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写作无声诗”语出黄庭坚:“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作无声诗”,此处借以对杨立奇工笔花鸟画的解读,是因为杨立奇有很大一部分创作,带有明显的水墨化倾向。
这种倾向,既是形而下的,亦是形而上的。
说形而下,是因为杨立奇一方面注重材料的选择、以及对材料的特别使用:如选择特定的生宣纸进行工笔创作、选择特别的矿物色进行古法调配及晕染的尝试等;另一方面则是其画面的经营,有意识地选择水墨渲染,强化墨色效果,即黑白灰的使用和组织。
说形而上,是因为绘画绝不仅仅是物质化的结果,更是物我的一种综合性融合过程。因此,需要透过这种水墨化倾向,看到画面背后作者思想变化的轨迹和意识取向:作品的诗意化;绘画材料的“物性”关注与“去物性”化转换;以及“隐逸”思想的闪现等。
诗意化倾向
海德格尔提出“诗意的栖居”之论,而李泽厚对宋代生态美学则做出"韵外之致"的评价,并指出宋代的艺术创作得益于生态审美精神,兼具"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的品质。此皆是对诗意化生活、创作的推崇和肯定。
宋人花鸟,以及宋人花鸟所传达的诗意化境界,无疑对杨立奇的花鸟画创作带来重要影响,其画面中明显的宋人的诗意化倾向,即是这种影响的体现。
李安源先生在“雨湿闲花忆旧香--杨立奇花鸟画中的宋词意境”一文中就明确谈到了这种倾向;当然,还有诸多名家也对此给予了评价及肯定,如江宏伟先生,认为其作品是“古典与现代交汇”、姜永安先生则评价为“稳实而古朴,别有一种清淡疏秀的风格”等,这些评价皆是对杨立奇绘画诗意化的肯定。
“云青青兮欲语,水澹澹兮生烟”,在杨立奇的作品中,既是对景、对色的描述,更是对“境”的抒写,在他的带有水墨倾向的创作作品中,其云淡水清,烟雾迷蒙中,正是某种心境和诗意化体现。
材料的“物性”体悟与“去物性”化转换
潘公凯先生认为,所谓传统,“是一种体系”,或者成为“系统”,而其最外层,“是各具特色的工具材料”。此处,潘先生强调了材料作为体系的一个部分,处于最外层,肯定了材料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作为材料,又非系统的核心,也非绘画的最终目的。
因此,在杨立奇的绘画中,在强调其材料使用中的“物性”的同时,还应注意其“去物性”化的努力,即通过对材料的综合把控,最终指向绘画的某种更高的追求:艺术化的表达和艺术化的生存思考——即“去物性”化转换。
1.生宣的替换——强化水墨化意趣
杨立奇自己曾言:“我早期大部分是用墨作画,基本就是有点像黑白关系、素描的感觉,只不过我是用水墨去表现,像很多宋元山水画的表现方法。现在有一些变化,也喜欢用颜色了。”
其创造性的在生宣纸上创作工笔画,充分利用生宣纸晕散性,使画面呈现出淡雅氤氲的效果。同时,强化黑白灰关系,营造出水墨化的画面特征,这既是画面的需要,也是其心境的表达。
2.颜料的选择:颜色的多元性与多义性
姜澄清先生论及中国的传统色彩,认为“中国色彩的研究,若单纯就色论色,往往只着皮毛,不入其理,中国的颜色往往是多层次、多向度的,具有多元性和多义性。”
杨立奇在颜料的使用上,强调使用传统矿物颜料及古法调配及晕染的尝试,使得画面颜色透明典雅,而其对黑白灰色彩的强化,又使得画面充满淡淡的“禅意”感,从而强化其“隐逸”思想倾向。
从这一点看,对艺术家作品的解读,颜色既有“物性”层面的,也要有超越“物性”层面的。
3.“线”与“线性”的交替——线的双重性价值
就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线”而论,其中既有“笔法”,也含“笔意”,是“既拟物态也表情态、意态”。
而在杨立奇的绘画中,线”的使用有多种形态:有强化勾线的、有弱化勾线而强化没骨的、有二者结合使用的等等。
多种形态的“线”及“线性”表达,仍然是在强化“线”的“物性”及“非物性”的双重性价值。
明月禅心,“隐逸”思想的闪现
杨立奇作品中形、色的组合,以及画面整体气氛的营造,使其作品透出某种脱离世俗世界的梵境,透出某种“禅心”。在我看来,这就是其或隐或现的一种“隐逸”思想的呈现,虽然当前这种思想未必明确和清晰,但随着创作的进行,或许这种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会越来越强。
当然,其“禅心”和“隐逸”思想倾向,还可以从对杨立奇作品的诸多评论中一窥端倪:如“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现实、梦幻世界的理想交织”“彼岸的观望:近距离·无人态”等;再结合其“梵心·所向”展的题目看,更强化了我的这种感觉。
“涤除玄鉴”,潜心艺事,这既是对艺术创作者的要求,也是真正从艺者的追求。从杨立奇的工笔花鸟画创作中,已经看到了这种强烈的倾向,相信随着探索的深入,定有更大的突破。
(文/刘明亮,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济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杨立奇作品欣赏
2019 最忆江南烟雨声 178.5X95cm
2020 逸骥图 157x87cm
杨立奇花鸟作品系列欣赏
艺术家简介
杨晓奇(杨立奇)1979年生于山东省招远市;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艺术学硕士研究生;现任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主席;江苏梓鋆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书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