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生力——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艺术家推荐计划汇报展
开幕式嘉宾与参展艺术家合影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在“时代的生力——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艺术家推荐计划汇报展”开幕式致辞。
以下为全文:
尊敬的周院长、齐书记,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青年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这几天明刚处长跟我联系,说是让我在开幕式上讲几句,鼓励鼓励这些青年人。我心里想:鼓励,谁鼓励谁呀?我有资格鼓励人家青年人吗?鼓励这事吧,比如,周院长鼓励我:克诚,好好干,把国画院越办越好。——这个可以。而如果我鼓励周院长:周院长,好好干,把艺术研究院越办越好。——这个就不太恰当。所以,鼓励大概在上级对下级的关系中它才是成立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
为青年艺术家代表刘少宁颁发收藏证书
而我与青年艺术家之间,如果从年龄关系上,我似乎还有点鼓励你们的资格;而如果从话语关系上,我其实还没有这种资格。谈到青年人,我们老同志常常说的是:人家青年人早就不用那个了,人家都在用什么什么了;人家青年人早就不玩那个了,人家都在玩什么什么了……青年人的观念行为,已经成为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的标准,制定标准规则的人就拥有了话语主导权。你让我鼓励话语的主导者,这不是让我自取其辱吗?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馆长郑光旭
接收青年艺术家代表刘少宁捐赠作品
对于青年人,我只有羡慕,没有忌妒,更没有恨。羡慕是因为你们是“时代的生力”,如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刊词中所说:“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你们以最鲜活的生命力存在于这个时代的进行时之中。你们对于时代风潮具有敏锐的感知度,对于一切新生事物保持着先天的亲和与包容,对于未来敞开着无边界的想象与憧憬。你们与时代构成了双向共生:你们因时代而充实,时代因你们而精彩。你们塑造了这个时代成为现在的样子:我们正处在网络时代及智能时代,尽管因特网与人工智能的发明者已经很难归于某一位具体的发明家名下,但它一定是由一群群的青年人进行发明与创造的结果。在美术领域,周院长在展览前言中说到五百年前唐伯虎、一千年前王希孟。那么,如果我们回到当下,可以肯定地说,一切当代经典无不是那位艺术家青年时期的创造。具体到咱们这,田黎明院长《碑林》创作时29岁,《小溪》时33岁;杨飞云院长创作《小演员》时31岁,《北方姑娘》时33岁;何家英院长《米脂婆姨》创作时28岁,《酸葡萄》时31岁,《秋冥》34岁……那都是我们仰之弥高的作品。
这么一说,你们青年人就又有了自己的难处。因为在你们艺术跋涉的路上,既要面对几千年的传统,又要面对曾经亲授你们的艺术前辈的高山。要想获得超越,就要付出更加艰辛十倍的努力。而更大的挑战则在于,我们正处在一个图像与新媒介铺天盖地的时代,当ChatGPT大数据生成模型在瞬间就能制造出炫目而逼真的图像,经典的架上绘画、雕塑以及装置等将何去何从?
可以说,你们的艺术道路既充满阳光与希望,也纠缠着困惑与迷茫。因此,为青年人的成长助一把力,让他们向着阳光与希望肆意生长,就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艺术家推荐计划”的初衷。此一计划,从21年5月4日青年节这一天开始实施,以线上展厅的形式举办了3个群展和25个个展,并结合专家的导览、评论家的推介、著名艺术家的辅导等,较为立体地搭建了艺术青年的孵化空间,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艺术能量聚集的精神阵地。那么,今天这个展览是从线上来到了线下,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汇聚发光。
通过这一展览,我们既可以看到青年艺术家们在国家与民族视角下的宏观主题描绘,也可以看到他们从日常与寻常出发,抒发源于生活的内心体验与感知;既可以看到青年艺术家对于城市生活人间百态的洞察与表现,也可以看到他们奔赴于绿水青山,徜徉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之中;既可以看到青年艺术家精研传统让笔墨焕发时代新貌,也可以看到他们在现代观念引导下的材料技法、图式语言的新表现。总之,我在这里看到了新时代的艺术青春范儿,它是观念、情感、技艺、语言等的综合呈现。
推荐就是要通过介绍的方式让这些青年人的艺术创作“被看到”。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都将因此接受来自不同方向的观察与评析。这是真正的交流,它为青年艺术家提供更深刻内省的可能性,激励更高远的艺术抱负,扩展更丰富的生命体验,创造更精彩的时代艺术。
你们的生力为时代赋能,你们的创作也必将成为这一时代美术最活跃的篇章。在这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也必将留下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艺术家青春活力的“艺术文献”!
你们的作品展览让我有感而发的,不是对你们鼓励的嘉勉话语,而是学习受益的心得体会。谢谢你们!谢谢大家!
作品选登
时代颂·青年之歌
▲刘瑶《春晖寸草心》165cm×140cm 绢本设色 2022
▲洪方舟《都市热舞》 200cm×180cm 纸本重彩 2023
▲刘少宁《坚守•八步沙 》240cm×200cm 纸本设色 2021
▲阮梅《于无声处》 180cm×200cm 布面油画 2014
▲苏睿《国粹传承》200cm×200cm 纸本水墨 2023
▲王菽一《大画西游系列之神舟十三号》210cm×210cm 纸本设色 2021
▲王振《遥远的歌》167cm×195cm 纸本重彩 2023
▲陆璐《安得广厦》200cm×314cm 纸本水墨 2010
▲孟丽《穿亚美尼亚服装的中国男孩》 100cm×80cm 布面油画 2020
▲安瑾琳《鼓楼大街上的铁骑》160cm×160cm 布面油画 2022
▲张冕 《王朝闻先生》铸铜 40cm×35cm×35cm 2021
▲刘松 《鲁迅》60cm×15cm×25cm 树脂雕塑 2012
▲付磊磊 《義》40cm×30cm×80cm 铸铜雕塑 2022
抒情曲·青年之诗
▲何梦琼《椅子的形式 》190cm×62cm 纸本设色 2021
▲李振《观察者》122cm×56cm 绢本水墨 2023
▲叶紫《她的叙事诗》系列 64cm×148cm 绢本设色 2023
▲韩羽彤《金色的梦——馨》 60cm×130cm 绢本重彩 2020
▲孙逸文《立冬》121cm×150cm 布面丙烯 2023
▲尤勇《餐桌上的家》160cm×280cm 布面油画 2023
▲孟久九《暖阳》180cm×130cm 布面油画 2023
▲皋翱《场下》70cm×80cm 布面油画 2020
▲尹思文《未来·视界系列》150cm×150cm 布面丙烯 2023
▲李芳《凌尘嚣享》50cm×45cm×30cm 陶瓷 2020
▲徐端 《坠梦甜梦》150cm×100cm×100cm 大漆 2019
▲李怡《伍时》黑牛角、银14cm×2cm 2020
▲曲学朋《二十四诗品篆刻组印》68cm×23cm×12 宣纸 2023
▲谷卿《草书集句“万山千里”联》105cm×19cm×2 手绘朱丝栏笺 2023
▲刘家汇《刘家汇紫砂印选》82cm×208cm 纸本 2023
▲魏子雲《九月当采菊》138cm×69cm 宣纸书法 2023
▲王鑫《元好问·台山杂咏十六首》180cm×49cm×4 洒金蜡染宣纸 2023
▲张潇《“一粒、数重”联》 71cm×16cm×2 竹纸水墨 2020
青山客·青年之韵
▲卢虓《山隐》210cm×197cm 纸本水墨 2022
▲籍洪达《荷间君子》145cm×70cm 绢本著墨 2023
▲韩昊《北山系列之二》98cm×98cm 国画宣纸 2023
▲舒光强《宋元明集绘十二帧》55cm×33cm×12 纸本水墨 2022
▲丁鼎《一方天地》200cm×148cm 纸本中国画 2021
▲王霄《彼岸花》44cm×78cm×2 绢本 2017
▲王昊《青浦白猿》 130cm×62cm 绢本设色 2019
▲戚鑫宇 《月幕》50cm×80cm 布面油画 2022
▲边涛《青城山门》56cm×76cm 纸本丙烯 2016
▲康悦《织·源》 250cm×100cm 棉线、棉布、棉花 2023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