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喜佳居(局部)
高古游心
“高古”,古代诗学概念,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以渊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园。”,张为《诗人主客图》以孟云卿为“高古奥逸主”,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则进一步立为一目,并形容“高古”曰:“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 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如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相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玄宗。”首先以真人形象表现高迈、亘久这两方面的特点,次以风月相伴,太华夜钟体现“高古”结合之韵致,终以寄心于太古、风神超乎世俗规范概括“高古”的精神实质,在宋元绘画的研习中,“高古游心”也是我对绘画意境与图像表达形式的一种态度。
安喜佳居 70×147cm 绢本设色 2022年
对于宋元绘画研究方法以及实践方式的探究并不是一时研求既有所得,所以节其时坚其成,需用一世的耐心不断用放大镜式的观察方式去解构宋元绘画,而后心目中自得其象。
幽禁NO.1 绢本工笔、大漆、铁网 2023年 (画芯71x42.5cm 外框106x66cm)
五代荆浩《山水节要》中有载:“笔使巧拙,墨用重轻, 使笔不可反为笔使,用墨不可反为墨用。……虽巧不离乎形,固拙亦存乎质。远则宜轻,近则宜重。浓墨莫可复用, 淡墨必教重提”。而在清代唐岱《绘事微言》对比了宋、元、 明、清的用笔之道,可见古今用笔之变:“古人画山水多湿笔,故曰水晕墨晕。兴乎唐代,迄宋犹然。迨元季四家, 始用干笔,然吴仲圭犹重墨法,余亦浅绛烘染,有骨有肉。至明董宗伯合倪、黄两家法则,纯以枯笔干墨。此亦晚年偶尔率应,非其所专。今人便之,遂以为艺林绝品而争趋焉。虽若骨干老逸,而气韵生动之法,失之远矣。盖湿笔难工, 干笔多好;湿笔易流于薄,干笔易见于厚;湿笔渲染费工, 干笔点曳便捷;之所以争趋之也。……遂盛行于时,反以湿笔为俗工而弃之,过矣!……盖北苑骨藏于肉,巨然于肉透骨。后之学者,以骨易见笔,肉难徵墨,由是肉渐消而骨加出,……余初亦尚干笔,及知干湿相互用之方,而年过气衰,不能致力,深为怅怅”。
游心于物之初 70×40cm 绢本设色 2022年
游心于物之初(局部)
南齐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是对画面意境最早的释意, “气”始于汉代,视为天地万物之始;“韵”见于魏晋,源于音乐,为自然之和;“生动”上溯《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命的形式谓之“动”。明代董其昌也常于画面造境, 其言:“余尝与眉公论画,画欲暗不欲明。明者如觚棱钩角是也,暗者如云横雾塞是也”。而画面意境还经受地域环境影响,南方湿润,氤氲多雨,南画便呈现水气淋漓之境,意境虚无静谧;北方干燥,山石裸露,很难表现烟云漫漫的画意,常以造就蓬勃雄伟的正大气象使画面呈现深沉浑厚的画意。细观存世古画,古人作画也多用晕天染地的造境方式,使画中得到一个更宽广的景深表现方式,我也常用此古法造境。
心游万仞 30x70cm 绢本着墨 2023年
纵观唐以来历代绘画作品从绘画图像史的纵向来寻,在用笔和绘画技法上来说没有任何障碍相阻,近代绘画可见于技法,但若止于此,画亦止于此。
宋郭熙《林泉高致集》“运墨有时而用淡墨,有时而用浓墨, 有时而用焦墨,有时而用宿墨,有时而用退墨,有时而用厨中埃墨,有时而取青黛杂墨水而用之。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 即墨色滋润而不枯燥。用浓墨、焦墨欲特然取其限界,非浓与焦则松林石角不了然,故尔了然,然后用青墨水重叠过之, 即墨色分明,常如雾露中出也。”这其中提到用墨与花青调和之后使用,取其清雅稳厚,用色必用墨调合或用淡墨为底而后覆以颜色,这也是用色之道。
踏雪 126×70cm 绢本设色 2022年
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中记载了积水积墨的用法“画最要积墨水。墨水或浓或淡,或先淡后浓,或先浓后淡, 但有能积于绢素之上,盎然溢然,冉冉欲堕,方烟润不涩, 方深厚不薄,此在熟后自得之。”,“写画须要好墨,写扇面与绢绫尤要紧。既有佳墨,又要得用墨之法,古画谱云用笔之法未尝不详且尽,乃画家仅知皴、刷、点、拖四则而已。此外幹之一字,渲之一字,摔之一字,擢之宇,其谁知之?宜其画之不精也。盖斡者,以淡墨重叠六七次, 加而成深厚也。渲者,有意无意再三用细笔细擦而淋漓, 使人不知数十次点染也。摔与擢虽与点相同,而实相异。捽用卧笔,仿佛乎皴而带水;擢用直指,仿佛乎点而用力。必八法皆通,乃谓之善用墨,……必须墨色则由浅入深, 两次三番,用笔意积成树石乃佳。若以一次而完者,便枯涩浅薄。如宋元人画法,皆积水为之。迄今看宋元画者, 著色尚且七八次深浅在上,何况落墨乎?今人落笔即欲成树石,或焦墨后只用一次淡墨染之,甚有水积还用千笔拭之, 殊可笑也。此皆不曾见宋元笔意耳。”。由此可知积水积墨层层用笔晕染之要。
宋人意笔 69.5×66cm 绢本著墨 2021年
作画要用好墨,好墨在层层积染之后墨色仍可入纸絹而得清润,重墨乌黑透亮而不闷不腻,淡墨层次丰富色不灰意不浮。墨以松油分开,好的松烟以松脂取烟制成,古时多以此作画,近时徽州一些墨坊恢复古时松烟制墨方法无论是烟料、胶法以及配料都胜过部分清末民国松烟墨品,另一九六零至一九八零年代初的部分国厂油烟墨品用料取古法胶法上佳,都可取用。明清古墨用来固然高妙,但清中期以前的真品古墨已十分难得,制墨取烟以及配料比较耗资耗时,清末民国的不稳定导致制墨杂乱不可靠且不易辨识,这也是为什么清末民国墨品不稳定的原因。佳墨中多配以多味珍贵药材香料以及捶打金箔入墨,金箔捶打进去和烟料充分混合在绘画时可以提高墨色的亮度,另外制墨胶法尤为重要,好的胶在捶打后和使用研磨时利于笔墨,墨中加入其他的一些中药成分除一部分是为了掩盖烟煤气以及动物胶的腥臭味以增香之外,还有增光、增肥、迟散、研无声、益色、助胶力等作用,这也是使用传统制墨和使用墨汁的区别。
光采玄圣 70x40cm 绢本设色 2023年
瑞雪春寒 187.5x93cm 纸本着墨 2023年
远在魏晋玄学有言、意之辩,玄学家认为单一的言语是不能完全表达自我的思辨意义,于是才立象以见意,象即图画也,这是图画的本意。研习绘画,首先要研读古代画论、学习绘画基本技巧、临摹经典作品,方能领会绘画之奥义、具用笔着色之技巧,“师古人”、“师造化”,如此才能成为一名基本的“绘画事业工作者”。当然,单只有“继承”显然是不够的,无论是通过继续丰富阅读视野和实践经验得来的绘画感悟,还是通过汲取西方艺术精神,观其形式、仿其构图,都是体悟式的主体性经验累积,这也正是“得心源”的妙处所在。“传承”是相对于未来时空而言,“创新”则为反观逝去时空而论,整个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便是如此,当下的“中国画”并非只限于“中国”范畴,而是一种开放的、包容的艺术形态,但是,任何斩断中国画与中国文化气质内在渊源的做法都是一种短视的偏见,反映在画面中便是这种种情致,正是一步步探究这种种艺术表现形式,才构建了与观者达成共鸣的一方净土。
荷涧幽禽 193x82cm 绢本着墨 2023年
荷涧幽禽(局部)
中国传统绘画中,宋代绘画无疑是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传世的千余件宋代绘画与唐诗宋词的的文化传载意义可以并论,在当下对宋代绘画的研究方式已经与宋代以来近千年的研究方式产生巨大的差异性。传统的宋代绘画研究方式一般是史论文献考证或者以单一绘画作品展开的研究,这两种研究方式的缺陷在于近代以前很少有人能系统的看到宋代绘画的整体面貌,不论是宋末元初亦或者一九八零年以前的学者。
雾郁嵯峨 66×69.5cm 绢本设色 2021年
近现代印刷技术以及信息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能比较整体的观察宋代绘画全貌,宋代绘画整体的风貌与五代绘画以及后期元代绘画的演变方式都会比较明晰,资料的丰富以及图像学的研究方式让现代研究宋代绘画可以选择很多方式同时也能找到很好的材料来佐证近千年以来宋代绘画研究结论的真伪问题, 而对于我们绘画实践者而言更是难得的机遇,因为相对美术史论的研究我们更关注宋代绘画作品本身所展现的绘画技法以及整个宋代绘画所处的审美意境,从这两个方面我们通过现代的资料以及分析方法能够相对准确和完整的了解到宋代绘画,这种准确应该说是要超过宋代以来近千年的任何一个时代,这也是我选择研究宋代绘画的原因之一。
(文/籍洪达)
精笃八极 93×165cm 纸本著墨 2021年
万福无极 20×70cm 绢本著墨 2020年
林间君子 40x70cm(画芯尺寸) 绢本着墨 2023年
荷间君子 145x70cm 绢本着墨 2023年
君子待时 193x82cm 绢本着墨 2023年
掬水月在手 40×70cm 绢本著墨 2022年
博不溺心 43×72cm 绢本设色 2021
坠雪寝心 70×70cm 绢本著墨 2022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
画家简介
籍洪达
1986年出生于山东
200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
2013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 获硕士学位
2013任职于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
2016年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副研究馆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