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0-27 09:43:07
听新闻


就中国人物画创作现状而言,近年来,无论在题材选择还是画法开拓上,都较以往更为丰富和多样,这不仅得力于开放、宽松的创作环境,也得利于画家开始将创作的着眼点放在了绘画本体上,放在了画法探究上,绘画从以社会学为考量尺度的迷惘中,终于回归到以艺术学为衡量标准的画本位上,它使得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出现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但是,以往的思维惯性和先天不足的师承仍然左右着画家们的观念和手法,积重难返的老套路仍然充斥在许多画家的作品中,使人在观看此类作品时,恍惚间好像回到了不愿再回忆的过去。看来,并不是社会背景的宽松,以及创作环境的自由,就能造就出标领时代的好画家来。在此种情形下,画家若不花大力气钻研传统,增强文化素养,是难有所成的,充其量只能成为什么题材都敢画,什么损招都敢用的鲁莽“画家”。他们忘记了,绘画是一种文化行为,是以人文手段来抒情达意,并不是胡涂乱抹、连喷带吐的本能发泄和任意而为。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战士》十届美展获奖作品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香巴拉并不遥远》

面对物象和题材,无论画家激动到何种程度,都要冷静地选择一种人文方式和恰当的形式来处理画面,因为画面才是画家创作的真正对象,以往的老套路就是没有搞清什么是创作对象,而误将实物当对象,始终在具象和抽象的漩涡中打转转。

好在面对人物画创作现状,已有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有所觉悟,并以认真的学识态度和扎实的绘画功力努力改变着人物画创作的浮躁现状,画家王伟就以踏实的画学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 《幽谷梵音》

近十年来,王伟的人物画作品,以坚实的造型功力、厚实的笔墨韵味、扎实的画法运用、朴实的绘画风貌引起了画界的注意。王伟的作品中不仅重视人物生活气息的刻画、以及人物关系和神态的自然展现,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将绘画重点放在解决画面问题上。在他看来,人物画创作并不是把人物组合在一起,把表情描绘出来就行了,而是在画人的同时,更要考虑笔与墨、色与墨的矛盾统一,把用笔的抑扬顿挫、用墨的干湿浓淡作为绘画因素来调配,同时也要思考色块与墨块、以及人物整体轮廓与局部几何体的形式对比关系,只有这样才可能画出一幅生动传神又不失中国画笔墨精神的好作品来。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 《吐鲁番的俏婵娟》

中国现代人物画体系,实际上是按照徐悲鸿、蒋兆和等老一代画家的思路建立起来的,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学经世致用和写实功能,也就是说,题材的现实性和手法的写实性成了绘画的核心。应该承认,老一代画家所构建的绘画框架,也确实为传统人物画的现代化转换起了积极地推动做用,也影响了一大批年轻的人物画家,这些人后来成了中国现代人物画坛的主力军。但是,随着蒋兆和的去世,中国现代人物画在文脉上就有些后继无人了,出现了一个断层。这个断层的出现,一方面是现代人物画有先天的局限性硬伤,另一方面是由于西方现代画艺术思潮的冲击使有些画坛精英乱了阵脚,失去了文化自信和定力,去搞那些他自己认为很重要、却对中国人物画发展无益的所谓“创新”去了。此外,这些“主力军”中的一部分人越画越差,还有一些颇有才华的画家英年早逝,也为中国现代人物画断层的出现雪上加霜。基于以上原因,当时代的发展非常有利于绘画创作时,人物画画坛却群龙无首了,由于缺少权威的鼓动和引领,中国人物画当代发展出现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春光媚 》

值得庆幸的是,当代人物画坛已有了许多“先知先觉”的前辈,他们不仅仅停留在物象的描绘和形式的搬弄上,而是将探索的触角伸向了绘画本体和绘画语言中,并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影响了像王伟一样的年轻一代,是中国人物画创作又出现了繁荣景象。

就实而言,在中国人物画繁荣的表象下,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因素,许多画家是为了参展而画画,为了证明自己的画风独特而机械、生硬地玩弄一些花样,打上一些记号,并自以为有了自己的风格,也似乎在其他画家画风的缝隙中找到了存身之地。但是,当我们冷静地思索一下就会发现,这些画家彼此面对时,好像都有着画风上的差异,而面对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笔墨内涵时,他们一下子就变得苍白无力了,时下许多人物画作品之所以不耐看在很大程度上是只注重花样不重内涵,只重形象不重笔墨惹得祸,缺少了笔墨语言的主体性和时代精神的总体性,这可能是制约人物画当代发展的一个障碍。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绿荫》

身处此种大环境之中的王伟,深知画画不是画东西、画物象、而是画画面,画中的人物只是他抒情的载体,而非情感本身。因此,王伟在深入生活、大量写生的同时,更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笔墨语言的探索上,因为有了表现语言,才可能表现情感,不然仅是情绪上的一种扰动和宣泄。

王伟十分注意画面总体和人物外轮廓整体的把握,使人物轮廓的整体和画面总体相呼应,尽量让作品中所有的因素都发生有机联系,不枝不蔓,画中物象好像自然天成一般。通常来说,人物画是依靠人物动态和神态的刻画来完成形神传达,因此,有些画家便误认为人物形态越奇特越好、人物神态越夸张越好,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把人物姿态画得似乎超出了人的极限,过分强调人物的喜怒哀乐,尽量把人的表情细致的描画出来,最后成了一张俗不可耐的“看图说话”。王伟在处理人物形态上,并没有过分夸张动势和表情,而是让人物保持一个度,弱化外在的表情,这样就为人物和画面增加了静穆之气,将人的视觉引向了人物的内在精神上,扩大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对色与墨的团体运用是王伟的拿手好戏,无论是小品还是巨制,他都能出色的用“团块”解决画面的经营问题。我们看到,王伟的作品很讲究几何形的对比关系,强调响亮的大对比,画面中黑与白、线与墨、色与墨的统一,都是在大对比矛盾中完成的。为了不破坏大的对比关系,王伟很注意“团块”中的运笔走向,尽可能不让小笔触去干扰大“团块”,以“小”的服从“大”的,在大关系中求小变化。因而,王伟的作品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无形中为画面增加了耐人寻味的可读性。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陕北老汉》

笔墨的现代性,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花鸟画,都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王伟在创作中并没有简单地先勾一个人物轮廓和服饰界限,然后涂点墨、着点色就算完事,而是着眼于线面的转换,并把笔墨施展在符合视觉感受的空间里。此外,他还要照顾笔墨和体积结构的矛盾统一,既保留笔墨的相对平面性、独立性,又不失人物体积的空间深度。也就是说,他作品中的空间营造并不是完全依靠素描关系来完成,而是素描于笔墨"同舟共济”的结果。王伟在他的作品中,往往是先制造矛盾,再去解决矛盾,如单线勾勒和泼墨挥洒;积染细致的面部和宽笔粗墨的服装,都被他巧妙地寻找到了过渡地带,而使画面浑然一体,绝无不和谐的造作之气。

时代文化的发展给画家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施展空间,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也依赖于年轻一代,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更需要具有“真功实能”的画家去扎实的努力和钻研。我们有理由相信王伟会不辱使命,中国画当代发展的重担也将落在年轻一代画家的肩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王伟的艺术探索之路还很长,任务还很重。

文/ 张桐瑀,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王伟作品欣赏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藏族阿奶》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葫芦娃》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幽香》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风散墨花香》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佳人》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忆江南》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秋天的女孩》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只待蕊珠一时开》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清扬婉兮》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林风眠》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黄宾虹》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何香凝》

(来源:艺林文苑)

画家简介

远看很整体,近看有“东西”——王伟作品中耐人寻味的可读性

王伟,1955年生于山东青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水墨画院学术委员会专家,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画院签约画家,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观画院创作委员会专家,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一级美术师。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