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系列》作品正反面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画点小画,说点小话儿——2023年小结
扒着手指头算,2023年就剩几天了,这一年被我们飞速消耗没了,更时髦的词儿则是消费了。嗯,消费似乎更准确,因为时下我等也不敢太多的消费别的什么了,唯有时间尚可以任意消费。反正,富人与穷人,官爷与百姓手里的时间储蓄理论上相差并不多。
看着时光跑了也并不十分心疼,毕竟这一年还是做了些许的事儿,比如依据在美术馆打工十余年经验,写下了《十年之计》,正在编辑中,呵呵!再比如,为了酷热的8月在海派美术馆“赶考”而画了一组26张《热风》系列作品。材料没花钱,用同事送我的他爹于上世纪70、80年代订的旧报纸,用丙烯颜料鼓捣。有一点可以自我安慰,这玩意儿为我原创,原创与自造,我万分在乎。
将来何为?不知道;将来啥样?更无从说起。没事儿了多吸几口空气吧!晒晒太阳!比起艺术,这玩意儿是必需品,不可或缺,更不可货缺。万一哪天收费了呢?毕竟现在的砖家学者什么建议和意见都敢提。
画点小画,说点小话儿,打发时光。如是,安好。
(文/刘春杰,2023.12.15于荣幸斋)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构筑私想
鲁迅的一生与美术之缘,堪称中国现代艺文史上别有价值的佳话,也成为美术创作永恒的主题。鲁迅有着如同百科全书般丰富的人生,他不仅是民族脊梁的文学大家,是铮铮铁骨的精神领袖,也是曾写下“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之句,对中国现代美术的推动和发展影响深远的艺术先驱。时逢先生逝世八十周年,刘春杰的“私想鲁迅”展览不失为一次发思贤之真情的祭奠之举。
刘春杰坚持创作“私想”系列多年,从2005年第一本《私想者》木刻图文书出版至今,笔耕不辍。当代艺术氛围活跃的今天,他既秉持当代意识,同时也尊重艺术规律,尤其是自己的艺术心性。他的作品大多由物起兴,逸趣横生,既有与日常生活的照面,也有对家国天下的沉思,既针砭了社会的痼疾,也畅抒了内心的性灵。正所谓“遇于目,感于心,传之于手而为象”,刘春杰的“私想”系列展现了他作为一名艺术家所具备的独立思考、敢于批判的品格。鲁迅先生曾说过,“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刘春杰的“私想鲁迅”系列,既是对其自身艺术风格的延续,也是对以往内涵的突破。这个系列主要包含两大部分,一类是版刻,二为水墨,实际上这两者是相互贯通的,他的版刻中有水墨的概括与气韵,水墨中也有版刻的简约与明确。刀与笔两种造型语言尤其是刀刻的痕迹与笔线的廓形如阴阳相生一般,在刘春杰那里是相接相通乃至是相互滋润的。在他的木刻版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画面中流露出的灵气,画幅虽有限,但其中流转的文思“莫不有沉挚之思,灏瀚之气”。而木刻艺术锋芒毕锐、黑白分明的风格,带着珂勒惠支似的有力和坚决,又如同鲁迅先生那些不为讨好世人而作的杂文,尖锐而深刻。他的水墨画单纯直接,用笔墨渲染的变化和直率诙谐的文字描绘出“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鲁迅先生。他坚持版画水墨双管齐下,水墨作品尤其彰显精神指向,笔墨气息浑茫,十分可贵。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在“私想鲁迅”这个系列中,刘春杰带着他的思想进入了鲁迅的世界。这个世界既是精神的世界,也是形象的世界。在精神的世界中,他画出了鲁迅的骨气、情怀以及对人性与现实的洞察,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在形象的世界中,鲁迅笔下难以计数的人物和角色呈现了人生百相、跌宕喜悲,而鲁迅本人即是一种极富视觉个性的形象。与许多表现鲁迅的视觉作品不一样,刘春杰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保持了他自己的“私想”,下笔之时、运刀之际如同与鲁迅形成穿越时空的对话,一起谈笑盘桓,也一起面对世界,其中既有公开的、共同的社会性话题,也有个人的甚至是私密的话题,因此他笔下的鲁迅的形貌十分多样,他用珂勒惠支式的、卡拉瓦乔式的、表现主义式的、文人画式的手法来描绘他“私想”中的鲁迅。“这些”鲁迅或是慷慨陈词者,或是喃喃自语者,或是愤世嫉俗者,又或是温情主义者。在某种意义上,刘春杰试图接近鲁迅,然而鲁迅并不能简单地被当做是一个简谱化、符号化的人物,一件作品也并不足以画清鲁迅,为此,他要用系列作品进行表现,在表现鲁迅之时也表现自己的情怀。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在当代艺术遭遇全球文化新的碰撞与交汇的情势下,艺术创造的初衷和过程都很容易被外部世界纷繁的景观所干扰,要保持一份冷静的思维和朝深度走去的心境实属不易。刘春杰多年来难能可贵地保持了严肃的学术追求和纯正的艺术心态,在悠游于大千世界的入世感怀中,以睿智的双眼看待世态,以坚定的执守回归本心,这就有了他构筑的“私想”空间。因其是“私想”,便可以天马行空,令自己处在超验的状态。他的作品信手拈来,不求宏大叙事,但以一个个片段展开多角度的视象,犹如梦境的回闪,在意识与无意识的边缘地带徜徉,由此显出一种冷眼看世界的深度。刘春杰在艺术语言上也同样具有达观的态度,追求自由与自然这两个“自”的境界,前者见其思想,后者见其造型。在“私想鲁迅”这个系列中,他的笔下就浮现出鲁迅的多面形神,不落概念化的窠臼,而在笔墨与木刻的语言中,更可见他写意的情趣和叙述的快慰。
“私想”的鲁迅是刘春杰向鲁迅致敬的方式,他的“私想”"更是一种艺术的态度,这让我们想起鲁迅,想起鲁迅根本的精神。有了这种态度,刘春杰便能够沉浸在自我自足的世界里,将万般人情世态作为表现的素材。
(文/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见春杰展览,扑面而来的是“北方强悍”的气浪。他把南方南京和上海当成家乡东北的辽阔沃野了?他的鲁迅像如同咣叽咣叽从时间远处呼啸而来的绿皮车厢,瞬间又同历史的黄浦江一起流向未来时空的深处。我好奇的是,南人鲁迅和北人刘春杰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一种近现代知识分子的视角和傲骨的基因。
连续做了十二年鲁迅图谱的刘春杰是鲁迅附体的刘春杰;被刘春杰昼夜私想了十几年的鲁迅,是刘春杰附体的鲁迅。鲁迅和刘春杰已经合体。
(文/王华祥,中央美院国际版画研究院院长、中央美院博士后导师)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春杰的作品当中反映出这样的现象:就是他的语言越来越丰富,他把情感的主题演绎意象化,全部融入到他创作语言的表达当中,所以他的作品有这种复合性。进入了一种多元媒介的视界空间,空间语言的转换和递减,包括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如《热风》“浮雕”式的以及《迷阵》版块的旧报纸:版画、鲁迅是底色。呈现出他在语言上的探索。这不是一个外形式,而是慢慢进入到一种内形式,结构性的力量在呈现。他把原来平面的、版画的一种简单的形式,转化成一种复合性的装置性的表达,这些装置性的语言有着一种时间的理念。比如说将版画拓印在不同时期的旧报纸上,这种时间的长度,其实是把历史的厚度固化下来。这也是鲁迅的在场与我们观者的在场时间的叠加与当下的观照。鲁迅是时代的镜像,其实我们互为镜像,在看与被看之中,建构一种接受美学所谓的“召唤性结构”,通过个人的生命经验,共同“脑补”我们各自心中的鲁迅,如刘春杰的《迷阵》《祝福》和跨越时间、空间的双向奔赴。
刘春杰已经从个体的艺术家创作走向了公共艺术表达的层面,越来越多关注公共性。普罗大众在这样的一个场域当中,一个特定的展览时间当中,跟艺术家对话,跟鲁迅对话。刘春杰的作品已经形成这种交互和对话,恰就是公共艺术的核心要素,展览尾声与朋友、观众共同创作的涂鸦式壁画则体现了关于鲁迅母题这一公共性揭示。
(文/徐明松,艺术评论家)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热风系列》 木刻+旧报纸+综合材料 54x34cm 2023年
(来源:刘春杰工作室)
画家简介
刘春杰,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客座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艺术硕士兼职导师、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