对的自然生态理念转换在艺术创作中,为当代漓江画派的创新提供了一种生态理念新思路,彰显漓江画派在世界美术体系中的独特性和贡献度,在面对中国画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下赋予漓江画派生态传承与创新的生命活力。同时,新时代漓江画派要不断突破传统范式,揭示更多元的表述方式,特别应在面向大众和年轻群体时的生产、传播和交流等方面拓展出独特的感知机制,以达到“笔墨当随时代”的文化使命。从创作方法和画面表现而言,应当打破作为“程式化”和“千画一面”的传统语言范式,使绘画技法与语言变得更加自由超脱,从而形成海纳百川的艺术情怀和多元审美。对于漓江画派技法与审美要素的理解、领悟和评判,要多尝试将运笔、点墨、行笔、构图的技术和风格转化为直观的文字、符号和视觉方式,形成了不同语言媒介与技术手段介入的诸多可能。
当前特别是要积极拓展中国—东盟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漓江画派的国际辐射力和影响力,为漓江画派创作注入新思路、新活力,以积极开放的姿态,谱写共生、共建、共享、共赢的国际艺术交流合作新篇章。同时,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自强的文化创造,推动广西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广西路径,书写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广西新篇章。
(文/刘元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调研员,担任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案件管理专业委员会、广西评论家协会、漓江画派促进会等十多个专业团体职务,出版《被告席上的罪恶》等著作多部,在《人民检察》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在《广西日报》等各类媒体发表文学、美术、音乐等文艺评论300余则。)
王雪峰,现为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会长,广西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广西美协中国画画艺委会副主任,广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可染青年画院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