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1-20 09:24:36
听新闻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与学生们在太行山上

艺术实践中的写生与创作是通过观察心记、感悟自然而转化为相由心生、以形写意的一种表现情感的内在状态。这一情感的心源是在道法自然中对身临其境的妙想与神往,是对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体会与贯通,这一境界的含义,承载着艺术家的修为与文、史、哲的积累及生命阅历的厚重沉淀。作品的品位与格调是其人、其心,其背影的精神图谱,具有鲜明的个体识别性。在艺术表现中,是忠实于客观物象的描摹再现,还是画主观感受下的直觉。是应物象形的理性制作,还是顺势而为的由心生发,这是艺术实践者选择的创作格体。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岁月35cmx45cm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家在溪水畔35cmx45cm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皖南遗韵23cmx139cm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泉声悠远23cmx139cm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天水共长35cmx69cm

好的艺术家在面对自然景观时,并不是马上入手绘画,而总是在地域的周边转一转、看一看、听一听,悟一悟……因为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的观察方法是动态的、可变的、移动的、叠加的。周边的景物气息与时空变化都会与作者所画的场景产生必然的关联。要表现出山水的全貌,仅靠一个角度去观察是不全面的。西方传统绘画中的焦点透视,所看景物有一定的局限性。有遮挡、有灭点、有焦点透视,有客观物理性的约束。在山前则看不到山后,在山下则看不到山上,故不得山脉的整体全貌,是照相机的静态取景的视角观察方法。而中国传统绘画中,古人是山前山后、山上山下不断地转着看、游着走、臥着听,要在山里住上一段时间,是身临其境的体悟至心往山岳的气象万千。故有卧游之说。坐望云峰、观山听泉、朝气日暮,卧居游历。它是一种立体的、连贯的、目游心记的观景方式。固有散点成像与平面展开的二维视觉系统,是摄像机的动态取景的视域观察方法。身居山中、触景生情。山间的四季景色、阴晴圆缺、烟岚浩渺、山峦叠嶂之变幻给他们以艺术灵感,激发于诗性里的迁想妙得,便有了心目间全貌的胸中丘壑之胜景。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云遮山间35cmx45cm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古崖清流52cmx69cm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山间有奇境35cmx45cm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春水似梦35cmx45cm

画画由心而发、直觉入画。画前明思、画中尽情。面对虚无白纸,放空自我,若无我之境,物境、情境、胸境与手感浑然一体,笔笔相生、气韵生动,以道观象、随心游走。向着艺术神秘的未知探求奥秘。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的笔情墨妙、素白生辉。要用以形写神、似与不似的造型观去画对客观物象的提炼与升华,以看不见的道去观照看见的物。道是精神境界,是知识修养,是无限内涵。这是中国画深厚的艺术精髓和独有的文化特征,与西方艺术的格体保持着一定的差异性,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天地同辉69cmx139cm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山川异域35cmx45cm

艺术探索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又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痛苦而快乐的生命历程。要做好一件事、做长一件事、做深一件事,或许就是对自己选择的最好回馈。唯有好奇方可激荡心灵去探索艺术的奥秘。凝望远方,心驰所往,向着天际星空那一处永恒的光亮不懈追寻……

(文/陈辉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课堂写生-169cmx23cm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课堂写生-269cmx23cm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听雨23cmx139cm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风摇玉影35cmx45cm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满塘清气拌莲香35cmx45cm

陈辉作品展示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小巷深处35cmx45cm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万家灯火69cmx52cm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恒古天地35cmx45cm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溪水秋境35cmx45cm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故乡如镜影35cmx45cm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故土家园69cmx69cm(2022年)

(来源:艺术头条)

家简介

陈辉丨物象与心象之合生发出笔情墨妙、素白生辉

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教学顾问,清华大学名誉学衔校级评审专家,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市高等艺术教育协会理事,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美术教育书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第11届至13届全国美展评委。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