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河南大学共同主办,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郑州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共同承办的“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于郑州美术馆新馆开展,开幕式与学术研讨会同期举行。
此次展览汇集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颖生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至今的部分重要主题创作、教学示范、采风写生、探索实践等中国画作品近百件,包括工笔、写意、白描、装置等类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展现了他三十多年来学习、工作、创作的历程,突出呈现了他在中国画领域的探索历程和取得的成果,也是他向故土河南家乡父老和画界同仁的一次汇报。
展览将展至2024年2月25日。
开幕式现场
学术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合影
展览现场
范迪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前言
在《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举办之际,我谨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表示热烈祝贺!
这个展览以丰富的类型、厚实的份量和精湛的水平展现了王颖生的艺术成果和治学研艺之路,更展示了王颖生在艺术创造上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精品奉献人民的文化理想和敬业精神。几十年来,他敏于思考、勤于耕作,始终以“学者型艺术家”为自己的定位追求;他信守注重学理文脉的“学院精神”,朝向宽阔的社会生活,在传统与当代、历史与现实、传承与求变等多重关系中探索内在关联、力拓新途;他在绘画上尤其涉猎中西、深研理法,取用之际从容有度,会通交融,放笔之时出神入化,意以贯之。他众多的作品构成了视觉上的满目琳琅,美不胜收,而其中内在的学术理路则经纬交织,形成坚实而充满鲜明个性的结构,由此提示我们从他多面多能的才华中看到他文化托命、艺理建构的独特创造。我认为,这是欣赏王颖生的艺术手笔和认识王颖生的艺术世界一个重要的视点。
王颖生积极参加重大主题美术创作,既有《万国来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组画之《蒙古民族的希望》《中国京剧——徽班进京》《梨园代代传》等历史主题,也有《香港回归》《把身影根植在群众中——尕布龙》《恢复高考》等现实题材,还有《长城颂》《春色满园》等山水、花鸟作品,每一幅都堪称当代丹青巨构,以恢弘的场景、众多的人物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形成关于重大主题的宏大叙事,既体现了他在造型上的深厚功力,更展现出他将历史感与当代性融通的追求。怀以“大画”情结几乎是他艺术理想的突出标志,在面临每一个主题进行运思构意之时,他能够以大历史观把握历史的重大篇章,以大时代观悉察现实的丰富情境,把对历史的抒怀落实在表现历史的风云际会中,把对现实的关照体现在刻画人物的精神状态上。这种掌控“大画”的能力后面,是他深度的思考和全面的学养,特别是以研为艺、以思入画的创作方法。他努力使自己成为历史的“剧中人”和现实的“在场者”,以敬重之心塑造先贤群像、当代英模,像一位导演在阔大的舞台上调度众多人物出场,演绎出有形有貌、有声有色的活剧。他在重大主题美术创作上所构筑的视觉史诗,彰显出中国美术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突出的创新特征。
王颖生也积极投身深入生活的各种活动,以他敏锐的艺术感觉发现生活中的鲜活人物和生动场景,既准确捕捉刻画人物的个性,又能够临场将一幅幅写生处理成完整的作品,打通了写生和创作的界线,而且在笔墨语言上呈现出造型与写意并茂的光采。他的这类作品难以计数,汇总起来就是时代生活与人物精神面貌的艺术再现。
王颖生多年沉潜于中国传统壁画,以艺术家的视角考察传统壁画的历史文脉,解读传统壁画图像图式,考正传统壁画的媒介技法。他所做的“功课”是身体力行的“功”和创造转化的“课”,由此自觉地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壁画复兴的大潮中勇毅前行,创作了“再造”传统壁画的大铺作品,同时将传统壁画的观念与手法和水墨、重彩的语言形态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作为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他以事业为公的精神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团结壁画同道,推动当代壁画的创作、研究和传播推广。他在创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品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上不遗余力,为新时代高等美术教育的学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颖生当年曾以《踱步》一画崭露头角,而今看来,“踱步”正是他在艺术旅程上的独特状态:在传统与当代、精神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宽阔维度上,他踱步不止、游目骋怀,在朝向历史深处的踱步中汲取传统的精华,在走向时代大道的踱步中探索不已,由此构建起艺术创造的多维景观,留下深深的印记。我由衷祝愿他的艺术踱步坚持不懈,行稳致远,取得更大的收获。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
孙景波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话里画外说颖生
“听好了,你王颖生能有今天,那是我战略指导思想的胜利!”——说这话的人,正是王颖生的妈妈,靠窗,坐在一个有扶手的藤椅上,气态不亚于一位将军。
那天,该是二十年前的一个中午,我们在山东荣成一家旅社的客房间聊天。妈妈说到眼前王颖生的小时候:“如果,如果我由着你不专心学画,一直呆在那个少年体校练摔跤,也许,也许,如你所说,不出二十岁,你能成国家队的体育明星。你说过,当初,摔不过你的两个队友先后都成了国家队冠军。但是,如果到了今天呢?到你现在这个年龄?快四十岁的人了吧?你再想想看?……这不正是你最好的时候吗?所以说,人生道路的选择得有个战略眼光!”
王颖生的妈妈王凤英,是位美术爱好者,王颖生幼承家学,他的父亲王吉祥是河南沈丘师范学校一位卓具影响力的美术教师。当他们发现颖生在六、七岁时绘画方面已经显见天赋异禀,便倾心对其进行专业辅导,直到他考上河南大学艺术系。有缘于此,转过来看颖生,在我人际交往的认知中,王颖生对父母深情的孝敬,令人印象深刻。而他在艺术成长的道路上,超常勤奋的精神和所取得的成就,正如今天——家乡河南省为他举办的这一规模可观的个展!——这是他所以“能有今天”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这让我为有王颖生这样出类拔萃的博士生倍感骄傲的同时,对二老远见卓识的引导深表敬意!
王颖生好学问,重情义,珍重每一位在求学过程中有知遇之交的师友,如在河南大学艺术系,他称之为“恩师”的王威、丁中一、傅志明、李元星、刘泮峒、马岭以及他视为良师益友的马国强先生……王颖生至今感谢他们对自己几十年来在作画、作人修为上的深远影响。他这种不忘初衷的感怀之情,相较于有些“功成名就”之后就自我标榜无师自通,或仅只提及一二可沾光的名流大家之举,别是一种感念。
他说自己十六岁后,常到北京求教于杨刚,问道于卢沉、周思聪。此三位已亡人,在我看来是当代国画界“画家中的画家,教师中的教师”!在美院,他们也是我的良师益友。颖生能得益于他们的影响,是一种求知选择的慧觉。他说,那时他还找过我,我说,记不得了。
1995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成为胡勃先生的研究生,毕业时,国画系竟然还缺一个留校任教的名额。胡勃先生痛感美院将失去一个难得的人才,情急之中,到壁画系找我陈情,且不由分说地带我去看王颖生正在绘制中的毕业创作。我去看了,看画,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的感觉,感动却更让我相信胡勃惜才的眼光和情怀。
对我任职的壁画系而言,我正需要这样一位造型功力扎实,工写技法兼备的“国画教师”。在彼时两年前,学院向上级基金机构申报科研项目时,我填报过一个关于对中国传统壁画保护与修复理法研究的课题。虽然,我“危言耸听”地提出了:“鉴于国内历史遗存传统壁画的现状,本课题对传统理法的有关研究具有‘兴亡继绝’的意义,且有迫在眉睫的紧迫感!”但,让我深感失落的是,这一提案,竟然完全未能引起现场审议专家和相关领导们的认知!被“作废”了的我,有一种陷入失败感的孤独和无奈!
中国的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在其学科建设中,如果缺失中国传统壁画的理论、技法的教学,如果得不到相应的考察、研究经费而成为教学进展的弱项,作为中央美院壁画教学的一个机构,我们如何面对祖先?何以奢谈“文化自信”?所以,无论如何地无奈,却又是我所决不能放弃的。这时候,我从王颖生工写兼长的绘画中“直觉地”看到了一线希望,一种可信托、可期待的潜景。我对胡勃说:“谢谢,我们要了。”
此后二十年,由于王颖生的加盟,中国传统壁画理法研究和实践成了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一工作室教学的重点中的重点。
王颖生兼备中国绘画传统的理论认知和笔墨技巧的功力,他对申报《中国传统壁画教学、保护、修复》这一课题的“初衷”,表现出远比我更具韧性的耐心。自1997年始,他不断完善这个“申报”课题的内容,提出更具可行性的计划、方案,一而再、再而三地申明其“大义”。直至2009年初夏,终于等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这个课题获得了一千多万元的基金——我们有了!——用于购买相关需要进口的先进仪器设备的专项资金和相应的考察经费!
所谓“天时机遇”的巧合,更无过于山西大同三大古寺修复后壁画重绘的“工程”,在我们基金获批的同时,也找到了我们壁画系。我对颖生说:“这将是我们回报课题科研成果的天赐良机,同时更是一次锻炼队伍的绝好的用武之时!只要不赔本,我们就接了!”此后四年间,我们严格依循传统壁画的经验,依据三大寺原有佛教内容的记载,依照辽代壁画风格形制,听取佛教壁画考古学者的建议——按照三大寺的原本壁画的内容,反复再三地作出严谨的线描设计稿、具有古风的色彩稿;严格地按传统工艺程序,做墙基,尤其严格地做地仗层、绘画层,然后以1:1的比例将线稿上墙,严格地选用优质的矿物质颜料,沥粉、贴箔,纯以真金白银。参照敦煌壁画、永乐宫、法海寺以及山西重点寺庙壁画效果——为追求它的高水平。历经四个寒暑,完成了四千多平米墙面的绘制,是仿古,同时也是一次“复古”语境的再造。
通过四年相识、相知的磨合,当初不免心存疑虑的大同市长耿彦波也心悦诚服地赞赏道:“排除异议,最后决定由你们中央美院壁画系师生完全承担这一工程,我们是找对人了。我敢讲,看效果,论水平,你们不输于古人!百年之后,你们的作品将同属宝贵的历史文物!”——我以为:耿彦波是位有艺术眼光、有战略担当、敢作敢为的地方领导人。这在恢复、重塑大同市历史形象的整体规划中,能获得他并非虚夸的赞许是很难得的。
回望这四年,前后四届、百余人次的师生参与了这一现场绘制的宏大“会战”,要克服课堂教学中不曾遇到过的种种困难、麻烦和预想不到的突发问题。修复中的大殿门窗洞开,师生在近十米高的脚手架上攀爬。冬日里,滴水成冰;酷暑天,汗流浃背,常人不堪其苦,师生却能乐在其中……我想说:我在参与全过程的感受中,要对这支团队的“总教头”,这四千多平米壁画绘制的“主持”者,壁画绘制中形象最重要、难度最大的“主笔”者,以及对这支队伍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照顾周全的“大管家”——王颖生深表敬意!
我在其中被冠以“艺术总监”之名。但四年之得于我,心照不宣的体会,是一次近似于重读本科的经历。切实体会到教学相长,唯有能不计资历深浅、年次长短,才能真“见贤思齐”——我,乐于初始以“学生”、进而曰“战友”、再而称“伙伴”来形容我与颖生之间“师生”转换的关系。如果说我对中国传统壁画的理解与技法,在这些年间有些提高的话,应是缘于和王颖生的相识相知过程中的“获益匪浅”!
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基于教育部课题《中国传统壁画教学、保护、修复》的学术成果,创建了包括纸本、绢本、油画等多材质艺术品文物保护与修复的“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已经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主任的王颖生,出任修复学院院长。教师们有“创业初始”的激情和慎重意识;新生有“踏入新领域”的兴奋和求知欲望。孩子们入学时,我说过:“这个专业会让一些濒临灭绝的艺术文物起死回生,这是对艺术传承兴亡继绝的时代使命。美术学院培养的修复人才,应该是理法兼备的专家学者!我们曾盼望过多年,你们现在踏入的专业领域,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双重希望!”
为了高水平、高质量地开创学科起步的新局面,王颖生破例,在学院年过六十岁一律“退休停业”规矩外,迎接在荣宝斋有着近七十年装裱修复绝技、年逾八十岁的冯鹏生老先生,到美院课堂;把知名于美国而年逾古稀的油画修复大师司徒勇请回中国,在中央美院为其开设工作室,并为其完善修复设备和教授条件。二老在备受尊重的感受中,焕发出“老骥伏枥”的壮志和活力,在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年轻的教师如:李丹、董卓、马鑫以及一些应约的客座学者,新学科的师生们同心合力,营造出了校园内最活跃、最富有探索精神的教学氛围。
202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教学“课展融合”系列活动中,修复学院的教学成果汇报展获得了广泛而一致的好评!即便是本科一年级同学作品的效果,也让我们许多见多不怪的先生们,有了刮目称奇的赞叹。开局不过三年,业绩堪称非凡,一个多月前——2023年12月2日,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做东道主,发起举办了“国际修复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论坛”,一时间,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云集北京,在与会学者争相发言的热烈交流中,水到渠成地搭建起了一个国际学术平台。
王颖生这个画展即将开幕前,我认真拜读了颖生称之为良师益友的马国强先生和大批评家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先生的两篇论其画作的序文。前者称谓:“其跨学科交叉的表现,令人刮目!堪称‘王颖生现象’”:后者赞誉:“王颖生对多个画种,广有涉猎,取精用弘,有与众不同的综合面貌。”我读后以为:“二位贤达之评述备矣!”这个画展,足以表现出王颖生在当代画家中卓尔不群的创作能量。
我作为他美院教师同事的角度,可能在我的“话里”,还需说些对王颖生“画外”的认识。我说:我非常看重作为学院教师的王颖生。美术学院教师的责任,是教学,这和“画院”不同,美院教师的个人创作,属于“业余”的行为。王颖生任教三十多年,力行在课堂上言传身教,数年间,坚持亲自带领学生到现场作观摩、考察、写生,经年累月离家到外地指导传统壁画绘制与修复实践。我清楚,他的兼课量经常是“超负荷”的。为支持贫困学生设立资助金,数年间,他累计捐款逾百万元……
今天,王颖生在其繁重的教学之余,能够作出如此气派的个人画展——人称为“王颖生现象”!我赶来为之祝贺!且以为,无论从时间,还是从一位教师的精力而言,这都是一种生命力超常付出的奉献!
我推文为序,“话里”引申颖生于个展“画外”的操行和奉献,作为美院已然退休的——“孙爷”,我要感谢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统壁画的理法研究与实践,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的学科创建与开拓,如果没有王颖生在教学中深明战略取向的全力投入,可能‘不会有这样的今天’!”这意义——应会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历史的记载。是以为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
王颖生
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
独自行走问道西东
“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后记
我耽于绘画不觉已四十余年,七岁始我画了张戴皮帽的女孩,让专事绘画的父亲不再犹豫,正式开教,从此我便没有了童年和少年。画速写、临帖、画素描几乎成了我课外生活的全部,《怎样画素描》《素描述要》《工农兵头像选》伴我成长,《傅雷家书》中的故事是我的现实版。父亲是想让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的我能有一技之长,安身立命。
我考入大学前父亲是我唯一的专业教师,在河南大学艺术系,我遇到了王威、丁中一、傅志明、李元星、刘泮峒、马岭等授业恩师,他们均在河南美术教育界深耕几十年,育人无数,放之全国也是出类拔萃的专业老师,从专业到做人对我的影响深远,成为我做学生的人生骄傲!后来在母校任教与他们同事九年,是骄傲的延续。尤其自己一直视为师友的马国强老师,在美术创作上率众形成河南美术的强力集团,厕身其间,我作为河南籍美术家进一步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在河南学习工作期间,自十六岁始常赴北京求教杨刚老师,经他介绍问道于卢沉、周思聪、胡勃诸先生,获得的教益经年滋养着我。1992年我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助教班进修,1995年考取工笔人物画研究生,师从胡勃先生。1997年毕业留校任教于壁画系,教授传统重彩壁画。2009年我与孙景波先生共同承担了教育部课题《中国传统壁画教学、保护与修复》,十年弹指一挥间,我在中国画界不觉已缺席太久了。
1994年我画了《苦咖啡》,在第八届全国美展中获奖,后来又画了《工作室》《静静的时光》,一组有青春忧郁情怀的作品,自己青春即将不再算是与青春告个别。再后来又画《踱步之一》《踱步之二》《大学》系列。
在准备画《踱步三》为时空错位,表现在东西文化徘徊的几代人的方法打个结时,2002年国家基金委公派到俄罗斯留学的项目在中央美术学院遭遇冷场。因变革不成功的俄罗斯状况日下,大多数学子留学必选美、英、法,去俄罗斯堪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缘自父辈的苏联情结泛滥,申报了去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梅尔尼科夫大型绘画工作室访问学习。2002年的中国已是艺术市场骚动、绘画价格横飞,朋友笑称我出去再回国已经无人相识了。半年的俄语培训,经历了非典后,差不多迟了一年到达俄罗斯,一开口自己知道基本上把那点语言训练又还给了老师。
在俄罗斯我尽情地徜徉在埃尔米塔什、俄罗斯博物馆、特列恰可夫画廊、普希金博物馆、画家之家等,细细品读心仪画家的作品,从圣像画家鲁勃寥夫到伊凡诺夫、巡回画派、苏联时期直至俄罗斯当代绘画,我用一年的时间研磨,疯狂地画了一年的油画写生。
在俄罗斯的日子,远离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从近观到远视,系统地梳理分析传统绘画尤其是壁画,许多模糊的认识渐次清晰,为回国致力于中国传统壁画理法研究做了一番坚实的准备工作。
2006年完成的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的壁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我把传统造型语言进行现代转换的一次大型实践。与孙景波先生、同事唐晖分段完成的壁画群,获得了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期间还接受中宣部、财政部委托绘制了重大历史题材《香港回归》,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9年,我与导师孙景波先生持续十多年共同申请的课题《中国传统壁画教学、保护、修复》在教育部得以通过,恰逢山西大同城市进行文化转型,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都有传统壁画的保护、修复及重绘任务。在国家课题的基础上历时三年,我与一百多人次的老师同学一道,完成了三千多平米的重彩壁画绘制,个中甘苦自知。只是辛苦了我的研究生导师胡勃、博士生导师孙景波两位先生,看他们业已六十多岁的人,犹如老工匠般与学生一道上下攀爬,陪我经历了酷暑严寒,一千多个无法回首的日子。这应该是传统壁画自清代始三百年来渐次式微、几近绝响后的最大规模的复原和重绘。
大同归来,已是2012年末了,本以为可以休养生息,让自己喘口气,但是河南洛阳隋唐遗址的天堂塔一至九层有壁画绘制规划,家乡父老的热情让我难以推却,又是风雨两年不得安闲,完成的首层壁画《万国来朝》获得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铜奖。
接下来是中华文明五千年主题创作《中国京剧——徽班进京》绘制,北京市重大历史题材《午门誓师》又接踵而至,展览尚未开始,《把身影根植在群众中——尕布龙》的创作任务突然被安排,时间更加紧迫,要赶在“十九”大前完成。这些都是三米高、八米多长的巨幅国画,我一个人上下腾挪,绘制难度大于几十米的壁画创作。此后我又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完成了《长城颂》《梨园代代传》《恢复高考》,目前正在绘制《共产党人在新疆》。
我流水账般地记录了自己在绘画路上的挣扎,一路风雨,痴心不改。我自幼酷爱运动,总以为在体育方面会有建树,几十年下来,别无所长,总结自己比画画的懂体育,比专事体育者知晓美术,与油画家论水墨,与国画家谈壁画,跟国画家说自己长久缺席!二十几年栖身于壁画界,对壁画之苦、壁画之难有深层体验。
教书、画画已经让我在时间上捉襟见肘,穷于应付,但自己贪图虚荣盲目追求高学历,于2008年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博士生,从第一天起,我风雨无阻地认真应对博士生的每一门课程,并尽力完成。为各种原因所累,历时六年,在终于不能再拖的情况下毕业。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前后日子里,我密集阅读资料不下五百万字,但自幼养成的习惯,好读书不求甚解,自己没能脱胎换骨,学问也没有因此而与日俱增。写下十万字的论文,名曰《规范与沿革——宋、金、元、明寺观壁画理法研究》。老子的《道德经》五千字,孔子的《论语》不过一万一千七百零五字,但均是包罗万象,凝天地之精华。我十万字的论文说了不少废话,就自己在传统壁画实践之路上的体会,对寺观壁画进行了个案分析,旨在通过对中古时期宋、金、元、明寺观壁画的研究解析,试图厘清发端远古、蕴于魏晋、成于唐宋、颓于元明、沉寂于清的中国传统壁画绘制规范化的成因。
传统壁画一直代表国家意志,绘制于宫廷庙宇,表现朝纲礼乐,教化人伦,但自有宋一代近世人文和市民文化的兴起,壁画走出殿堂传入民间进入寻常百姓家。元代文人画大兴,画壁绘制沦为民间匠人的生存之道,民间工匠由于文化的缺失,失去了在中国绘画史上应有的话语权,但传统绘画的基因深藏在中国传统壁画之中。书写性绘画兴起对壁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院体绘画形成了并行不悖的两大传统。
我在绘画上对多个画种浅有涉猎,近年由亦师亦友的范迪安主席领衔开启了疯狂写生模式。沿丝绸之路而下,从福建、河南、内蒙、西藏、新疆到欧洲各国写生创作,写生团队在采风过程中起早贪黑,被戏称为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牛晚,我随众也有了数量可观的作品,但都没有以个展形式进行过展现。2023年末,河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席卫权,真诚地代表母校邀我参加“以美明德厚土薪传——河南大学美术教育传承展”,其中为我辟出单项展“学院·本色——王颖生绘画作品展”,我仓促应对,展出了我在主题创作、课堂教学、写生实践和我多年关注的研究《中国色彩谱系》系列作品。画作不足名家凑,我特邀范迪安先生担任我展览的学术主持,孙景波先生为展览顾问,马国强先生为艺术总监,为我的展览加持。我客居北京三十年,一味忙碌,在绘画上略有心得,但融于实践尚在途中。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征求朋友意见,挚友说“你岁数不小了,同龄的人都做完了巡展,你还磨磨叽叽的,犹豫不决个啥”。虽有鼓励但我心中还是忐忑,漂泊多年,面对家乡父老,无以为报,惟矢志不逾的是心系故土,归来虽然两鬓斑白,但心中依然驻着一个少年。
——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王颖生
王颖生向河南大学捐赠作品《少林祖庭》,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江涛代表河南大学接受捐赠。
王颖生向郑州美术馆捐赠作品《少林寺》,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馆长罗鸣代表郑州美术馆接受捐赠。
展览作品
王颖生《苦咖啡》165cm×143cm,纸本水墨,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中国美术馆藏
王颖生《踱步之一》200cm×125cm×3,绢本工笔重彩,1997年,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王颖生《踱步之二》200cm×135cm×4,绢本工笔重彩,1999年,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
王颖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组画之《蒙古民族的希望》450cm×5700cm,布面工笔重彩,2006年,该组画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
王颖生《万国来朝》305cm×3960cm,布面工笔重彩,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铜奖
王颖生《把身影根植在群众中——尕布龙》300cm×800cm,纸本水墨,201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王颖生《梨园代代传》300cm×600cm,纸本水墨,2021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藏
王颖生《恢复高考》300cm×650cm,纸本水墨,2022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藏
王颖生《凿空》240cm×60cm×6,纸本水墨、矿物颜料,2023年
王颖生《路遇》45.3cm×53cm,银箔卡纸水墨,2022年
王颖生《湿地花海》45.3cm×53cm,银箔卡纸水墨,2022年
王颖生《午间小憩》45.3cm×53cm,银箔卡纸水墨,2022年
王颖生《凉山昭觉谷克德湿地索玛花开》45.3cm×53cm,银箔卡纸水墨,2022年
王颖生《大河不息》50cm×60cm,纸本水墨,2022年
王颖生《大河上下》50cm×60cm,纸本水墨,2022年
王颖生《黄河在咆哮》50cm×60cm,纸本水墨,2022年
王颖生《中流砥柱》50cm×60cm,纸本水墨,2022年
王颖生《大学·蔡元培先生像》200cm×128cm,纸本水墨,2002年
王颖生《大学·陈寅恪先生像》200cm×128cm,纸本水墨,2002年
王颖生《父子》180cm×90cm,纸本水墨,2009年
王颖生《兄弟》180cm×90cm,纸本水墨,2009年
王颖生《摩梭女孩》136cm×68cm,纸本水墨,2020年
王颖生《名角》68cm×68cm,纸本水墨,2022年
王颖生《大先生》200cm×140cm,布面水墨,2023年
王颖生《杜尚》200cm×140cm,布面水墨,2023年
王颖生《张大千与陈师曾》200cm×140cm,布面水墨,2023年
展览资讯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央美术学院
河南大学
承办单位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
郑州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创作研究院
支持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
学术主持
范迪安
展览顾问
孙景波
展览总监
马国强
策展人
席卫权罗鸣
执行策展
刘凤
展览统筹
马利霞 朱璇
展览协调
冯乾 孙莉
设计统筹
王金磊
展览视觉
郑嘉燕
刘煜潇
展览执行
马鑫 马亚萍 宋安依 亓雪缘 付万全
张书森 于跃 王一婷 张起运 宋健
姚新华 宋明辉 蒋辉 汪静
展览时间
2024年1月2日—2月25日
展览地点
郑州美术馆新馆一展厅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家简介
王颖生,1995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1997年毕业获硕士学位,2013年获博士学位,2003年-2004年被国家基金委选派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梅里尼可夫工作室访问学者,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二级教授、修复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壁画艺委会主任,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博士、硕士生导师。作品曾参加全国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首届全国体育美展,全国青年美展,第一、第二届全国壁画大展,“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历史画创作工程,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美术作品展。作品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最高奖、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北京首届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青年艺术家奖,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金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铜奖。2005年被北京市委宣传部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出版《走进画家——王颖生作品集》《60一代——王颖生作品集》《午门誓师——王颖生作品集》,合集多种、并被多种媒体专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