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牛朝的画,如苏轼《醉翁操》词句吟起,有琴声在耳,有山水在前。抹挑勾剔,山形石影在勾勒皴擦中萧然出尘;吟揉绰注,游云岚雾在点染氤氲中归于大化。或有空亭,或有孤松,或有行旅,或有小舟,那是空谷隐现的几许散音。而画笔留驻处,观者凝神时,更有幽情超越画面,远出时空之外,至幽绝处,可闻徽外三两弦。
人们常常将诗与画相比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却不知乐最能与画相通。《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感于外物,“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而声需要符合韵律才能被称为音乐,赋予声音和谐的正是人心中的和谐。从北宋文人参与绘画以来,画也与心联系起来。杨雄认为书为心画,米友仁进一步说道:“子云以字为心画,非穷理者其语不能至。是画之为说亦心画也”,画也是心画。画与乐一样,其根本都来自内心的感动,都在于人心与宇宙节律产生的情感共鸣。故而,我将牛朝的画称为如乐之画,这如乐之画表现为心弦之韵与冰雪之气。
画有心弦之韵。“韵”本就来自声音,《说文解字》:“韵,合也”,最早指声音的和谐,《文心雕龙》谓:“同声相应谓之韵”。这表示音乐美学的“韵”,后来也成为形容宋诗的最高品质,“韵胜而已”;韵也是宋代书法的美学特点,“宋人尚韵”;韵与表述生命内质的“气”结合,成为中国绘画最重要的理论基石——“气韵生动”。牛朝之画正以音乐之笔诠释了“气韵生动”。
其画面线条极具节奏感,线条或缓缓舒进,或疾驰而行,每一处布景形成小乐章,再层层累积,幻化成丹崖危巇,青壁万寻,各乐章共成丰富和鸣,间或以远岫杳霭、蟠溪曲径、行客逸士为变奏,在乐章悠然间小驻几秒,让神思随风烟而去。山水又岂止可游可望,可行可居,更可听可闻,可思可畅。《竹溪会琴图》似以琴声相邀,带领观者走入画面,坐小舟登上汀岸,只见筠竹青青,重岩盘纡隐深,松绿青灰的色块,以不同的调性调和出山石体积感。前方两位携琴前来的高士,正要拜访友人,山间幽径,耳边有琴声响起,循声而去,茅庐中友人弹起了《思故人》。
画面构图形式亦多变。有全景式的巨嶂山水,如《黄岳逸游》,一如范宽山水的雄浑磅礴。也有欲走还留的截取式景色,若马、夏山水的引人遐思,如《空水无翳》《江上风清》。《江上风清》将山景重心旁移,虚留空间,以两只仙鹤置于视觉中心,此时只需一只短笛,诵《后赤壁赋》即可。牛朝还匠心独运地创作了琴画,在仲尼式、伏羲式等琴制的画面中,遥岑远岫仿佛在琴弦上袅袅而起。而牛朝最倾心手卷,这也许是最贴近中国传统文人心绪的山水形态。可独坐书斋,展卷玩赏,邀月光在卷上起舞,也可以邀三五知己,沏茶小坐,任意翻至一段,各自品评,不觉凉风吹过蔷薇。我更愿意把手卷称为“四维”山水,因为手卷不仅将我们身处的三维空间写入缣素,更将时间带入了画面,在时间流动中,人们缓缓神游于心中山水。这也是手卷的音乐性,因为音乐正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每个音符在当下时间勾连出过去与未来,这也正是展卷的神思逸游。
画外之意更见韵致。牛朝画多有诗意,却不是简单以诗来点题,而是通过画面的文人式呈现来表现画外之韵。“韵”也指汉字音节里声母以外的部分,可视为声音的一种具有节奏感的回响与久久萦绕。这正是中国文人画的关纽。黄庭坚说:“凡书画当观韵。”他与李公麟谈论一幅画,画中汉朝名将李广抓住胡人,并夺了胡人的马,在马上搭弓射箭,似乎剑锋所指,追者人马将应弦倒地。李公麟说:“使俗子为之,当作中箭追骑也。”黄庭坚由此深悟画格,文人所作之画,更擅长运用一种诗意方式,真正的意思并不在画面中表现,而是通过暗示和触发,让观者自己去思索领悟。这也就是苏轼所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文人画的真意要在牝牡骊黄之外求之。
(请横屏欣赏)
江岸晓风牛朝
92cm×304cm纸本水墨2015年
皮佳佳点《江岸晓风》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泛舟于此,继而登山而啸,望天地之寂寥,虽悄然而悲,亦能超然而归。《江岸晓风》简直以线条结构弹奏乐曲,画面构图形式多变,有全景式的巨嶂山水,也有欲走还留的截取式景色,再层层累积,叠化成氤氲逶迤之气韵,引人遐思。又仿佛析出透明晶体,如光线依次扫过琴弦,在清空思致中可闻其乐音。嵇康说琴音“状若崇山,又像流波”,而崇山流波亦可如飞指驰骛,鹍鸣清池。此画彰显作者于画外求韵之意。如《广川画跋》所言:“当中立有山水之嗜,神凝智解,得于心者,必发于外,则解衣磅礴,正与山林泉石相遇,虽贲育亦失其勇矣。故能揽须弥尽于一芥,气振而有余,无复山之相矣。涵墨咀毫,受揖入趋者,可执工而随其后邪?世人不识真山而求画者,叠石累土以自诧也,岂知心放于造化炉锤者遇物得之,此其为真画者也。”
(请横屏欣赏)
秋山雨霁起苍烟牛朝
47cm×169cm纸本水墨2015年
皮佳佳点《秋山雨霁起苍烟》
山水画的生生之意来自烟云。“画山水贵乎气韵。气韵者,非烟云雾霭也,是天地间之真气也。”(唐岱《绘事发微》)《秋山雨霁起苍烟》呈现山水的生命感与动能,以笔墨拟天地之气的升降变化以及乾坤阴阳的相荡相感。真是“山光全在掌,云气欲生衣”。
牛朝的创作感受暗合此意,“到大自然中去体会,把自己感受到的大好河山,山山水水融于心中,然后自然转化为画面。这种转化过程就跟酿酒一样。把自己平时诗词、审美的积累,加上传统绘画的技法,再结合从自然中感受到的意境,经过酝酿表现到画面上”。牛朝在精神脉络上对接了中国绘画的创作关纽,放身心于造化炉锤,神凝智解,与磅礴万物为一,将造化领会于心,而心中情感勃发,正与山水之真实相遇,这是心灵的艺术,也是自然本身。
松谷泉响牛朝
94cm×94cm纸本水墨2018年
皮佳佳点《松谷泉响》
《松谷泉响》以声响为题,从表面看,画如何能发声呢?画不发声,画能造境。如郭熙之画,“其景春山也,春情之融冶,物态之欣豫,观者怡然如在四明天姥之境”。此画可令文人逸客生起乡愁,那永远在世外的山水,在这里可身如其中,有松风响籁,有幽泉鸣谷。牛朝的创作感受暗合此意,“到大自然中去体会,把自己感受到的大好河山,山山水水融于心中,然后自然转化为画面”。这种转化过程就跟酿酒一样。把自己平时诗词、审美的积累,加上传统绘画的技法,再结合从自然中感受到的意境,经过酝酿表现到画面上”。牛朝在精神脉络上对接了中国绘画的创作关纽,放身心于造化炉锤,神凝智解,与磅礴万物为一,将造化领会于心,而心中情感勃发,正与山水之真实相遇,这是最贴近心灵的艺术,也是自然本身。
(请横屏欣赏)
涧水出寒林牛朝
69cm×190cm纸本水墨2020年
皮佳佳点《涧水出寒林》
此作构图别有格致,不做传统的山水分隔或两山错落,直接以全幅近景作平衡式构图,令观者感觉如在松下,听涧水淙淙。用笔清峭冷峻,具陈寒林之格调。松树、仙鹤、涧流暗示了寒林的绝世独立,也是画面之外隐者逸士的啸吟行坐之地。《乐记》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人的天性是静的,受外物所感而动,是为情,性静而情动,故而古贤人主张以不同的音乐来疏导人的情志。
千山雪册页牛朝
35cm×31cm×12纸本水墨2020年
皮佳佳点《千山雪册页》
牛朝的雪景画,往往见得岁寒明洁之意。在这个诗意已渐消弭的世界,他的画执着于诗和理想。在日渐整齐的马路和高楼大厦间,人也逐渐成为器物般的存在,忘了曾经的性灵,忘了花开时心弦颤动,忘了雪落时天地俱净。而在物质堆积下,有的人还在裂隙中见到微光,寻求精神超越。笔下雪国初现,浮身已有寄寓,一室之中寻得一处清凉,宛在幽谷,老木寒泉,风声飒飒,漱雪天地,有遗世独立之思,更觉人与天地之近。《千山雪册页》的构图视角独辟蹊径,别具一格,特别是册页之三和十二,以半俯瞰的视角来浮身已有寄寓,一室之中寻得一处清凉,宛在幽谷,老木寒泉,风声飒飒,漱雪天地,有遗世独立之古之气象,却融入了今之视角,在“古”与“今”的融合与超越中给出了回答。
牛朝喜画雪景,也善画雪景,他画中的冰雪之气并非来自绘画主题,而是来自内心。冰雪意谓人的天性纯粹不染,是君子品格的高洁空净。保有冰雪之质,人便能在利欲面前保持冷静,在凡俗尘世寻得清凉。而冰雪之画,直接以寸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呈现天地之本性。
(文/皮佳佳,广州美术学院教师)
(来源:北京画院编《点画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画家简介
牛朝,字弈樵,又署一樵,斋号松吟草堂。1967年出生于陕西吴堡,少喜画事,以《芥子园画谱》、唐子畏法入径,后研习历代诸家,尤喜流连于吴门、新安画境中,广涉粗取,参以自家胸臆,始略有所会。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