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和江南时报社联合承办的“江南文脉——中国画精品展”,在新华全媒体艺术馆正式开幕,荟萃江苏中国画名家近60幅力作。结合艺术家们在开幕式和研讨会上的发言,记者进行了专访,将他们对中国画的深入思考和鲜活见解呈现给广大读者。
——编者按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生华以中国画画海,尤擅画气势磅礴的大海,笔精墨妙、气韵生动,借海舒怀,被誉为“海洋画家”。其作品被多地美术馆及博物馆等收藏和悬挂。
“以海洋表现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是我作为海洋画家的终身追求。”此次参加“江南文脉——中国画精品展”,徐生华向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捐赠了作品《雾起海上漫山间》。该画以纯墨色的形式,展现了万里海疆的辽远磅礴,以及作者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祖国大好山川的赞颂。
从古至今,大师的诞生,技法的出现,画派的形成,都离不开地域和生活环境,各种表现方法不断丰富,是“师自然、师造化”的必然结果。人们在“师自然、师造化”中不断发现,不断创新。徐生华表示,如果一个创新没有离开中国画的本质并得到历史承认,那么现在的创新就会成为将来的传统。
《奔腾的浪花》 138cm×70cm
翻开中国几千年沉甸甸的历史画卷,我们很难找到描绘海洋山水的作品。古人创造了许多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皴法和技法,却难以用来表现浩瀚无垠、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大海。西方油画早在18世纪前就出现了描绘大海的画家及作品,而在中国历史上,除了部分文学作品和诗作外,几乎见不到与之相关的绘画作品,即使有偶尔之作,表现的水法也是千古一面的江、河、湖、潭单一的传统线描。可以说,中国画表现海洋题材,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空白。
“这对于今天的海洋画创作,几乎无从寻找可借鉴的东西。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因为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就可以有无穷尽的创作空间。大海丰富而奇异多变的景物,使得中国山水画表现领域拓宽,是画家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和宝库。”徐生华认为,中国画在各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脉搏,当今的画家应把视野放得更加宽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取材,才能更有智慧地形成自身风格特色,从而凸显中国画诗一般的语言,在新时代赓续发扬笔墨精神。
(来源:江南时报记者 张梓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