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2-17 09:43:49
听新闻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

初见查明,就被他一头不羁的长发所吸引。还有那副谭咏麟同款圆形金边眼镜,让他即便混在人群中,也会被一眼认出来:这是一个艺术家!

艺术家的讲述,往往随性而散漫,但细节无比生动。在虎溪公社的工作室,我们相对而坐,谈笑不止,中间是缕缕茶香和空气的微微颤动。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

相对于很多同龄人,查明是幸运的,出生于重庆市文化局大院,父母亲都从事电影管理。当别人还心欠着一本老旧的连环画或世界名著时,他已经看完最新最潮的电影。少年时期的查明,常常悠游在现实与电影之间。

在著名的沧白路文化局家属大院,雕梁画栋的清代建筑,像极了一场剧景。人们进进出出、上上下下,真像从现实中出入梦境。每当他背着书包,穿过很深的巷子进出,碰到叔叔嬢嬢和孩子们,略显羞涩的他,往往别开脸,将目光落在青石地板或大院高墙上。他话不多,却心思细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常常会想到未来。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春晖》 布本 120x120cm  1997年

将来做些什么呢?眼看高中毕业的他,不时会被这个问题困扰。那时候的高中生,很难说什么一技之长。画画的爱好,倒是有一些。16岁那年,妈妈见他爱画画,便将报纸上的画面剪下来,贴在报纸上,裁成本子,让他临摹。油画、版画、国画、插画,分不清什么画种,好看的,他都用心临绘。偶尔心血来潮,他也会搞点“创作”,将所观所感描绘于纸上。

有时候,他还隐隐担心,高中毕业照例会插队到农村去。幸运的是,1977年,政策调整,他作为家里的老二,留在了城里。同年9月,全国恢复高考。他心有所动,懵懂的第一次报考,却名落孙山。著名油画家夏培耀先生,作为初试主考官,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一句话:“同学,你画得不错,希望继续努力”。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槐之冥》 纸本 136x68cm

他暗自下着决心,却没有窝在家里专门复习。在父亲的安排下,他作为待业青年,到重庆艺术馆做起了临时工。在露天电影院,晚上守门撕票,白天做清洁、冲厕所。厕所很脏,要先洒上硫酸去咬。第一次用硫酸,瓶盖一开,他鼻子先就酸了,泪水脱眶而出。那天回家,就趴在床上哭了一场。

第二年,文艺界开始招工。他被招到市话剧团,做装置工人。装置队里有美工、木工,主要负责做舞台景片。做美工连想都不敢想,对木工又一点感觉没有。当他拿到刨子、钉锤、锯子、工具箱时,整个人都木了。景片框架由师傅安装,徒弟的工作,是争取将木条推平。不足20岁的查明,木条还没推几条,锯子、刨子就遭偷了。没了工具的他,索性向分管话剧团的父亲,提出新的要求——当美工,或者别的什么。

工作无变化,他考川美的念头却越来越强烈。当时团长叫阎彬,出演周恩来。晚上跟着去演出,拉幕布、抬景片,偶有间歇,他就在舞台后面,复习功课。

他记忆犹新的是,有幸上过一次舞台,做群众演员。那时演《西安事变》,他被选中演国民党的兵。周恩来身旁要站3个人,他是其中一个。当周恩来开始训话时,他还在后台忘我地看着书。突然,他想了起来,一慌神就冲上去,拿起道具枪趴在舞台上。是要做掩护吗?他觉得不对,立马又站起来。“周恩来”都笑场了,观众也捧腹大笑。在台下监戏的著名导演赵锵,一脸懵逼。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镜像》 纸本 180x97cm 2016年

那次之后,他再与舞台无缘,继续拉幕布、做景片。当时一个剧目的经费只有2万多元,除了在剧团演,还要到农村去,为工农兵服务。查明由此多了些农村生活的体验。工作是枯燥的,但听导演给演员讲戏,却是一大享受。一个人物的动作、造型、腔调,要做到哪种程度,大有讲究。他说,这对他后来人物画创作,影响至深。

尽管继续做着木工,但总算可以协助美工做事了。当时的美术老师王一尘,是重庆舞美的祖师爷,在全国都很有名。终于接近美术生涯的查明,当时负责两件事,一是熬牛胶,一是兑色粉,他非常珍惜这新的工作。熬牛胶就像熬人生,熬到后头,他开始有机会平刷景片了。再过一段时间,他得以画些简单的花瓶、果子什么的。在平面上画出立体感、纵深感,是一种必需的境界。

当这一境界达成时,话剧团有意准备将他送到上海戏剧学院进修。而查明一心想考川美,要单位开证明,领导却不同意。愤懑中的查明,回到家找爸爸又哭又闹,妈妈也给施压,总算赢了这一局。后来才晓得,并非单位不同意,而是爸爸不同意,觉得读大学会增加家庭负担。

好不容易争取来报考机会,却没考起。单位的人,貌似鼓励的话,让查明听着非常刺耳。他想放弃又心有不甘。1981年,他再次报考,与“文革”后第一批川美附中学生,正面遭遇。当时不敢填热门的油画专业,只好填报国画。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明智的,那届油画班12名新生,只有1名不是来自附中。

国画班12人中,查明的年龄刚刚20。3年的剧团生活,无意中成为他的一大资本。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

虽然报考了国画专业,何为国画,非川美附中考进来的同学,几乎一无所知。

白德松老师上第一堂课是写意人物,第一话就问,哪些同学第一志愿是填报的国画。查明很自觉地立马举手。全班唯一的外地云南同学却说:“我第一志愿填的是水彩”。全班哄堂大笑。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那山云月空头转》 纸本 80x80cm 2019年

对国画知识的扫盲,白老师可谓深入浅出。他讲“传统中国画如何反映文化思想”,引经据典,循循善诱。查明课堂上听得出神,课后却满肚子疑惑。他开始大规模阅读,从《中国思想史》《中国理论发展史》《中国美术史》等典籍中,去寻找印证。那时候的宿舍,夜间到时关电,漆黑中,年轻躁动的大学生,往往还会兴奋地高谈阔论好一阵,才渐次发出鼾声。而性格偏内向的查明,常常打着手电,在众声喧哗中,将阅读进行到深夜。故同楼层其他班上有的同学,戏称他为“墨臭”。

查明自述,从二年级开始,他就不再接触西画,悉心钻研国画了。随着对国画的理解越多,对老师们的景仰也更深了。他记得,那一届国画班的教师组合,阵容强大:冯建吴、萧建初、黄海儒、杜显清、李文信、白澄、白德松……他很怀念跟白德松老师写生的日子,每遇吃饭喝酒,白老师总说“让查明挨着我坐”,因为他知道查同学,跟他一样擅饮。

查明记不清,跟白老师对饮过多少次。那时的散装啤酒,有着物资匮乏年代的特殊芳香。在微醺中铺纸弄豪,依稀感觉,自己与历代大师遥相呼应。傅抱石创作《江山如此多娇》时,还不时离开画室,小酌几口。也许正因为此,傅大师的山水才有了特别的神韵。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留影》纸本 180x48cm 2016年

“白老师有个习惯,上课时要跟我们一起画。但他说,我不是来做示范的,哪个画得像我,我就打最低分。”受其影响,查明从教近四十年,也很喜欢跟学生一起画。无论外出写生,还是画模特,他都用笔很勤,从不偷懒。言及此,他抬头看了看墙上的女人像,那幅墨色酣畅、形象饱满的课徒作业,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同样对查明影响至深的,还有李文信先生。他说,那时候没有临摹历代经典山水原作的条件,大都是临摹李老师的课徒稿。李老师带学生到东溪写生,围坐一圈,他画一笔,学生画一笔,丝毫马虎不得。

“李老师有自己的笔墨语言方式,更难学。我从早期到现在,都有他的痕迹。比如那些皴擦点染,想摆脱还是难。”查明坦承自己的山水画,最主流的部分,无论选材、构图、技法,都很受李文信影响。那些诗意田园、恬淡静谧的写意山水,有时一画就是一个系列。工作室墙上仅有的3张斗方田园,是他特意保留下来的,他舍不得它们,仿佛那是学生对恩师最好的怀念。其实,这些田园小制,也非常符合他温和、淳厚的性情。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山色正浓》 纸本 180x97cm 1999年

尽管他后期,开始尝试方笔皴擦,画面也更为抽象,远山近水影影绰绰,无不给人超凡出尘、不入俗眼的当代感,但他仍不时会退几步,画一些经典意义上的,介于传统与现代的抒情山水。

查明说他永远记得,黄海如先生是81级国画班,唯一的书法老师。黄先生上课时总是微微抬着头,双眼眯成一条缝。他是有相当学识的文人,也对现当代思潮颇有见解。

史上最强教师阵容,带给查明的,当然是全面的国画技法和艺术素养。他说,从川美国画专业毕业的学生,往往山水、人物、花鸟,都能兼善,但真正要在艺术上安身立命,并有所发展,大都专攻一类。这也是老师们强调的“素养全面,术业专攻”。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纳凉图》纸本 69x69cm 2023年

大学毕业,查明如愿留校。第一年,是给白德松老师当助教,教授人物画。时值“85思潮”,整个艺术界对传统中国画提出了质疑,年仅24岁的查明,跟很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每每举起画笔,就像刚从宿醉中醒来。对白老师,他又敬又怕。课余时间,问白老师该干些啥,白老师说“看书萨”。于是乎,看书成了年轻老师查明,最大的日常。

看书让人清新,有时也让人愈加困惑。查明彷徨了一段时间,也开始参加一些展览。在展览中,他获得了第一手反馈。新时期的国画,该怎么画,渐渐有了他自己的答案。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

有意思的是,查明身为人物画教师,却爱“私自”画些山水。

用他的话说,画人物感觉受局限,尤其是现实主义人物,总有些条条框框,画山水却能放得开。这大概是中国文人共有的精神意趣,纵然不能放浪于河山,在纸上毫间寄情山水,也是一种小确幸。尤其对艺术青年来说,小酌之后恣意笔墨,山川任我行,风月由我裁,那份快意,真是千金不换。

于是,青年教师查明的艺术之路,开始了漫长的双线并行。主攻人物,那是教师的分类之责;兼绘山水,则是他的精神后院。让人吃惊的是,这两类画种,他都一路进精,很快取得自己的专业地位。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救山图》纸本  80x80cm  2022年

1994年,他的一幅写意山水,被选入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1997年,他的人物作品,又选入了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大展。由此,查明给人一种跨界高手的印象。

或许,早年的他,暗自以恩师李文信为楷模,人物与山水,都要达到相当的高度。

跟很多国画家一样,查明将水墨看得很重。墨是中国画的核心和灵魂。在长期的水墨人物和水墨山水的创作实践中,他渐渐悟到,水墨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有很多偶然性。一次下笔,与上次迥异。任何奇妙的效果,都很难复制。

玩水墨,最重要的是以情相寄。他谈到全国美展的作品,很大程度上,都赢在一个情字。首次入选全国美展的大幅山水《山坳静悄》,诞生于他人生中的某个重要时刻。时逢情感纠结、百转千回,他带着烦闷和惆怅进入贵州山区,一下被眼前的幽奇山水打动了。他彼时的心情,就像一块郁结的糖,在山水间融化开来。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山坳静悄》 纸本 130x130cm 1994年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连日写生,他释然了许多,一种强烈的创作念头,又攫紧了他。在山水中,他打好腹稿。回到重庆,幽奇之境喷薄而出,一幅水墨着色的清浅山水很快跃然纸上。春光下的黔南浅丘,层峦叠翠,一派祥和的村居景象,色彩淡雅,肌理丰富,恬静动人。

相对于那些屡见不鲜的荒寒山水,此作生机勃勃,气象一新。尊重现实经验,又略显抒情的作品,想必对评委、观众,也有着深深的打动。

第二次入选全国美展的作品《凝聚无声》,是一幅取材于汶川大地震的人物画。灾难现场,看不清面容的男女老少,徒劳地挣扎于废墟之中,那种空间支离、重构下的惊悚、无助和绝望,经由饱蘸情绪的水墨演绎,显得更加惊心动魄。纯然黑白的画作,将生之无常、逝之可悲,表现得入木三分。这一次,墨色成为对伤逝的悼念,对生命的追怀,对灾民的悲悯,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凝聚无声》 200x200cm 2009年

第三次入选全国美展的人物画《朝晖民乐图》,则是查明的一次意外所得。有次外出写生,他在乐山街头,路遇一群快乐的中年,他们弹琴击鼓,亦歌亦咏,舞之蹈之。大佛足下,人们如此欢乐。本为路人的画家,不禁驻足观看,深受感染。那一宿,一幅人物群像的构图,在他脑间生发,挥之不去。回到重庆,他数次提笔,却总觉得差点什么。他决定再次动身,去那些快乐的人儿重逢。他风尘仆仆赶到,守了两三天,那罕见的坝坝舞,却再也不见了。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朝晖民乐图》纸本水墨  239x199cm  2019年

回想起来,这一奇遇,仿佛从天而降。难道是一群酒后下凡的谪仙人?醉八仙的情景,一晃而过。回到工作室,一幅载歌载舞的水墨人物,很快成形。

这幅人物画,打破了既有的时空关系,在略显拥挤又秩序井然的画面中,打扮入时、神情忘我、动作夸张的人们,让欢乐澎湃而出。那种兼工带写的浅淡水墨,赋予这群人不羁的形貌和自由的灵魂。他们仿佛是一个小城快乐的全部。

当查明画完这幅作品,人似乎也快乐、通透了许多。日常画山水,遇重大节点和题材,则选择人物画。很多年来,查明都以此为策略,笃定前行。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

在山水画与人物画的双线并进中,查明有条件比同行,抒更多的情,讲更多的故事。但他关注的,似乎不是现实的声名,他更多关注绘事本身——一个国画家,到底能给画界带来多少新意?

他承认他偏爱淡墨,喜欢传统国画诗意含蓄的味道。但他不愿,在与古人相袭的道路上亦步亦趋。在几个小时的交谈中,他没有提及宋元明清诸位山水大家,反倒谈到了西方印象派梵高、克林姆特对他的影响。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暖春》 纸本 200x165cm 2014年

对于当下的东方审美,他钟情吴冠中,认为有很强的现代意识。同样,他认为老师李文信,无论在山水画的题材和笔墨技法上,都有明显的拓展。受过科班西画训练的李老师,很好地吸收了水彩因素,让蓊郁山林、田园山水有了别样的意境。

而查明的不走寻常路,则是大胆地运用方笔,在宣纸上快速皴擦,形成印象派和抽象派才有的馄饨感、疏离感。他的有些代表作,往往要站得远一些,才能获得应有的审美效应。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新城》 水墨纸本 180x97cm 2015年

在传统与现代中,他来回逡巡,却从不模仿他人,也不重复自己。这恰恰也是,画界、评论界,认为他风格多变的原因。

他其实知道,如果在同一时期,风格更固定,他的辨识度、记忆度和传播度,会更高,走市场也会更好,但他无情地拒绝了这一“常识”。

“刚进川美,白德松老师就说过,不重复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再说了,画家的职责在于画好画,而不是迎合市场。市场应该交给相应的机构。”他解释说,生有涯而艺无涯,为何不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情里,做更多的探索呢? 

同样,面对人物画,他也不愿落入窠臼。比如,对比较讨好的古代题材,他很少去碰,他更愿意去处理现实的生活经验和人物场景。

“一个画家,应该几十年后再来看自己的作品。古代题材再好,也被无数人咀嚼过,而现实生活却是无比鲜活,热气腾腾的。”他说,川剧、京剧等传统戏曲,都是因为题材受限,鲜少着眼现实,与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产生距离,从而日渐式微的。

兼擅人物和山水,事实上,也给了他更多的发挥空间。近年来,他开始创作一些情景交融、人景并茂的山水人物画,打破透视关系、时空关系,将现实经验在画面上予以重构,不时受到好评。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先辈赵世炎》 纸本 177x100cm 2021年

与此同时,他不太满足于水墨的局限。“我常常在想,明明世界有颜色,而中国画却不强调颜色。其实宋元之前的中国画,都是随类赋彩,在文人画兴起后,画家们往往在水墨趣味上孜孜以求。很难说,这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他说,画家其实就是手工业者,在AI作画,分分钟可以取代无个性作品的当下,正逐渐成为“非遗传人”的画家,再不能因循守旧了。中国画打破既定的审美观念和形式构成,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已退休的他,似乎有了更多的思索空间和创作自由。他说,希望今后能在水墨基础上,多一些色彩尝试。尽管暖色调的山水画作,他墙上就挂着几幅,甚至有同行期待更多,但他迟迟没有痛下决心,快速行动起来。

“创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还没有到大规模实验的时候。”他说,如果天假以年,也许会有人说,哦,查明真的不一样。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涪江三月》 纸本 68x68cm 2013年

但愿朋友眼中著名的“查内向”,真有“很色”的那一天。就像他在从事十年行政管理后,主动请辞而专注于绘事一样,让人大跌眼镜。

是的,他的眼镜那么艺术,眼神那么通透,理当发出不一样的光。

(文/锦丰堂主

(来源:渝商精英联盟

画家简介

查明|情寄山水,妙写人物

查明,生于重庆,毕业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曾任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副书记,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