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绘画的邀约——读古棕油画
2008年4月15日,在北京俄罗斯画廊,融合了现在中国思想与俄罗斯现实主义画风《古棕画展》开幕。古棕,留学列宾美术学院5年取得硕士学位,曾受教于当代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级人物梅尔尼科夫。此次展览是古棕以现实主义绘画的名义发出的一次邀约,它既是古棕个人绘画成绩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与当代中国油画家、与当代现实主义绘画的一次交流,是与绘画爱好者的一次对话。
古棕说,这么多年下来,既有了俄罗斯现实主义画风的积累,同时作为中国画家还有着本民族文化内涵的沉淀,通过此次展览希望大家能看到他这些年来探索创作的作品,同时也希望与大家能一起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绘画的新路子。虽然是个人画展,但他更看重的是一次交流,一次对话的机会。
此次展出了古棕多个时期的50余幅作品。在古棕的油画中,现实主义风格无处不在。90年代初期古棕去了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这是世界上现实主义油画创作教学的最高水平学府,5年的学业不仅使他在油画技巧上得到最好的训练,同时也完成了古棕对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定型。在那里,求知欲占据了古棕的全部身心,也正是在这种求知心情中他完成了一系列现在看来也极其严谨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尤其以多色调表现的人体和人像最为出色,蓝色调、红色调、绿色调人体,蓝色调俄罗斯少女、绿色调少女肖像、红色调女半身人像,虽然都在大胆的尝试着不同的色彩感觉,但是画的都非常规矩,无论是双人体画面中的构图,不同色调作品中色彩的搭配都严谨地遵循着俄罗斯绘画传统中和谐的原则。在俄罗斯时期,古棕还有一批风景作品值得品味,《风中的教堂》、《涅瓦河畔》等作品画得更加自如开放一些,对俄罗斯独有的风光景致表现得很准确到位。
(《维尔霍图里耶教堂》2018年)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前后古棕创作了一批以塔尔寺等西北地区景物为代表的风景作品。回国后,古棕急需找到新的创作题材,因为他意识到不能总是以俄罗斯风景入画,那毕竟是外来的,不能成为本土的,也不能成为自己的绘画特色,只有找到自己的表达语言,找到畅游自我思想的海洋才能完成突破。而从俄罗斯学成后他同时还有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带着这种冲动,古棕不止一次地走进西藏、青海等地,一边采风,一边创作,有些作品则是他回到画室后创作完成的,最终塔尔寺、雪山就走进了他的画面。古棕并不在画中强调观念或者是符号意识,他强化的只是带有他的一种希望创新的思想,塔尔寺系列作品或深远、或近观,色彩明朗浓重起来,技法依然是延续着现实主义写实手法,但是明显地在笔触运用上多了点色块搭配,更突出了西北尤其是青藏高原上那种带有气势感和庄严感的韵味。
《塔尔寺广场》2008年
《塔尔寺僧房》2001年
在古棕的作品中,还有一组江南水乡风景非常吸引人。古棕是苏北人,他说有一年春节,他一个人来到一个水乡小镇,稍加资费,一小店不仅收下了他这唯一的节日里的客人,还每天供给三餐,虽然清淡,却让古棕在住下来的这些日子里完全放松心境,在家乡的景物里,他却品尝到了一种淡淡的出世的感觉,清静悠远的水乡与古棕清心养性的心情完全吻合,这时他的创作完全是心意的流淌。在这组水乡中并非如塔尔寺系列那样风格统一,而是在样式、风格、笔法上都不尽相同,有些应物象形,完全再现着水乡人文:有的则有挥洒笔墨之感,追求气韵,但都是一种心绪的表达,流露的非常自然。这组画自然就多了一份感人的力量。
(文/高文宁)
油画风景欣赏
《陇上的云》2017年
《雨中的查济》2016年
《宏村人家》2010年
《故乡》2015年
《山西光胜寺庙》2015年
《高椅古村湖塘》2001年
《高椅古村》2006年
《甘孜八美草原》2019年
《爸爸的海洋》2008年
《北师大红楼》2006年
《安徽胡村人家》2016年
《天空》2008年
《北大荷塘》2010年
《塔尔寺院中人》2001年
油画静物赏析
《石膏像与干花》2016年
《石膏像与喇叭》2018年
《唐马与笛子》2015年
《马灯与干花》2019年
《花卉与雕塑》1999年
《石膏头像》1995年
《有石膏像的静物》2011年
油画人物欣赏
《摘花生的姑娘》2020年
《安徽小伙子》2020年
《乌克兰姑娘莉莉娅》2016年
《甘南的早晨》2005年
《师大女研究生》2010年
《人生,在风景画里行走》
到大自然中写生让我们了解人类的生存方式,通过我们的画笔记录自己的心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随着我们创作者的年龄增加、阅历丰富,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眼前的世界。
1958年12月7日,我出生在南京军事学院大院里,父母都是江南人,父亲很小就参加了革命工作,他学习过书法和纂刻,他有不少能写会画的朋友。文革期间他到旧家具店里买了很多有样式的旧家具放在家里,我想这些对我是有影响的。1975年,我母亲当时在北京大学工作,她通过熟人介绍我去北京市景山少年宫学习美术,当年时班里有不少有才气的学生:像王明明、李鸣鸣、任建国等。在北京市景山少年宫让我开始了比较系统的学习绘画艺术。在那里通过张文新,庄言老先生的讲座,我接触到了俄罗斯油画艺术,了解有关列宾、苏里科夫、契斯恰可夫素描体系,我立下决心,一定要做学院派画家,要为艺术献身。1985年7月,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进修班,这是为部队培养美术创作人才的培训班,期限两年,在这两年里我们得到了靳尚谊、潘世勋、张欣若、崔开玺、扬林贵、刘天呈等名家大师的点拨,使我更加坚定走学院派画家的路子。所谓学院派画家,就是要有很好的基本功修养和有很强的学术理论研究精神。
1992年1月,我登上了北去的列车,驶入漫天大雪银装素裹的俄罗斯。在莫斯科小歇了两天之后,继续北上,终于来到了日盼夜想的艺术圣城¬—圣彼得堡。那里的水,那里的建筑物和艺术融为一体,真是美妙极了。
(《甘孜八美草原》2019年)
我刚到那里先是八个月的语言学习,后经中央美院邵大箴先生夫妇推荐进入了列宾美术学院,在梅尼尔科夫壁画工作室学习,能进入这所学院学习是我所梦寐以求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列宾美术学院的中国留学生现在都是我国高等美术院校的资深专家和顾问,因而列宾美术学院在我国美术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的导师梅尼尔科夫先生曾两度来中国讲学,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次、九十年代一次,他对中国艺术十分喜爱,对中国人民十分友好。近年来,中国出版了不少介绍他作品的画册和文章,因而他对中国美术界的影响有增无减,许多人喜爱并且正在研究他的艺术作品,我作为他的学生应该为他增光,更加努力的融贯中西艺术,取长补短,既要谦虚学习别人的好东西,又要自信的发扬本民族的传统。经过五年的努力学习,1996年夏,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硕士学位。我的毕业创作《中国的风景》收藏于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宴会大厅。1996年10月,结束了五年的留学生活,我马上就要回国,我的内心深处有着一种难言的惆怅,也许是对圣彼得堡美景的依恋吧,在这种心情的驱使下画了一组圣彼得堡风景系列《夏园》、《依萨基耶夫教堂》、《列宾美院画室》、《涅瓦河畔》等,我要把这些美景带回国。1998年,我画了一批对俄罗斯留学生活的记忆画《印象中的涅瓦河》、《秋天里的教堂》、《夏天里的教堂》、《林中的教堂》等。2001年,我和清华美院程向君老师去甘肃南部的拉布楞寺写生,又找回到如俄罗斯阳光明媚的感觉!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拉布楞寺广场》、《拉布楞寺草坪》《远眺拉布楞寺》、《辩经台》、《集市》、《牧马姑娘》等。
《林中的教堂》2000年
《集市》2002年
2002年的初夏,我开车回江苏泰兴老家,偶见长江边上的运河中有几条普通的运输船。下车来到运河边上,我逆着阳光往前看,对于40岁的我来说,有了一种莫名的感慨,多像人生的旅途啊!我们从每个落脚点驶向远方,都希望有个美好的将来,而人生的三岔口常会摆在我们的面前,向左?还是向右?需要我们去判断。我们不能因为过多的患得患失而停止不前,我们需要一种责任和自信的精神,“选择了这样,就不能顾及那样”这是我的人生体验,对于每个人来说人生都是有局限性的,有了这种人生体验,我对这个有几条“纯朴”运输船的运河题材,产生了别样的冲动,在一个月当中画出了《向远方》系列三幅油画。
这是我回国后第一次把学到的西方油画技法与中国画精神相结合的创作。我的老师,俄罗斯人民功勋艺术家列宾美术学院教授梅尔尼科夫经常讲:“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作为中国的油画艺术家,责无旁贷地要做这项中西艺术融会贯通的实践工作。在《向远方》油画的创作中,我力图在笔法上讲究写意,用笔洒脱自如;在意境上,讲究空灵、深远、晴雨不测,把一种朦胧的情绪带到我们的面前,需要我们去选择去面对。另外,在画面的近处又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些堤岸和小草,使用了时代性语言,以区别于传统。
这种起自当今现实生活,借助于传统山水画中的空灵,朦胧的情绪,对未来生活的揣测心理,是我这组油画创作中所要表达的中心。当然每幅作品都会被读者读出属于自己的体会和共鸣来,油画的创作者不能勉强每位观众读出他的心声。
回国已多年,我总是时时提醒自己:要多向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流苏前辈们学习!多画一点!多体会一点!把这些年来在创作和教学中的努力积累的经验、体悟与大众、同行们进行交流!邵大箴先生说的好:“艺术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创造,正因为它是出自于艺术家心灵对客观自然的回应,而不是无动于衷的复制与描摹。”回应的态度与方法则决定着他们创造的格调与品味。每个艺术家的天赋无法自我选择,但后天的努力却可以改变艺术的品格与品质,所以艺术家需要丰富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
(文/古棕)
艺术掠影
古棕被授予“东方骑士勋章”
为人民网“行走新丝路”活动捐赠作品
接受人民网采访
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授予荣誉教授
梅兰芳纪念馆古棕个展现场
与教研室同事带领学生在安徽写生
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美术设计教育国际论坛演讲
古棕教授在创作
(来源:京师美术馆)
艺术家简介
古棕,1958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美术与设计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成员。欧美同学会美术家联谊会副会长,留苏分会副秘书长,中俄友协理事,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油画学会理事。
1992年至1996年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学习并获硕士学位,艺术家称号。2006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工作。2009年10月被母校列宾美术学院授予荣誉教授和俄罗斯艺术家创作联盟名誉会员。2010年7月被乌兹别克斯坦艺术科学院授予创作金质奖章。2014年6月在法国圣爱美隆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郝平主席颁发“东方骑士勋章”。2015年出版第三本个人作品集《21世纪艺术家个案研究—古棕》。2016年11月在塔吉克共和国杜尚别总统拉赫蒙颁发丝绸之路和平艺术家银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