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红遍——当代山水二十家”作品展
开幕时间
2023年11月9日
展览地点
李可染艺术馆(江苏徐州)
主办单位
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
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
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书画研究所
《中华书画家》编辑部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
徐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
李可染艺术馆
徐州市美术家协会
前言
舍弃了传统文人山水画的既定程式、笔墨语言,杜大恺是为数不多触及了世界性、当代性审美的山水画家。无论是写实的诗意风景、还是抽象的静穆山川,杜大恺以水墨的方式,重构了“山水”的存在语境。
道法自然
老子的所谓自然是相对于人的自在系统,高于人的存在,对于人的存在具有支配力。自然对于人而言永远处于被认识,期待认识,应当认识,不断被认识,有限认识的情景之中。“道可道,非常道”描述了人接近自然的过程。变化是自然的常态,道法自然没有止境。自然还有另一种存在形式,既非为哲学浸染的可以直接面对的状态,自在、自足、自适、不矫饰、不做作、完全本色,且不悲不喜、无怨无悔、无欲无求,他们是恒常的,但其性状则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这是说在这一层面自然亦有不确定性。艺术家对自然的认识倾向于直觉与体悟,与思辨不同,有非思辨的局限,亦有非思辨的独特性。艺术崇尚自然,虽然艺术的行为事实上改变了自然的原生状态,但改变的目的与改变的结果都在于接近自然的意志与情怀。生命是一种情景,艺术则是执著于其情景的一种生动的体验方式,手舞足蹈,如泣如诉,感动自己,感动他者,创造生存的境界。艺术也有时是一种近于认知的行为,体验之外诠释或解读已知与未知,与未知搏弈无论作为追求亦或作为诱惑都是生命本身的内在需求。艺术是支撑生命繁衍生生不息的内驱力。认知作为需要近于本能,即为本能其实已无疑于自然的存在。自然之于艺术还有特殊的意义,不仅是艺术的对象,而且还是艺术家心灵的寄托与依赖,面对自然,观照自然,寻觅在这一过程中将不断增长的感受转化为语言方式的启示。艺术与自然须臾不可或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不能役使自然,人与自然互为依存。艺术从来都是以人和自然为对象的,人和自然亦是艺术的永恒主题,对自然的表述,包括表述的方式和表述的结果会不尽相同,艺术有这样的可能,对自然和人的认识,需要时代意志的权衡。自然的声音,在众生的心里回荡。
(文/杜大恺)
杜大恺作品选登
杜大恺一径青山绿树情103x201cm纸本设色2014年
杜大恺 六盘山下黑龙潭 149x76cm 纸本设色 2008年
杜大恺 心祭家园 182x142cm 纸本设色 2012年
杜大恺 惠东老宅今安在 77x144cm 纸本设色 2012年
杜大恺 卡卜楞寺 75x144cm 纸本设色 2011年
杜大恺 北京香山百望山 200x26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杜大恺 梅山行1 123x248cm 纸本设色 2015年
杜大恺 梅山行2 123x248cm 纸本设色 2015年
杜大恺 梦回爱琴海 89x356cm 纸本设色 2012年
杜大恺 梦里难觅此山水 75x146cm 纸本设色 2008年
杜大恺 永远的回忆 70x137cm 纸本设色 2004年
杜大恺 涛声夜夜入梦来 75x90cm 纸本设色 2010年
杜大恺 潭深影亦深 199x103cm 纸本设色 2012年
杜大恺 留得残荷听雨声 207x267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杜大恺 红绿争艳 198x102cm 纸本设色 2011年
杜大恺 西北印象 66x97cm 纸本设色 2012年
杜大恺 雍梁行1 122x245cm 纸本设色 2015年
杜大恺 雍梁行2 103x20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杜大恺 青山如屏迎人立 250x237cm 纸本设色 2014年
杜大恺 黄土千年话今昔 117x201cm 纸本设色 2012年
杜大恺 黑影幢幢呈遗响 97x164cm 纸本设色 2007年
(来源:中华书画家杂志)
艺术家简介
杜大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院长,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