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艺术的韵味与大时代的共鸣——张生进的中国画人物作品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1-07 09:25:41
听新闻

作为当代画家,张生进作品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创作总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并在展示现实生活风景的意蕴中,把自己的艺术融入到大时代当中。显然,张生进的创作与作品表明,他是责任与使命的担当者。

艺术的韵味与大时代的共鸣——张生进的中国画人物作品

张生进是近几年活跃在当代中国画坛上的中青年画家,他坚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取感性的诗意素材,给以生动的生命形式表现,特别是在寻常的日常生活中,找寻并观察、提高并升华出一种以艺术形式展现的生命境界与人性之美,这是令人赞叹的,也是画家作品的意义所在。

艺术的韵味与大时代的共鸣——张生进的中国画人物作品

质言之,张生进是有着浓郁浪漫抒情倾向的画家,他的诸多作品无不洋溢并贯穿着他的精神立场,他以自己的“乡土文化”经验和现代文化语境,共同去介入现实的独特性及艺术表达的独特性,体现了当代中国画家的精神创造如何丰富了自己的艺术世界,与此同时,又为当代中国画的锐意创新提供了新鲜的活力。

艺术的韵味与大时代的共鸣——张生进的中国画人物作品

张生进的作品《生死时速》,最鲜明地表现了他的艺术取向,审美追求和生命关切;作为艺术家,对舟曲泥石流、地震等巨大灾难,他敏锐地做出艺术反映,他用自己的绘画去鼓舞灾区民众,用自己的绘画表达对生命的由衷关切;这幅作品画面横向展开,由左向右,呈波浪形,众多人物,救灾解放军与民众在起伏跌宕的对角线式的构图中,显现为动态感,近景、中景、远景的人物与救灾机械的直线、斜线构成了生死瞬间,争分夺秒的悲壮与激烈场面,画家满怀激情与冲动,营造了子弟兵奋不顾身与牺牲精神以及民众的自救勇气和信心。他们共同构成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西面气势宏大、波澜壮阔,如铁流浪浪、前仆后继,喻示着现实世界的生生不息与生命的郁勃生机。这种对把握鸿篇巨制与恢宏场面的能力,且首尾呼应,气息贯通,足见出画家艺术上的表现能力与思考的成熟。

艺术的韵味与大时代的共鸣——张生进的中国画人物作品

在艺术上,张生进是以写实表现手法为基本语言特点,展示出写意人物画的形式风格与魅力境界的。他的作品《即将尘封的记忆》《乡愁》系列,《人在旅途》系列,《高原》系列、《矿工》系列,以及在历史题材和红色主题创作领域,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性创作实践,构成了当代文化语境中人的生命存在的过程与活力的图卷,在一往情深的笔墨中,以线为主的表现形式,尽显了画家深厚的生活根基与写生的积累。“十年磨一剑”的历练,使张生进的创作日渐精湛完美,而在日常生活诗意的形式美感表现中,他的作品渐趋于在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永恒性主题演绎中展开,因而,更注重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营造与表现。作品表明,以写实表现为特点的张生进人物画,强调以形写神,以实写虚,人物刻画尤重神韵与情绪的传达,强调的是人、是生命的诗意、力量与精神,是人的勇气与战胜困难的力量。而且,人物又总是与大自然、人文环境融于一体的,并在诗化的渲染中,使作品获得精神生长的力量。

艺术的韵味与大时代的共鸣——张生进的中国画人物作品

大时代的气息和现实生活的诗意风景,给了张生进以灵感和激情,使他的创作日益充实与饱满,日益丰富与鲜活。当然,他也在历史巨变中,不断变换自己的视角,调整自己的认识与观念,使自己的创作更符合艺术规律与艺术本质,看得出,画家在新作中力图表明的是,在坚守中前行,并用自己独有的敏感做出对大时代的感受、全新的思考与表达。

(文/徐恩存)


艺术的韵味与大时代的共鸣——张生进的中国画人物作品


艺术的韵味与大时代的共鸣——张生进的中国画人物作品


艺术的韵味与大时代的共鸣——张生进的中国画人物作品


艺术的韵味与大时代的共鸣——张生进的中国画人物作品


艺术的韵味与大时代的共鸣——张生进的中国画人物作品《人在旅途》

(来源: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画家简介


艺术的韵味与大时代的共鸣——张生进的中国画人物作品

张生进(琎),甘肃华池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先后研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届人物画创作高研班,国家画院陈鈺铭导师人物画创作高研班,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名家推广工程班,文化与旅游部全国画院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国家画院),国家艺术基金重大题材人物画创作人才培养高研班。先后师承当代著名画家李宝峰、冯远、陈钰铭、赵奇诸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展览,曾获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二届、第三届、第八届敦煌文艺奖,第七届“陇山·陇水·陇人”甘肃省专业画院一等奖等多次奖项。其中《生死时速》入选中国文联主办的庆祝建党百年“红船颂”全国美术创作精品工程,被南湖革命纪念馆收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甘肃画院美术研究部副主任、甘肃画院艺委会秘书长、甘肃画院青年画院院长。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