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写了一篇赏析冯大中画虎的文章《匠心独运——冯大中画虎浅析》,本文再分析一下自80年代冯大中崭露头角以来,几十年时间无人能在画虎这个题材上出其右的原因。
冯大中画虎
冯大中占住了中国画画虎的最后一个生态位。
自近代以来,西风东渐,画虎这个古老而冷门的题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日本有圆山应举等将皮毛刻画得惟妙惟肖而又兼顾准确的造型,后面此种风格日本画坛再无超越,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预演了中国二十世纪将要走的路。
圆山应举画虎
近代画虎大家首推张善孖,他以观察真虎切入,极大地改变了古人凭概念画虎的套路模板,所绘老虎活灵活现生气十足。当然,当初他养的是小老虎,所以他笔下之虎四肢粗壮,身材圆润,虽长牙舞爪仍颇具幼态。
张善孖画虎
津门刘奎龄刘继卣父子受西画水彩素描影响,造型严谨,结构准确,开创散锋丝毛技法,画法轻松而质感真切。
刘奎龄画虎
刘继卣画虎
到冯大中这个时代,动物园已经成了城市标配,观察老虎的条件前所未有,老虎的一切细节可以被细致入微地观察捕捉。
近代走兽及人物画的发展趋势,就是将造型和细节不断推到极致。而冯大中在细节上,能做到对老虎每一根毛发都不放过。但是在造型上,非科班出身的冯大中塑造能力有先天的不足,不过他极其巧妙地运用对传统绘画的理解扬长避短。
他同步将老虎和背景山水推向写实,无论虎还是景都比古人更“真”。但是这种“真”,并不是在写实的道路上直接对标古典油画或者照片,而是在和照片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及时停下——这是我认为冯大中画虎最智慧的地方——并且通过淡化的色彩、重新组织的条纹、脸谱化的五官、朴拙的造型等有意或被迫地保持着这种距离,而这种距离之间,让绘画的玩味性和画家的个性风格充分地生长。
冯大中画虎
在冯大中之后,细节的极致就没有继续推进的空间了,后来者要想不重复前人,就只能将造型进一步打磨,进一步写实。
而大量中国画家,对写实的认识就停留在像照片上,所以不少有挑战精神的画家全部一头撞向照片,以致画味、意境、个性尽失,撞得头破血流还不自知。剩下的要么老实做冯大中的门徒,要么退回古人的造型和趣味,继续原地循环,总之找不出一条新路来,也就无人能出冯大中其右。
一头撞向照片的画家韩山作品
其实纵观中国画虎的历史,几千年没有一条发展的脉络,一直都是原地打转,今天保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虎头帽虎头鞋,其造型上面还能看到几千年前良渚或殷商两大源头的元素。唯独近代一百年,引入西方绘画后,走兽包括人物才有了一个看起来连贯但实质并非进步的线性脉络——从中国的传统走向西方的传统。而这条脉络很快便被穷尽,于是乎大量的人物画家或者花鸟画家(其实就是何家英、冯大中等人的门徒)堵在这条脉络的尽头,自我重复,近亲繁殖,以致画坛面貌千篇一律,干瘪乏味,像是一群被堵在逃生通道出口的小耗子一般不知所终,无处可去。
(文/冀策)
(来源:此間無我)
艺术家简介
冯大中,1949年生于辽宁,号伏虎草堂主人。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笔画学会原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冯大中的作品《苏醒》、《母与子》入选《中国美术全集》;作品《苏醒》、《惊梦》入选“中国百年画展”及《中国百年画集》;有18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另有数十件作品被国内外重要美术馆、专业机构及收藏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