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1-25 10:13:37
听新闻

游霞于艺

自少年起,周石峰便怀揣着如徐霞客一般的游侠心志,向往朝碧海而暮苍梧,渴望遍访名川大山,寻觅奇峰异景。受李可染有关写生的启发,他渐渐萌生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理念。每每游历,他时而为云横苍岭的壮美景色而欢呼,时而为泉吟山涧的幽静而流连,更是惊叹淡云轻烟里的清峦浮动,为林壑飘渺的空虚之境而忘返。经过岁月的积淀,如今已年过六旬的周石峰可谓是中华瑰丽烟霞的行者,纵意青山,笔下未老。‍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

初到沂山

癸卯年十月,周石峰再次带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几十名学生前往写生,这一次的目的地是山东临朐沂山。十几天的跋山涉水,尽管讲学授课不曾间断,但周石峰对写生和创作的热情依然不减。沂山的景致和灵气感染了他,每日点评完学生的画作已是夜深,然而他回到住处便很快投入到创作之中,要将山林中所积攒的“灵气”用笔墨吐纳存留,因为在周石峰看来,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是“活”的。‍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

五镇之首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沂山便是这样一座神奇的山峰。在古代,历代皇帝登山祭祀时,首选五岳之首泰山,其次是五镇之首的沂山。历史上的五镇有着悠久的记载。在唐朝时期,国家祭祀仪式中只有四座镇山,《旧唐书》记载:“五岳、四镇、四海、四渎,每年分别进行一次祭祀,各地以五郊地区迎接气日进行祭祀。东镇为沂山,祭祀地点在沂州;西镇为吴山,祭祀地点在陇州;北镇为医巫闾山,祭祀地点在营州;祭祀官员由当地的辖区长官刺史,相当于地级市的市长代表国家进行祭祀。”直到宋朝时期,增加了一个中镇,才正式形成了五镇的说法。东为最大,故五镇之首属沂山。

《宋史》记载:“立春日祭祀东镇沂山在沂州。立夏日祭祀南镇会稽山在越州。立秋日祭祀西镇吴山在陇州。立冬日祭祀北镇医巫闾山在定州,北镇在北岳庙进行祭祀。土王日祭祀中镇霍山在晋州。”数千年来,作为山川海泽之灵,这五座镇山一直被列入国家最高级别的祭祀仪式。直至今日,在北京的地坛、先农坛,我们仍能看到属于“五镇”的神位与“五岳”齐名,庄严而永恒地存在着。‍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

灵气所钟

周石峰将所画沂山册页命名为《灵气所钟》。沂山是被册封过的圣(神)山。据《史记》记载,黄帝曾登封沂山。舜,肇州封山,定沂山为重镇。隋文帝,在登基后的第十四年诏封沂山,“诏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冀州镇霍山,并就山立祠。”皆“并取侧近巫一人,主知洒扫,并命多莳松柏。”也是说,当时不仅重修了沂山神庙,还多植松柏,安排了专人洒扫。唐太宗李世民,曾于贞观十年封沂山为东安公。唐玄宗,也跟随其后于天宝十年,加封沂山为东安公。

宋仁宗、宋徽宗、元成宗、明太宗、明世宗、也来过沂山祭祀,至今留有御碑可查。清圣祖玄烨,曾于康熙五十二年来祭告沂山,题“灵气所钟”御碑,给沂山留下了无限遐想。清世宗、清高宗题“大东陪岳”御碑。如今,这些现存的碑文是唯一能见证历代皇帝来沂山的踪迹,这些碑匾成为了沂山文化的珍贵遗产,激发了后人对沂山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沂山的灵气,难以言传,唯有身临其境方能领略其玄妙。山与山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景色,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气”。这种“气”在中国文化中至关重要,却又深邃难测。而如何将绘画用笔的“气韵生动”与“天地之灵气”和“文气”相融合,也是周石峰一直以来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向往。‍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灵气所钟册页封面(共12幅)

沂山诸景

玉皇顶(主峰)海拔1032米,被誉为“鲁中仙山”。传说,在西周的时候,周穆王在玉皇顶上看山,人们为了欢迎周穆王的到来,还专门修建了一座楼阁。这座楼阁现在还矗立在玉皇顶上,被称为玉皇阁。在当地民间还流传着周穆王和盛姬在玉皇顶上共沐夕阳巧遇凤凰的传说(《穆天子传》)。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玉皇顶写生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创作(灵气所钟册页)

东镇庙汉武帝致祭沂山时也在玉皇顶上留下了一座建筑,这就是东镇庙的前身——泰山祠。(《史记·封禅书》、《汉书·武帝传》、《汉书·地理志》),后来宋太祖赵匡胤在穆陵关大战韩通,如得东镇之神力所助,开国后为了报恩,在九龙口给东镇之神重塑金身。也就是在现在能看到的庙宇位置重建了东镇庙。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东镇庙写生

探海石在旧庙东极顶有一巨石探出绝壁,谓“探海石”,晴日凌晨,登石可观东海日出。周石峰爬到玉皇顶探海石见云雾忽从低谷、山涧中缓慢升腾,环绕山间,与山体相融,高耸巍峨的狮子崮和歪头崮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把层峦叠翠的山峰妆扮得如仙山楼阁。云海时而平缓,时而汹涌,更有壮观的云瀑布,让人错觉踏步云中,如仙如道。顿感慨沂山之巍峨雄浑,又奇石横生。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探海石写生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创作(灵气所钟册页)

法云寺主峰玉皇顶东侧凹处,有法云寺,相传建于东汉。古寺遗址北约500米处,两崖壁如石门,中间峪谷深峭,名曰“黑风口”,传说即当年黑旋风李逵“沂岭杀四虎”之处。法云寺是齐鲁佛教圣地的明证,该寺始建于东汉(84年)占地六十余亩。寺内圣水泉是全国七十二大名泉之一,原名天水,为汶河之源。寺内有迎客松、蟠龙松、栗抱松等古树。周围十余里多松柏,构成林海,蔚为壮观。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法云寺写生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创作(灵气所钟册页)

百丈崖古寺东侧2公里许,至百丈崖。山崖陡如劈,上下高差约65米,崖上有河,即“玉带溪”,名为汉武所赐。溪源法云寺圣水泉,终年常流不涸。溪水循着蜿蜒如蛇的幽谷东流,河道坎坷不平,流水分合回环,忽而漩入地下,嗡嗡作响;骤又从深坎涌出,急流而下,颇为神妙可观。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百丈崖写生

水流汇集诸多山泉,水势渐次增大,流至百丈崖,倾泻直下,形成瀑布,故又称“百丈崖瀑布”。瀑水飞流而下,声如沉雷,荡人心悬。崖下积雪常至四、五月不消,骄阳盛暑之季,这里亦寒气袭骨,谓之“百丈瀑布六月寒”。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创作(灵气所钟册页)

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让世人传诵的诗: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唐李白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

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但见瀑泉落,如潈云汉来。

闻君写真图,岛屿备萦回。

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

幽缄倘相传,何必向天台。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创作(灵气所钟册页)

周石峰所绘百丈瀑布“烟岚轻动,如面对千里”,他淡去林壑之象山水之形,使山色似在有无中,情意深藏有无间。山水图式主要来自我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对传统的继承而形成的胸中丘壑。用如烟的笔墨写胸中丘壑,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其精神能在这空幻而有深意的境界中漫游。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创作(灵气所钟册页)

歪头崮景区里最险峻的是歪头崮,它的海拔高达950米,三面都是峭壁,另一面是看不见底的悬崖深谷,它之所以叫歪头崮,是因为三壁中东侧有一壁就好像人在歪头,它与狮子崮一起被人称为双崮。它绝美的景色吸引了大批的文人墨客来此处游览,并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句。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创作(灵气所钟册页)

周石峰的沂山画作,和而不同,杂而不越。从体势上看,来龙去脉,山高水长,布置穿插,结构浑然;从笔墨上看笔墨相含,彩墨相参,枯与润合,收放畅达;从章法上看,虚实互映、疏密相间、水气细组、大虚无极。‍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创作(灵气所钟册页)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还引用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的山水画论“以平淡为君德。撰造之家,有潜行众妙之中,独立万物之表者,淡是也”点评周石峰的作品。这个“淡”,并不是味薄寡淡之”淡”,而是文人画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平淡天真”“平淡趣高”的“淡”格,它既得儒家中和之意,又得道家自然之旨。董其昌曾说:“诗文书画,少而工,老而淡。淡胜工,不工亦何能淡。”这也是周石峰作品中“淡”的含义,周石峰的山水画在“冲淡”间给人以无穷的中国韵味和精神遐想,看周石峰的作品让人联想并情不自禁的去寻找或是去感受那份雨雾缭绕的仙境。如东坡所云:笔势峥嵘,文采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实非平淡,绚烂之极也。‍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创作(灵气所钟册页)

沂山古称“海岳”,所谓海岱,指的是今天山东渤海和泰山之间的地带,而沂山恰好耸立于其中。渤海和泰山的相互映衬,赋予了沂山无比的神韵。山水相融,孕育了沂山独一无二的峻岭千峰,层峦叠嶂的险峻,以及云雾缭绕的仙气。而这仙气到了周石峰的笔下,仿若是画家笔尖蘸取的颜料,取之于自然,用之不尽。‍

周石峰素以“轻烟山水”“烟霞山水”的淡墨充盈的笔韵画风著称。他的画作以淡墨轻烟、烟霞缭绕的山水为主题,笔墨清丽,意境空灵,给人以超脱尘世、恬静悠远之感。他擅长运用水墨的渲染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将山水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观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神秘。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创作(灵气所钟册页)

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先生说:“周石峰山水画面当中,我们看到的就是一种深远而平淡、浑厚而宁静的一种审美观照。所以我看到这些山水的笔墨,有一种朴素的美感。“天下之大莫大于朴素”,周石峰的这些山水画,他向往的一种朴素的内容,也与我们时代的劳动者的朴素情怀是一致的”

周石峰“游”至山东临朐沂山,沂山之灵气充盈于心,在笔墨间尽情“放怀”。正如周石峰所言“游心于淡兴会烟霞,借古开今放怀丘壑。”乃艺术娴熟精神自由之最高境界也。‍

(来源:兴会烟霞


画家简介

当沂山灵气遇到周石峰的烟霞山水,在笔墨间尽情“放怀”

周石峰,1962年生于武汉。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曾任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

个展:曾由中国画学会主办《周石峰作品展》,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中国美术馆主办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水沁岚·周石峰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兴会烟霞-周石峰山水画展”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

出版:《轻烟中的精神趣味——周石峰画集》《走近经典——周石峰卷》《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周石峰》《周石峰轻烟山水》大型画册、《周石峰-现代画史·经典作品范本》《中国美术家大系周石峰卷》《无心出岫》《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周石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周石峰》《周石峰作品精选国家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示范精选》。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