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图像泛滥的时代里,方向的“人间山水”探寻到艺术终极意义的方向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0-25 08:50:03
听新闻

【摘要】方向作品中的“人间烟火”味儿,是方向探索城市山水的新方向。从传统山水、田园转向现代都市,既是艺术家跟随生活进程而在题材上的自然选择,也是应对绘画当代性的一个重要策略。方向以一种相对冷静、客观的心情体味都市的一切,不再停留于城市灰暗、冰冷、疏离以及巨大的压迫感,他表达的是自己这一代人对于现代城市的情感与认同。充溢画面的沉静、镇定、从容,描摹出都市生活中的“人间烟火”,寻找在城市山水中安住的精神归宿,呈现出当代人尤其是当代中国人追求“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精神境界,也让他的都市题材创作有了自己全新的面貌,开拓出一个崭新的方向,并由此呈现出鲜明的当代性。在图像化数字化时代,他的艺术以心手相应的方式,探寻生命的终极意义,朝向艺术的未来方向。

从客居到安住,从题材到内容,从笔墨到色彩,方向用了10年多时间,把世界上规模最大城市之一的北京,转化为他笔下的人间山水。

玫瑰红的礼花绽放在黑色的夜空,胭脂红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天安门城楼被玫红色的朝霞围绕,故宫角楼、树木、花圃、云朵被红色色系一一点染……展厅里仿佛被温暖照亮,放眼望去,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摩肩接踵的都市人流、密密麻麻的城市建筑,全部笼罩在一股人间烟火之中。是的,人间烟火味儿,是这次展览给予我的第一印象,也是带给我的意外惊喜。

“人间山水”展览,是中国画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大道不孤”系列邀请展之一,也是方向到北京10年后的第一次个展。画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尤其是2022年集中创作的“故宫”系列,把艺术家对都市的感受聚焦到故宫这样的题材上。展览以“人间山水”命名,具有多重含义。其一,都市不是自然的山川,而是人造的风景。将之比作人间山水,是现代人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气魄与能力,早就把一座城市建成山川河流一样的壮阔;其二,无论这样的钢筋水泥的丛林如何令人生厌,现代人也不得不接受生活在这里的事实。对于50后、60后来说,都市就是我们生活的人间。其三,现代人的生活场域已经扩展到自然山川的远方,画的是都市,用的是“山水”,也对应他中国国家画院山水所所长的身份。所以,他用“人间山水”来作为本次展览的名称,非常有意思。10年,其实至少是20年,他放下了,想通了,在城市里安住了心。

说惊喜,是因为方向近年来的创作很少用色,我所看到他参加各大展览的作品,大部分是水墨,偶尔极为克制地用些许色彩稍作点缀。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的运用也曾经达到极致,自文人画兴起,水墨画的地位越来越高,以至于色彩丰富变成了民间艺术的趣味,唯有墨分五色才算得上极致高明。但其实方向是用色高手。生长于花草繁茂、色彩斑斓并且留存着丰富传统文化的广东汕头,求学于关山月、黎雄才曾经任教的广州美术学院,方向最早受到关注的作品就有着极为丰富的色彩。其在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简直就是色彩的交响乐,有着民间漆艺般的厚重或瓷版画的清脆,显得斑斓而又和谐;他画中描绘的小城随景,或是街巷或是山村,色彩如同水洗一般透明、淡雅,有着林风眠的色彩味道。谷雨,丰年,山歌,醉眠,他画出了日渐富裕却充满着人文积淀与传统的岭南生活,尚未被水泥森林所覆盖,遗留着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之前的最后牧歌。因此,他的早期作品,每一幅从画面到题目,都让人感受到诗意,感受到艺术家内心的从容闲适。

图像泛滥的时代里,方向的“人间山水”探寻到艺术终极意义的方向

图像泛滥的时代里,方向的“人间山水”探寻到艺术终极意义的方向

图像泛滥的时代里,方向的“人间山水”探寻到艺术终极意义的方向

图像泛滥的时代里,方向的“人间山水”探寻到艺术终极意义的方向

图像泛滥的时代里,方向的“人间山水”探寻到艺术终极意义的方向

图像泛滥的时代里,方向的“人间山水”探寻到艺术终极意义的方向

图像泛滥的时代里,方向的“人间山水”探寻到艺术终极意义的方向方向《云水之间》纸本设色 123cm×500cm 2007年

2000年之后的10年,方向在原有题材、内容和风格上继续拓展,在各种主题性展览中获奖,赴各国各地举办个展。2007年,他创作了《云水之间》,成为他这一时期广受好评的代表作。在这件作品中,他把泳池建在了自然山水之间,再用缆车把山上的自然风光与山下看不见的城市连接起来,内中深意溢到画外,延伸了画面所构成的世界。精神与身体分离,总是生活在别处,这既是现代人真实的生活体验,也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感觉。这是他艺术转向的一个风向标。

绘画的当代性,是他这一代艺术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不同的艺术家有着不同的应对策略。从田园转向都市,既是艺术家们跟随生活进程而在题材上的自然选择,也是应对当代性的一个重要策略。2010年,方向调到北京,随后离开汕头,离开舒适的广东生活,定居北京。一个在岭南生长的艺术家想要适应北京的生活,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何况此时的方向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猛然间进入超过2000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个人生活、工作、交往环境的巨大改变所带来的压迫感,是属于他自己的个人感受,呈现在他笔下的,则是故意反其道而行的刻意求新。他放弃了自己擅长的色彩,开始探索单纯的水墨,对应着钢筋水泥的刻板城市印象。色彩从来就不只是服务于造型的点缀,或是营造美感的装饰,色彩原本就是内心情感的最直观的外化。伴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现代病遭受猛烈批评,印象派对于蒸汽机车的热烈歌颂和丰富色彩,经过现代派、后现代派及当代艺术的解构、重组,早已转向其反面,城市变成了灰暗、冰冷、疏离以及巨大的压迫,似乎只有瓦尔登湖畔才是理想生活的模板。没有色彩的水墨,繁忙密集的都市里没有感情色彩的人流,就是内心情感的真实外化。方向把都市的题材扩展到生活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主题性创作,他跟随自己的脚步,画自己对于都市的生活感受,也画都市中人的生活经验。

图像泛滥的时代里,方向的“人间山水”探寻到艺术终极意义的方向方向《角楼》纸本设色 180cm×196cm 2022年

但是,方向的所有作品,看似也用写实手法,作具象的描摹,但却都是他创造的幻象,是都市幻象,也是人生幻象。绘画,本就是把三维空间里的物象转化为二维,在方向的作品里的空间、布局、景物,非常复杂,非常真实,看似一切合理,但你根本走不进去,好像绘画版的《盗梦空间》。他就隐在这些作品之后,观者跟随他的视线,仿佛上帝视角般无所不在。方向的这种生活体验,当然也来自当代科技的进步,人似乎无所不能,甚至变得狂妄和自大。确实,相比古人,宏观到“千里眼”也看不到的月球、火星,微观到能看见一切古人看不到的微尘颗粒,也因此,绘画再也不可能仅只用古人的方法观看与表达。

如果不是一定要西方的“当代艺术”概念来框定当代中国艺术,我理解的当代性,就是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工具、材料、技法、形态去表达对于当代生活的感受。当中国改革开放再度打开国门,彼时彼刻的西方当代艺术,因为工具材料的变革更直观、更多元、更巨大,造成的冲击也更强烈,因而中国艺术家们更为关注的是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当代艺术的反叛态度。他们吸引借鉴甚至直接模仿、借用,把西方的当代艺术奉为圭臬,把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当作了艺术本身,而忽略了这种表达同样源于人对于当代生活的感受,忽略了表达方式与表达对象之间的同一性,忽略了西方当代艺术植根于西方的土壤,面对的是西方的问题(当然也有全世界共通的问题),也因此忽略了人的情感的共通性、稳定性是更基础的部分,转而关注惊世骇俗、小众边缘,并因为艺术的“凝视”而使得边缘成为潮流。随着全球化、互联网、数字化的全面到来,一方面,西方当代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使得“艺术”堕落为资本的玩偶与大众的狂欢;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崛起推动中国人重新找回文化自信,也促使中国艺术家们有底气、有勇气站上世界艺术的舞台。当反叛也被反叛的时候,包括中国艺术家在内的各国艺术家持续发声表达自我的艺术观念,西方当代艺术的概念也在不断深化中悄然发生着改变,当代艺术也逐渐回归到观念与情感的表达,世界艺术版图出现了新的面貌。从这个意义上说,方向绘画的当代性,正体现于他对都市生活感受不断反思、不断追问的深刻性。

图像泛滥的时代里,方向的“人间山水”探寻到艺术终极意义的方向方向《浮云》纸本设色 245cm×123cm 2022年

对于艺术家来说,有观察、有思考、有感受是一回事,如何把心象落到纸面,转换成可以“看得见”的视觉形象,则是另一回事。技与道的关系探讨了几千年,没有“技”的支撑,“道”无处依托。对于中国画的当代创作,继承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一个有责任感、使命感的艺术家,从前辈手中接过中国画的火炬,总要往里添薪加柴,让火炬烧得更旺。方向说,“传统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枷锁,而更是一条底线,一个参照系,一个可以不断提供给我去超越自我的有力支撑”。在他的绘画中,从传统笔墨、色彩,到横幅竖幅的纸张大小;从山水画的题材到都市生活的全新内容,他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中国传统山水画长卷,被他用来描绘游览普吉海岛的全过程,充分运用了中国绘画中的时间性,408厘米的长卷,从游船码头到山洞探险,从城市建筑、树木,到街边行人、水果摊、咖啡店,就连店铺中询问客人点餐的侍者,也依稀可见。拉游客的三轮车,酒店的双层露台,从左到右,从右至左,皆可细细观看。而作为最显著的特征,现代都市的高度,也刻意被他拿来创作了诸多窄幅竖高的作品,并且成为他的图像特色。在247厘米、甚至360厘米的画幅高度中,层层叠叠的景致,如摩天大楼般高耸,平视、俯视、仰视还不过瘾,干脆坐着热气球,或者是爬上一架空中楼梯,甚至是在高楼顶上再搭又细又长的架子,在战战兢兢中把都市景象尽收眼底。

在全新题材内容的开掘过程中,方向的笔墨技法自然而然地发生着变化,黄果树的瀑布、旅游景区的岩洞,不断丰富着他的技法与表现。历经10年,从都市边缘残留的诗意,到真正进入北京,将可游可居的自然山水转换为当代都市水泥钢筋的车水马龙。10年后,他终于安住,用的是叠罗汉的平衡技巧、登天梯的半梦半幻。艺术家眼中的都市不再是批判眼光中的光怪陆离与水泥丛林,代之以现代都市中重新发现的美感与美好,虽然也仍有犹疑,但充溢其中的沉静、镇定、从容,那种对都市生活重新建立起来的自信,那种在城市山水中安住的精神归宿,呈现出当代人尤其是当代中国人追求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精神境界,也由此让他的都市题材创作有了自己全新的面貌,开拓出一个崭新的方向。

今天的我们无论如何热爱自然,也只能坐在有空调的房间里隔着玻璃欣赏自然的美景了。回不去自然,把都市当作家园,需要有温情与希望。也因此我欣赏方向画作中的那些玫瑰浮云,喜欢在都市生活中的人间烟火之气。当然,这些情感和情绪,还有些生涩,现代都市的新形象还不是那么清晰,还可以有更多情感、智慧、希望,还需要有更精妙的表达,从技法技巧上,从笔墨色彩上,还可以追求更好的艺术效果。一方面,绘画要有内涵,有灵魂,有深度厚度,只有在这个意义上,笔墨不等于零。方向的探索是对的,尽管有时候还不够有效,还没有完全达到他所追求的效果,例如在处理山石、溶洞特别是大山的内部结构等,当他希望挖掘别人没有投射过的视角时,笔墨的概括性还不够,表达还不够精准,个性还可以更加鲜明,还需要不断努力探索,终至于达到提炼为笔墨程式的程度。另一方面,我也希望看到他在色彩上继续前行的作品,不要担心用色过多不够当代,在通俗、媚俗与大雅大俗中寻找边界。我欣赏他的这段话:艺术史上最令我心灵向往的那些作品,都是艺术家将人文情怀倾注于日常景物,经过提炼、概括,将平常场景转化为境界场景,从而赋予平凡事物以不平凡的文化内涵。方向正在向着这个以绘画表达都市人文关怀的方向探索,并且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图像泛滥的时代里,方向的“人间山水”探寻到艺术终极意义的方向方向《景山前街》纸本设色 180cm×192cm 2023年

我不敢说读懂了方向。我看不见他的心灵,只看见它投射出来的影子——他的艺术作品。确切地说,我是从方向的画作中读出自己——同为都市人、同为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观众的感受。这不正是艺术存在的价值吗?在短暂的人世间,去探寻心灵的内在风景,去寻找“他人并非地狱”的慰藉。图像化数字化的时代里,绘画何以可能,艺术何以可能——指向艺术的终极目标,是我们需要追问的问题。从浅层次来说,绘画与图像、与数字虚拟的区分,首先在于绘画始终与手工相关,通过心手相应的劳作来将心灵图像外化为视觉形象,由此,绘画不能操纵机器甚至由机器完全替代,绘画本身,是抵制人的工具化的最有效的方式。更进一步说,图像化时代,也很快不再是讨论的重点,因为手工绘制与机器绘制的效果已经无法区分,人手比不上AI,这样的前景指日可待。随着AI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当下的问题不是取代绘画的问题,而是机器取代人本身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与机器抗衡的是什么?是情感,是人文关怀,是我们每一个易逝的肉体的短暂存在。而艺术,就是心灵投射的影子,是情感凝聚的结晶,是彰显每一个独特个体存在的有效方式。艺术何以可能?这个追问提醒我们,探讨艺术的本质,人的本质,超越短暂,超越肉体,追求永恒,这种探讨不是过时,追问本身就是意义。

艺术不可替代的终极价值就在于:透过艺术,看见心灵,将短暂易逝的情感转化为可以感知的存在,从而实现人自身的存在价值。

方向,找到了探寻艺术终极意义的方向。

(文/徐涟,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副院长

(来源:美术杂志社)

画家简介

图像泛滥的时代里,方向的“人间山水”探寻到艺术终极意义的方向

方向,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