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之浩淼携四水之灵秀,衡越之高阔拥湘西之诡异;有巫鬼之凄美,楚骚之浪漫。湖南,出土了中国最早的三幅帛画,马王堆漆器盛载着汉代的雄浑,岳麓书院的古松见证过湘人的“学达性天”——湘楚之地的湖南有着“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气象与怀抱。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的湖南,其艺术之自由活泼的精神,无拘无束的想象,超越模拟的造型手法,惊采艳艳的色彩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而这些特点与精神在今天看来,是更易通向现代。
朱训德 《瑞雪》 绢本设色 120×80cm 1990年
楚美术这种上天入地,游目骋怀的审美观照方式及其所体现的发扬琸厉的文化精神,显然是与千古以来被誉为“奇文郁起”的《楚辞》文学相一致的。欣赏楚国的艺术品,有时确能让我们产生一种有如庄子所说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超脱感。楚艺术所体现的这种崇尚生命的活力与运动,强烈向往着自由的文化精神,是在后世的中国文化中又相对被压抑又需弘扬的一种精神。
朱训德 《洞庭吟》 纸本设色 270×360cm 1993年
而自九十年代下半叶开始,朱训德先生的艺术创作就是内化着这样一种精神与创作理想。结构由简约而入繁复,线的走势宛如飞舞的凤鸟,劲健古拙。色彩吸收了马王堆帛画的精髓由单纯而入深沉,由清爽化为浓丽,画面效果守靜而趋于动。如作品《洞庭吟》《山月无声》都能从静穆的空间中生发出极具活力的“荡漾”,点线纵横,光影闪烁。画家尝试着种种表现手法,如作品《朝天辣》那原本再普通不过的湘西辣椒在画家笔下犹如梵高油画笔触的狂疾驰且有节律,使画面富有强烈的音乐感和表现性,诚然东山魁夷画境的神秘与博大,陈老莲人物造型的高古迂拙、奇骇隽永,都被他内化于自己的笔下。近年来绘画对象都不再限于表达眼睛所见之具体,突破“浪漫”外化表征,追求个性和自由的本真,画面介于意象与抽象之间而是表达一种精神、一种诗意的空间和情怀。就是在借鉴古今中外伟大艺术时也是持兼收并蓄的态度,以充实、锤炼出自己的绘画语言,更单纯、更广阔、更苍茫。
朱训德 《朝天辣》 纸本设色 200×300cm 1992年
在湖湘文化的文化精神特质背景下,细品先生的艺术作品与诗文除了流淌着“楚风”的血液再就是“湘学”的积淀,从朱训德先生家往北走10里是毛泽东的故里,如往东走30余里便是白石老人的杏子铺星斗塘,要往南走20多里则是曾文正公的富厚堂,应该说这些为世人所敬重的乡贤的伟大人格风范,“学达性天”的思想境界,独立自由的艺术精神自小就浸润着他,让他能始终生活在一个富于灵思的诗化的文化时空里。且生命中有得一种“剑胆琴心”式的张力:剑指灵魂,气吞山河;抚琴相月,怀古萧散,先生对于自然人文的一种心态,会成于迎看山蠹清风和云气深得感悟些什么的时候,又渴望把此刻的生命体验转化为画作的时候,其艺术呈现出一种萧散之美,一种轻松的美、疏朗的美、散淡的美,所谓“若便风神萧散,下笔便当过人”,萧散的心境可释放出无穷的创造力,而非斤斤于法度者所能梦见。“沈潜于怀抱之间,萧散于天人之际”,放旷高蹈,自在风行,追求散漫的趣味,更是安顿被压抑的灵魂;中国美学并不重视用审美眼光去认识外在的美,而强调内在生命的和融,崇尚的就是这萧散的内在生命的体验,审美活动就是超越有限人生,而达致生命的永恒;再品其画作每每有倾诉的意味,有淡淡的忧伤在,表达了大自然美妙的诗意和生命的律动不息,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及亲和中的疏离。它构成先生作品基调的又一个方面,即有着凝重沉郁,涌动飞扬的苍茫之境。
朱训德 《中国年·过小年》 中国画 145×180cm 2009年
朱训德先生并不是在一味求奇、求新、求变,而是主张“融唐韵,超宋理,展元格”,在马王堆帛画和敦煌壁画的伟大作品感染下,奥运之年后潜心创作了《中国年》系列,他通过对新材料、古法颜料的研究应用,对楚艺术的重新解构,将传统人文情愫、自由精神与时代内容的结合融入绘画,关注民间艺术的形式和题材内容,将其融入在自己的风格图式中,把湖南重彩工笔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探索领域。在这系列作品中,如作品《中国年·舞》,先生强化并融合“线”与“彩”的力量,直接以色造线,从而刻画出粗犷飘逸的造型。借鉴楚汉墓室壁画和漆器的特征,运用丰富的现代肌理和质地粗糙的画底形成深厚、厚重的画面质感,书写出一种凝重而深远、恢宏而磅礴的美。传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审美渗入其作品,成为了个性情感的生命符号表达,为当代工笔画,转型和探索带来了新的方向。
朱训德 《中国年·舞》 中国画 180×145cm 2009年
朱训德教授一直以来都为着湖南美术事业执着奋斗;主持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工作其间也一直围绕着“如何让这所学院更放光彩”这一历史命题,思考着,无私给予着,生命里的这种情感决定着他“艺术意志”自然而然地选择承载着儒家的“家国情怀”,肩负着一个文化人的使命。如作品《读唐诗》,巧妙地将家风的传承浓缩在典型人物的典型场景之中,对于近代湖南“儒家践行者”典范的曾文正公的描绘是深入内心的,不见叱咤朝堂,却得闲庭信步之中“修身,齐家”。他用艺术创作的方式解读出了历史人物的另一面,仿佛也是作者的人格理想与人生方向,更有呼吸感,厚重感。朱先生一直认为作为画家是幸运的。当一种艺术语言,一件作品,能把时代的文化的感受浓缩在自己画面上,作品的表达过程实质是思索的过滤过程,积蓄着作者强烈的情怀和文化艺术修养。画家的作品都是从思想中“长”出来的,化作一种气象,凝化为艺术的永恒。
朱训德 《读唐诗》 中国画 100×320cm(请横屏观看)
朱训德先生的绘画从不滞于时尚的简单观念,而是把宏观的文化精神与自我心意融会贯通,从有限中看出无限。他怀揣着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这颗赤子之心,“不遗是非”中超越,面对世俗是非而“忘己”,随物而化,遵循着自由心灵对时代、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
(文/彭 杨)
朱训德作品欣赏
(来源:微水墨艺术)
画家简介
朱训德,著名中国画家。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政府文化艺术咨询专家,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