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0-31 08:53:21
听新闻


近几年,“笔墨”竟成为中国画争论的焦点。由此可见,有关中国画的论辩已到了几近无聊的地步。回想起20世纪早期那些悬鹄甚高的变革理想,不禁感叹当下中国画思想之退化,想象力之日蹙。难道数万之巨的中国画队伍竟提不出一二有价值的课题吗?当然不是,我一向以为,新的时代课题的提出有赖于“新人”——新艺术家的出现。所幸的是,这类新人正蜂涌而出,他们带着新生的锐气,把“水墨”放在新的文化语境中重新考量、解析、重建,显示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实验性。这其中隐含的重要动机是,在“全球化”的压力下,在本土文化记忆遭受强势文化的颠覆、修正、改写的威胁下,中国画将被重建为新的精神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画将远远超越画种本身的价值。我更愿意从这个角度来观看柯和根的山水画,总觉得他数年的山水画探索更像是在寻觅自己的家园。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城乡记忆系列46cmx34cm 2016年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城乡记忆系列46cmx34cm 2016年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城乡记忆系列46cmx34cm 2016年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城乡记忆系列46cmx34cm 2016年

柯和根是一位典型的“复合型”画家。从艺开始,他就有意无意间规避着“纯粹型”画家的角色定位。1982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便一直在设计、陶艺和中国画等不同的轨道上交互游动,且屡有斩获。把柯和根这类“复合型”画家和“纯粹型”画家作点比较是很有趣的。“纯粹型”画家往往易被“传统”、“师承”、“笔墨”等范畴所囿,视野易局促,易染上行业习气。“复合型”画家天性喜嫁接,触类旁通,别出心裁,常常搞出一些圈内人不易达到的画面效果来。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城乡记忆系列70cmx34cm 2016年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城乡记忆系列70cmx34cm 2016年

近现代以降的中国画大家,不少都是“复合型”人才。齐白石早年做过细木匠活,后随王湘漪习国学,其画面上的生气和文化气皆由此化出。黄宾虹所学更为驳杂,史学理论,钩稽考古,金石碑帖,无一不精。作画时,常以这些知识的“絮叨”作为伴奏,其画格之高妙,无人能分其左右。我说了这许多“复合型”画家的好处,无非是在强调画家的“学养”和“修为”。在这方面,柯和根是独具慧眼的,他从先辈们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笔墨的精妙,而且更看到了笔墨精妙的内在原因。因而,他花了大量时间来煮文烹字,出版了数部专著,在陶艺、设计上亦孜孜以求,并力图在“水墨”层面上将“杂学”融会贯通。显而易见,这种取向使柯和根从一开始就避免了一味玩弄笔墨,从而进入形式死胡同的危险性。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城乡记忆系列70cmx34cm 2016年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城乡记忆系列70cmx34cm 2016年

柯和根的主业是设计和陶艺,在这两个方面,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何还要椎心泣血般地探索中国画呢?许多人困惑不解。对此,我的解释是,在这一点上,柯和根恰恰秉承了文人画意识。何谓文人画?我一直认为文人画是精神高度压抑的产物,没有压抑便没有文人画,从苏轼的遣兴墨戏到倪瓒的高逸境界,莫不如此。当今画家理解文人画,大都只看到文化笔墨的游戏性,而看不到这种游戏性背后的心理苦闷与压抑。柯和根则不然,作为一个在现代社会游历并饱受生活挑战的人,他更多地把“水墨”作为精神寄托的家园,而非纯粹的笔墨游戏。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城乡记忆系列70cmx34cm 2016年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城乡记忆系列70cmx34cm 2016年

在创作中,来自于现实的压抑经过学养的过滤与整合,转化成了柯和根寻觅理想境界的动力,满腹块垒,一吐为快,个性的解放,心灵的慰藉,全在寻觅家园的过程中完成了。我想,这大概就是柯和根为何长期执着于“水墨”的原因吧。事实上,设计、陶艺、水墨对柯和根而言,均不可或缺,因为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实施着柯和根的艺术理念,并在互动中相生,形成了一个相当个人化的“人文生态”。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云雾生万象系列70cmx34cm 2018年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云雾生万象系列70cmx34cm 2018年

柯和根的山水并不都依据写生稿而作,其山水的地貌特征、自然特征并不强,他所着力的地方,是超越这些特征之上的心境的营造。仔细阅读柯和根不同结体,不同样式的山水,会感受不同体验所带来的不同境界:或骨气铮铮,挺拔逋峭,冷逸超脱;或笔墨苍厚中求逸气往来,元神激荡;或疏淡空灵中见澹淡之妙;或地老荒寒中彰萧瑟之意。柯和根作画是依心境而游艺,往往胸无沉滓,笔无痴滞,境由心生,驰骋放恣不可端倪。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佛的世界系列46cmx34cm 2015年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佛的世界系列46cmx34cm 2015年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佛的世界系列46cmx34cm 2015年

数年之实践,柯和根的笔墨也锤炼到相当的火候。从笔墨的传承和文脉上讲,柯和根显然脱胎于黄宾虹、黄秋园诸师。这两位前辈的笔墨均以繁复多变,满篇淋漓,老辣纷披,浑厚华滋见长。黄宾虹拖泥带水般的用笔,层层积染的墨色,黄秋园繁茂朴野中温文蕴藉的笔墨,都在柯和根的语言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以此为基点,经过反复实验,柯和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笔墨方法。作画时,既力戒骄横之气,也不刻意求笔笔空灵,而是在生辣朴茂的勾勒中,穿插风骨俊逸的用笔,勾染相宜,枯荣交搭,实象处往往用笔放纵多姿,使实象实而不死,虚象处用笔枯而仞,使虚象虚而不渺。在这种笔墨的操控下,满篇山水既气象森严,大气磅礴,又意趣盎然,生机无限。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西域四季印象46cmx34cm 2017年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西域四季印象46cmx34cm 2017年

我曾在《创造中国山水现代形态》一文中谈到了山水的现代形态这一课题。我想,对于每一位山水画家,无论他执着于什么风格,采取什么样的创作方法,作为一个现代人,一个感受着现代气息的画家,这一课题无论如何是绕不过去的,对柯和根来说亦是如此。我认为,柯和根目前的山水画创作还只是阶段性成果,面对时代课题,他还有大量的实验要做。齐白石、黄宾虹在柯和根这个年龄段还远未形成自己的风格,过早地形成风格是危险的,对这一点,柯和根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他看来,比起目前的成就,未来课题的魅力更具有诱惑力。

(文/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城乡记忆系列46cmx34cm 2016年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城乡记忆系列46cmx34cm 2016年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城乡记忆系列46cmx34cm 2018年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城乡记忆系列46cmx34cm 2016年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西域四季印象46cmx34cm 2017年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西域四季印象46cmx34cm 2017年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西域四季印象34cmx70cm 2017年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西域四季印象34cmx70cm 2017年

(来源:头条号@艺术时讯)

艺术家简介

寻觅家园——观柯和根的山水画

柯和根

198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

现任上海师大美术学院陶研所副所长

教授、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

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上海书画院画师

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

景德镇画院院长

历任福建省陶瓷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德化国际陶瓷节评委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