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1-07 10:56:43
听新闻

这本画集的出版,按古棕的说法,是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展示,作为艺术的回顾,是一次汇报,也是一次交流,是为了研究,也是为了促进。由此,他把自己的作品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真诚地展现在同行师友与广大观者面前,不是炫耀,也不是恃才傲物,只是想将自己多年来对于艺术的沉思与理解,透过自己的作品形象和艺术形式进入公共的文化视野,进而将新的社会观念和文化态度带入自己的艺术,以求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女青年坐像  70cm×60cm  油画  2014年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农忙时节  50cm×70cm  油画  2011年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爸爸的海洋  120cmx120cm  油画  2008年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硕龙的早晨  50cm×60cm  油彩  2010年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硕龙的下午  50cmx60cm  油画  2010年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山里人家  50cm×60cm  油画  2015年

古棕的油画作品大体分为人物、静物和风景写生三个部分,大多是他留学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归国后的作品,尤其是他自2006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从事教学工作之后的作品更为丰赡。或许与他的教授身份和职业操守有关,他的艺术创造性并不显现在主题性创作与情节性描述方面;他更喜爱或擅长联系写生教学通过形体塑造、光色表现传达他的创作激情和艺术个性。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山村晨曦  50cm×60cm  油画  2014年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女青年肖像  80cm×60cm  油画  2009年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清晨的芭蕉树  50cmx60cm  油画  2013年

显然,在当今主题性绘画仍为主流的时代,他的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只能归于创作素材和习作之列,这不仅影响了人们对这类作品的公正评价,也极大地影响了画家在这一领域探索的深入和发展。作为油画家的古棕,并不在意别人如何看待他的作为,在这个时代则更多的是以美术教育家来显示他的文化身份。他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静物、景物的塑造感,他着力表现的是用微妙细腻的光色和深沉鲜活的笔触感谢自然的恩赐,以体现油画本体语言的经典性。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南湖书院  50cm×60cm  油画  2014年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女人体  60cm×50cm  油画  2012年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芦村桥头  50cm×60cm  油画  2012年

毫无疑问,在古棕求师问学的黄金时代,他有机会进入坐落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列宾美术学院深造是他一生的幸运。这所学院是俄国历史最悠久、师资最雄厚的高等美术学府,而他的导师梅尔尼柯夫则是前苏联油画界的最高权威之一。在古棕留学的5年中,不仅全面系统地学习了俄罗斯现实主义的油画传统,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和色彩造型基础,而且在苏联各大博物馆领略了西欧各国大师作品的风采,临摹了雷诺阿、马蒂斯、凡·高、列宾、谢洛夫和苏里科夫等大师的原作。这一不寻常的经历,锤炼了他一双感觉敏锐的眼睛和一双能够准确、迅捷地传达这种感觉的手。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花卉与水果  100cmx80cm  油画  2014年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角色  100cm×80cm  油画  2007年

学成归国后,尤其是近10年,教学是他的主要工作,主题性创作较少。他的创作,一是走进教室,围绕着人物或静物的写生,延续和教授苏俄现实主义造型方式和美学理念;一是走出教室,热衷于大自然的风景写生已经成为他艺术生活的基本动因。他几乎每年都要带学生或与同道同行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采风写生,皖南民居、江南水乡、黄河古镇、漓江山色、天山清真寺等风土人情成为古棕画面上的主角。正是在不间断的写生中,他保持和发展了自己的色彩感觉,最终培育了他平实沉静、清新舒展的艺术个性。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宏村老屋  40cm×50cm  油画  2007年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崇左的风景  40cm×50cm  油画  2011年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古棕的素描,经过了列宾美术学院的严格训练,造型扎实,结构准确,完整地体现了契期恰柯夫素描体系的艺术特征。建立在这种素描基础上的油画,无论是他的人物肖像、人体写生还是静物、风景,都体现了古棕对色彩体面关系、色彩空间感的准确把握。在他的作品中,一方面显示了俄罗斯油画的色彩修养和光色魅力,体现了作为油画家对于色彩的直觉感受力和色彩观念转换的良好感悟程度,即在油画语言技术、技巧层面接近油画语言本体的积累和拓进;另一方面他创作的思想根源与情感根源都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社会现实与文化现场,这就决定了他的形象塑造与语言创造都紧紧围绕着本土的需要而展开,在创作的思维模式与审美心理的构成上,在具体的艺术语言与表现手法上,都呈现出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审美特质,更加接近中国文化所具有的那种气质与禀赋。比如,古棕的《米日班肖像》(2010)、《窗前的维族少女》(2010)、《乌克兰姑娘》(2011)、《女青年与花卉》(2013)、《女青年坐像》(2014)等肖像写生作品,画面的笔触粗犷厚重,而色调则细腻微妙,可以看出导师梅尔尼柯夫的笔法、色调对他的巨大影响。但那种直取对象神、色、形的表现方式和“写”的用笔技巧则是和中国画相同的那种生动气韵,泼辣而富有写意的笔触始终赋予他的作品以鲜活奔放、一挥而就的生命活力。这些作品既有苏派的严谨造型,又有中国画的以意取象,而其间强调的主观表现性、强烈的色彩、简约的造型、流畅的笔触和自由的空间处理(包括空白背景),乃至以形写神的造型观,都是地道的中国气质和民族气派。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眼前的郎木寺  50cmx60cm  油画  2015年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乌克兰姑娘  60cm×50cm  油画  2011年

最能体现古棕造型能力的深厚,突出地表现在他的人体写生作品中。人体是造型艺术的主体,也是造型艺术必须解决的最重要、最艰难的课题。古棕的油画人体受益于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影响,在结构与光影上偏重于结构的把握,注重色彩的细微深入,讲究整体的坚实和凝重。以《台上的女人体》(2008)、《女人体与石膏像》(2009)、《女人体坐像》(2011)等一系列作品为标志,古棕已形成了他的基本风格,即平实沉稳的构图、多层次的厚重用笔、温和统一的朴素色调,不仅擅于抓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达到外形与内部解剖的准确,还表现出体积与空间的深度,赋予被表现对象以内在的活力和精神气质的把握。色彩虽饱和厚重,却不浮艳火气;色调虽灰,却明朗而丰富;细部处理虽概括,却深入到位,分寸得当。油画色彩强烈容易,而剖析色彩的微差最难。在某种意义上,古棕油画语言的个性正在于处理这种微差的能力上,但他的色彩表达则不曾逾越形体表达的限度。在形与色的关系上,他更注重造型上素描关系的展现与强调;在背景与主体的处理上,他更强调背景的整一、概括的平面性,以充分显示人体局部笔触刻画精微的肌理之美,尤其是别出心裁地将石膏像置入人体模特儿的环境中,使画面形成强烈的多重对比,使之更具有个性化的艺术特色。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同学  60cm×50cm  亚麻油彩  2011年

古棕的静物画也保持着这种个性化的色彩,他的每幅静物画作中几乎都有石膏像的介入。他画《石膏像与水果》(2010)、《石膏像与玫瑰花》(2011)、《石膏像与吉它》(2014),即便是加入文化元素的静物画,如《文明在身边》(2009)、《文明的载体》(2009)、《石膏像与摹本》(2010)等作品,石膏像也是他静物画的主体、亮点与象征。这使得古棕的静物画具有设计性的艺术特色。他精心地选择那些能刺激他表现欲望的物件,有水果、陶罐、干花、酒瓶、玻璃制品、瓷壶、刀具、丝织品、各色衬布,还有书籍、小提琴、吉他、喇叭、唐三彩等,与石膏像组合成富有节奏感、对比度的新空间,依靠细密的用笔和几种物品之间截然不同的质感表现就达到了美妙的境地。构图很满,各种物件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是错落有致,仿佛都是有生命的东西存活于自己的空间,相互映衬,浑然一体,不需要主人的介入。古棕安身于画室的一隅,立命在视觉中看那寂静之物,避开了世俗的喧闹,物之静与心之静相汇交融,使他能够回到绘画本身,回到事物的本身,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在对美的渴求中,古棕总能不断地在这些普通而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对油画材质美感的领悟和对色彩强度的驾轻就熟,又使他把这种美转化成相应的艺术语言。在表现上的情真自然、直抒已见所形成的质朴、雅致、协调又充满活力的总体风格,显示了画家静思的智慧与炉火纯青的功力。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向远方  80cm×100cm  油画  2006年

其实,古棕更愿意走出画室,面对更大的自然景观,带着强烈的主观愿望和敏锐的色彩感觉,自由地挥舞着画刀画笔,与自然对话,抒发自己有感而发的情愫。当年他在列宾美术学院留学期间,就画过《涅瓦河畔》(1996)、《伊萨基耶辅教堂》(1996)、《列宾美院画室》(1999)、《夏园》(1996)等表现俄罗斯风光的作品,富有情致和神韵,受到导师梅尼尔柯夫的赞赏。归国后至今的20年间,他一直执著地属意于油画的户外写生,在本真的自然中寻找色彩的诗意,以此作为他的油画主攻方向。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甘南的早晨  80cmx100cm  油画  2007年

他的风景,从皖南的《宏村老屋》(2007)、《芦村桥头》(2011)、《屏山小镇》(2015)看到了新的结构,又由陕北的《窑洞人家》(2005)、《黄河古镇》(2005)、《纤夫老宅》(2005)生发出新的艺术格局;他在云贵的《漓江山水》(2007)、《程阳桥侗寨》(2014)、《布泉乡的早晨》(2015)中领略山清水秀的旖旎风光,又从藏区的《印象中的塔尔寺》(2000)、《塔尔寺僧房》(2000)、《眼前的郎木寺》(2015)中透视出雪域高原的神秘幽奇。他把笔触伸向祖国的四面八方,用色彩在画布上体现他对本土人文风情、审美心理乃至色彩氛围的深入认识,鲜活的色彩跃动在他的画面之上。他画崇左的竹林、山路、田园、土地的光影婆娑,他画塔什库尔干的白云、古城、民居、清真寺的沧桑情韵;他画瓦卡蒂普湖的早晨、下午、岸边、牧场的恬静幽雅,他画拉卜楞寺的草坪、广场、晚霞、白塔的静穆庄严;他画《太行的风景》(2009)山林叠翠,他画《爸爸的海洋》(2008)碧水蓝天;他画运河中的船舶《向远方》(2006)的无垠视野,他画江南水乡里的《南湖书院》(2014)的祥和宁静;他画《未名湖畔》(2007)的桃红柳绿,他画《山西光胜寺庙》(2003)的宏伟壮丽;他画京城大学的校园、荷塘、红楼,也画京郊的水库、村庄、石桥,还画岛上的人家、别墅……在对古棕创作的数量众多的风景油画作一番检视后不难发现,古棕崇尚现实主义绘画,酷爱俄罗斯巡回画派及俄罗斯现实主义的油画艺术,但他不可能完全回溯到苏俄油画的写实传统中,作为中国当代油画家,他必定会携带着中国当代的文化信息去理解和运用俄罗斯写实油画的观念。在这一过程中,他抓住了“户外写生”这一重要环节,不断地尝试着变换地点、角度、手法,对大自然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关照和剖析。受中国山水画的影响,古棕在他的风景写生中逐渐吸纳中国画的意象因素,摆脱了客观物象的束缚,转而更注重写感觉、写印象、写记忆、写情绪,走向重意境的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宏村南湖  40cm×50cm  油画  2007年

在古棕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画面中依然保持着留苏时期那种熟练而率意的笔触,但从绘画方式和艺术追求看,他更接近印象派画家,色彩是他作品中最重要的信息,并以中国文人特有的敏感,在色彩构成中加入了写意的笔韵。他喜用大笔挥扫、堆砌,时而背景薄透,主体堆塑,时而主体随意勾勒,背景厚堆重塑,不同的物体不同的笔法,不同的空间不同的笔触。他用笔厚重、稳健、准确,用刀则破笔而出,增加了用笔的力度,无论是“摆”“堆”还是“刮”“切”,都自然融入“写”的笔触之中,为塑形而增添厚度,为堆彩而添加趣味,赋予色彩以质朴隽永的耐读性。显然,古棕的光色反映了画家对于色彩关系、色彩环境和色彩空间敏锐的分析能力与深厚学养,它是理性的;而古棕的笔触刀痕则直呈了他捕捉光色的、充满激情的过程,是用笔用刀的个性升华了光色乃至整个作品的艺术个性,它是感性的、直觉的,是画家生命的自我观照和对象化。在油画这一外来的绘画形式中,建立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有血脉联系的文化精神,正是摆在中国油画家面前的一项重大的课题与使命。仅此一端,也印证了古棕风景油画非同寻常的创作意义。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唐马与笛子  70cm×80cm  油画  2006年

如果说,古棕的油画人物和静物,显示的是他造型和色彩功力的话,那么,他的油画风景可以说是充分展示了他的才情。古棕有他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既有对俄罗斯及欧洲现实主义绘画技巧、观念的了解和掌握,又有中国文化长期的耳濡目染,使他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因素与西方当代绘画技巧作融会贯通的处理,形成气韵淳朴、稳健、真挚而格律自由的风格。虽然,他没有将他从事风景画创作的动机,与古老的文化传统直接连接,但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传统文化精神的遗传潜能,为他的艺术道路树起了路标。

古棕作品中所彰显的艺术魅力,不仅是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了明朗深刻、酣畅沉郁的个人画风,抒情性与绘画性并重,经典性与现代性共存,抓住了中国风情的素朴质感,既含有醇厚绵长的意蕴,也包藏着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喷涌而发的瞬间激情。他用色彩表达着对于自然的感谢,使我们不仅看到了自然中的色彩,而且通过他的色彩又一次地认识了自然。更重要的是艺术求真精神和画家超众禀赋的统一与相融。画家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艺术的激情,都化作一种思考的单纯,凭借着画笔接触画布那一瞬间的判断和发挥,变成富有生命力的色块和线条走入画面,并以此向所有阅读它的人宣示:绘画不单单是一种技术的娴熟,更重要的是艺术精神与生命、生存融化为一体的默契。

(文/贾德江,著名出版人、美术评论家、画家)

(来源:北京书林艺印)

艺术家简介

古棕的油画艺术——用色彩感谢自然

古棕,1958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美术与设计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成员。欧美同学会美术家联谊会副会长,留苏分会副秘书长,中俄友协理事,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油画学会理事。

  1992年至1996年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学习并获硕士学位,艺术家称号。2006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工作。2009年10月被母校列宾美术学院授予荣誉教授和俄罗斯艺术家创作联盟名誉会员。2010年7月被乌兹别克斯坦艺术科学院授予创作金质奖章。2014年6月在法国圣爱美隆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郝平主席颁发“东方骑士勋章”。2015年出版第三本个人作品集《21世纪艺术家个案研究—古棕》。2016年11月在塔吉克共和国杜尚别总统拉赫蒙颁发丝绸之路和平艺术家银质奖章。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