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对传统山水画非常执着而痴迷的后学,却又希冀能够把传统元素有效的激活而运用,坚守笔墨的性情抒写而又能在图式和技巧上顺应时代之势、社会之需、审美之变。或许这种鱼和熊掌兼而取之的想法对我来说过于理想,也过于艰难,但在现实中却是有画家穷极一生的心血付诸实践,譬如我们江苏近世的代表性画家傅抱石先生。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较多的接触和研究“傅抱石”及“新金陵画派”传承下的诸位江苏画坛老前辈,他们的艺术精神令人感动,他们的艺术成就值得称颂,他们“传统出新”、“继往开来”的创作原则令我信服,他们把握“变者有胆,不变者有识”的创作尺度及平衡、圆融、机巧的实际处理方式真令我钦叹。而在接触、学习江苏诸位山水画前辈的过程中,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取精用弘、含英咀华,什么是以实践来礼敬先贤、薪火相传。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创新,让江苏的中国画发展始终走在正途大道的中央,走在时代风尚的前沿。
黄戈/朝出春山影青青/75cm×145cm/2021年
黄戈/朝阳照耀生红光/75cm×145cm/2021年
具体到我个人的学习,让我想到一些现实问题:创新之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却不要背上为新而新的包袱,最后落下盲从趋新之弊。求新求变,要取法有源、得法有道、变法有理,古人说“无法乃为至法”,但首先要有法,否则“无法无天”,落得画不成画、一地鸡毛。在我看来,中国画走到当下必须要变,关键是如何变,变到什么程度才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而留得下的好作品。不可否认,中国画品评标准已经不是“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的历史判断,但中国画的笔精墨妙、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写意精神……如果从我们这个时代渐行渐远直至成为当世的“广陵散”,那我们后学者面对先贤只能无言以对。我真的希望通过研读前人的经典范例,能够秉承先贤的学画初心,真正去感受并享受着作画过程中的乐趣,游走在传统与时代之间,寻觅着阡陌里的足迹,栖居在诗意里的田间。
(文/黄戈)
黄戈/雪岭倚空白,双柏傲寒青/75cm×145cm/2021年
黄戈/神湖/75cm×145cm/2021年
黄戈/我于白云中,未尝忘青山/75cm×145cm/2021年
黄戈/晓阳凝玉施薄朱/75cm×145cm/2021年
黄戈/四时山色青宜画/136cm×69cm/2020年
黄戈/笔走龙蛇满乾坤/145cm×91cm/2020年
黄戈/流云缥缈隐仙坛/136cm×69cm/2020年
黄戈/云中青见顶/143cm×74cm/2020年
黄戈/自是山川据形胜/145cm×91cm/2020年
黄戈/春山古木碧云深/140cm×68cm/2020年
黄戈/青山尽是绮罗情/132cm×66cm/2019年
黄戈/锦绣云山焕若虹/140cm×68cm/2019年
黄戈/春水一江过雨绿/69cm×138cm/2018年
黄戈/霜染枫林树树花/69cm×95m/2018年
黄戈/水空天远半湖清/69cm×138cm/2018年
黄戈/隔溪山色紫烟凝/69cm×138cm/2018年
黄戈/山翠落幽襟/138cm×69cm/2017年
黄戈/飞泉喷泉雪挂石梁/138cm×69cm/2017年
(来源:江苏省国画院)
画家简介
黄戈,1975年生,天津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硕士,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论博士,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
现为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馆长,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首届南京百名优秀文化人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才、入选首批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