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何其斑斓刘世骏,风骨画意“抗打听”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2-19 09:41:43
听新闻

在青岛的美术圈里,刘世骏是一位颇具影响力和感染力的前辈和长者,可谓“君子之风,山高水长”。他推陈出新的画风和阳光潇洒的人品同样有着鲜明而生动的风评,用青岛方言讲,刘世骏作画、做人都非常“抗打听”。他作为青岛当代美术史的核心环节,曾经承上启下,如今则是活化石一样的存在,给诸多后生晚辈以启迪与提携。

何其斑斓刘世骏,风骨画意“抗打听”

乡情与画意,彼此成就

不久前,他将自己的个展——“十年乡情·刘世骏国画作品汇报展”放在曾工作生活过10年的青岛莱西市,他的作品既表达了对恩师崔子范先生的感恩与怀念,也表达了影响他一生的乡土感情。他用画笔之于这座小城的加持和热忱,用心而用力,其重情重义可见一斑。

刘世骏1943年生于青岛,1964年毕业于青岛美专。受教于著名画家冯凭、石可、陶天恩、隋成林、杜耘田等诸师。1981年师从崔子范先生,善大写意花鸟画。刘世骏少时聪慧,尤喜爱画画。现在回头来看,画家的童子功其实是一种天分使然。儿时最大的乐趣,不仅成为他今后的安身立命之本,更成就了他的艺术之路。

何其斑斓刘世骏,风骨画意“抗打听”

何其斑斓刘世骏,风骨画意“抗打听”

青岛美专曾是青岛美术界的“黄埔军校”,诸多岛城画家皆与之结缘。上世纪60年代初,刘世骏幸运地跨进了青岛美专的大门。他很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有时间就和同学一起去公园写生,是学校里最努力的学生之一。三年美专生活,刘世骏打下了深厚的专业基础,更坚定了他从事绘画的决心。

1964年,刘世骏美专毕业,为顶替15岁的弟弟下乡,他报名去了莱西。原想在农村工作一段时间便可以回城,不成想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他在莱西一待就是十年。一个20出头的毛头小伙被“扔”进郊区农村,成为一个地道的农民,这对于一个城市的艺术生而言,多少有点“残忍”。但这10年的农村生活却成为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磨砺与历练。崔子范先生就曾不止一次对他说:“如果你没有在莱西这10年,你不会画出现在的画,你没有这种生活经历,也没有这种毅力。”

何其斑斓刘世骏,风骨画意“抗打听”

“感恩生活,感恩磨砺”。回望过往,刘世骏用“感恩”这样的关键词来解读一路走来的栉风沐雨。从21岁到31岁,几乎是一个人最意气风发的人生段落。刘世骏虽困囿于农村,但扎根民间的过程,又让他充分吸纳极有“地气”的艺术养分和创作素材。彼时,他的中山服口袋里经常装着速写本,随时随地见缝插针写生和创作。因为这一特长,他经常被抽调去筹备展览,一出手即被“围观”,这个英俊而有才的小青年一度成为当地的风云人物。

刘世骏的画作《十年一觉》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文革10年,余在莱西务农,邻张氏贫妪寡居,家饲养一老鸡,早不生蛋,亦不肯舍,朝呼夕唤,视为伴也。一日老鸡寿终正寝,妪悲不已,抱其于后院,筑小冢洒泪而埋。夜半有青年二人越残墙掘冢盗鸡,烧而食之。晨,妪见其状,掩面大嚎,凄凄呜咽之声竟三日不绝。村人闻之,皆笑谓其愚妇也。此事已逝三十年,然常绕心头。近闻妪已仙去,灯下作此图为祭。然不知祭妇乎?祭鸡乎?呜呼!”

“一只老鸡,一口破瓢,稀疏的篱笆,”一幅极具生活气息的画面呼之欲出。艺术家要有扎实而丰厚的生活体验,尽管这种体验对于刘世骏而言,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苦难美学”,但却为今后从事专业创作,或者说为创造格调斑斓的艺术语境,做出了一番浓墨重彩的铺垫。

何其斑斓刘世骏,风骨画意“抗打听”


何其斑斓刘世骏,风骨画意“抗打听”

浓墨与重彩,双向奔赴

10年下乡结束后,刘世骏回到青岛,当了3年的工人。在青岛二轻工程公司当过材料员,也当过机械维修工。火热的工厂生活,给予刘世骏另一重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熔炼,对于他今后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以及“五湖四海”的豁达性格,可谓影响深远。

1977年,刘世骏调入工艺美术研究所任职。刚过而立之年的他,自此在今后的近半个世纪里,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画意人生,恣肆飞扬,笔耕不辍,步履不停,炉火纯青。

人生五十方少年。刘世骏50岁的时候,已经在中国画创作上有些经验,但仍然如同一个好学的少年一样,遵从崔子范的指点,继续临画五年。临摹中他深入体味传统大师创作的奥秘。传统并不意味着保守和墨守成规,相反,不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出发去构思、去创作,一味按古人制定的法则和积累的经验依样画葫芦,也一定不会有所成就。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刘世骏发现,“有作为的古人并不保守。他们是传统的继承者,又是传统的创造者,他们广采博取承继了传统,同时又丰富了传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何其斑斓刘世骏,风骨画意“抗打听”

何其斑斓刘世骏,风骨画意“抗打听”

当刘世骏在实践中摸索了一段之后,也苦苦思索,如何画出自己的个性,走出自己的路来?他发现自己偏爱李复堂、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朱屺瞻、崔子范等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个性强,厚重、气势大,对他有特别的吸引力。于是,他决定在这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探索重笔、重墨和重色彩的可能性。他为自己起了个斋号,戏称“三重斋”。

形成自己独特绘画语言的刘世骏,善重彩入画,多用胭脂、大红、赭石、曙红、藤黄、钴蓝、三绿等重彩。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称其画作“艳而不俗,十分到位,在中国画用色上是一大突破”。刘世骏早年有一朱文方章,上刻“好色之徒”。当然,此色非彼色,这是画家自己喜欢重彩的风趣诠释。一枚盖压画角的闲章,也折射出画家热爱色彩、热爱生活的人文情怀。

国画大师崔子范曾对这位爱徒作品的评价是:“笔、色、墨结合得很好,虽吸收了西方绘画的色彩,但仍然是中国的、民族的。”

(文字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崔燕)

何其斑斓刘世骏,风骨画意“抗打听”

画家简介

何其斑斓刘世骏,风骨画意“抗打听”

刘世骏,1943年生于青岛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青岛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青岛花鸟画院院长、青岛市政协画院顾问、民革青岛中山书画院院长、青岛老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