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公益讲座”在济南举办,姜寿田谈八十年代书法启蒙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0-25 08:29:27
听新闻

2023年10月17日15时,由姜寿田教授主讲、吕金光教授主持的“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公益讲座”,在泉城清欢文艺空间圆满举行。九三学社委员艺术评论家马全甫、济南大学博导王书峰教授、菏泽学院书法系副主任杨刚亮、山东财经大学副教授高远博士、清华大学博士成海明、聊城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曹文广等业内学者,以及来自山东艺术学院等高校书法专业的研究生,聆听了姜寿田教授的精彩演讲。

“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公益讲座”在济南举办,姜寿田谈八十年代书法启蒙

本次讲座主题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书法启蒙与文化/审美思潮》 ,姜寿田教授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化启蒙为切入点,讲到实际上八十年代的文化启蒙是一个新的中西文化融合的过程,它不仅包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同时包含着我们对西方现代文化、人文学术思潮的引进,用西方的视野来审视传统文化,反思当代人文学术的生存状态,包括书法的存在状态。

“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公益讲座”在济南举办,姜寿田谈八十年代书法启蒙

从晚清民初以来,中国文化的转型就已经开始了。近一百年,是中国文化融入西方现代性的过程,或者说是用西方现代性的观念来对中国文化进行转换的过程。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中西文化的剧烈冲突,分成了不同的派别:八十年代文化界三分天下,第一是保守主义者,第二是激进主义者,第三是马克思主义流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实际上是重新启蒙的时期,重新转化文化的时期,是历史性、革命性的大转变。八十年代形成的方法论热、文化热、美学热、书法热,这几个热潮都是紧密相关的,都极大的推动了中国文化学术上的发展,使中国文化走向了开放和多元的时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新启蒙,实际上是人道主义的启蒙、主体论的启蒙、人性的启蒙,所以才有了像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存在主义作为哲学问题,最终是人的问题,是人与这个世界相处的问题,或者说是人在世界上的地位问题。西方哲学史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再到康德,用理性主义遮蔽了人的存在。在理性支配下的科学的无限的发展,现代性一直发展到后现代性,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达到了无限,从这个点上,现代性构成了对人的统治。现代性的问题对中国文化和书法来说,从更高的层面提出了更为复杂的挑战。当代还处在现代性的进程中,中国文化的转型到现在并没有完成。所以要回到传统文化当中,从上层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现在中国的文化活力来自两点,一是反思,以退为进,退守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所谓的国学热。第二个就是往前走,学习西方的开放和多元。这两点都需要文化的创造,从中国古典文化中发掘提取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然后创造出新的体系,这个体系是含纳古今的,是包含现代思想的,这才是真正的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的转换。

姜寿田教授最后给予当代的年轻学者一些建议,认为我们在学术上应“文章合为时而著”,要关注中国书法,现在中国书法到了一个关键发展的时期,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书法发展了四十年,这其中经历了很大的思潮的流变,当代书法的发展,有一些是正确的,有一些是需要反思的,有一些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比如书法学科建构的问题、书法理论批评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书法理论,包括传统技法,以及我们之前谈到的筋骨论,实际上都是对中国传统书法技法的一种认识,所以我们需要全面的从理论的、文化的、美学的高度去反思中国书法,反思中国当代的书法创作,让当代书法理论面向现代性。中国传统文化的转换应该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到西方的文化,再从西方文化转换回中国传统文化,穿越西方回到中国,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

“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公益讲座”在济南举办,姜寿田谈八十年代书法启蒙

讲座结束后吕金光教授总结,应该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的转换,从思想精神上来指导传统文化,尤其是书法的发展要有理论的高度。八十年代文化热一直到现在,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产生的火花。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西方文化的一种逻辑上的整合,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的逻辑关系。所以我们不能说西方什么都是好的,比如当代艺术、行为艺术。离开书法本体的元素,那一切等于零。我们应该整合西方的哲学思想,然后打通当代书法的理念。

“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公益讲座”在济南举办,姜寿田谈八十年代书法启蒙

最后同学们向姜寿田教授提出了一些问题,姜寿田教授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同学提问:书法之前都是依托文化,再到纯视觉艺术发展的,在今天又是以怎样的一个思想去构建现代的书法,以及我最近在看建设书法学科的书籍提到美育,那么美育对当代书法的影响和意义又是什么呢?

姜寿田教授回答:中国书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是一个纯粹的视觉性的艺术。它不会因为受到西方的影响,就变成不需要文化支撑的艺术,最后变成一种纯粹视觉的东西。中国儒家强调修身,修身是人的立身之本,道家也有一套崇尚自然的体系,所以说建立在中国的美学是生命美学。而且每个书法家出身不一样,经历的不一样所以对书法的理解不一样,书法家还有他感性的一面,他的所有的学问都要转化为性情。特别写大草的,强烈的情感就是情本体。所以说书法家的学术要转换为性情,这也决定了书法不可能是纯形式的。至于说美育这个问题,美育它是属于培养小孩启蒙的。它和书法家关系不大。当然也极大地推动了书法的普及,在小孩当中就建立书法的审美。现在国民艺术审美能力还是非常低的,所以通过书法进行审美的普及教育也是非常好的。

同学提问:在80年代文化热潮背景下,特别是在书法领域,比较突出的是书法社团的大量出现,比如说81年中国书协的成立,陆续到各省市级书协的出现,再到87年沧浪书社的成立,20世纪初期,中国文化受到这种被动的文化输入,所成立的像上海书法研究会、标准草书社,这类书法社团组织的产生,是否能够归功于文化热潮的发展,还有它们在各自所存在的时代,存在的价值以及历史意义是相一致的吗?

姜寿田教授回答:纠正一下你说的标准草书社不是80年代,它是民国时期,包括书法研究会是60年代沈尹默在上海成立的,沧浪书社是八十年代产生的。这些社团是不同的类别,不同的层次。在现当代书法史上也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和推动作用。关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他对于标准草书的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有学理上的错误,草书是不需要标准的,而且这个标准在历史上早就建立了。于右任的标准的草书,简化的已经不是草书的结构了,在当时是建立在一种服务于社会实用化的前提下,是为了快速书写而产生的一种标准,虽然他最后失败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现在写现代书法史都会提于右任一笔,而且会作为一个专题去研究。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获得了历史的影响。至于说沈尹默的上海书法研究会,是复兴海派帖学而产生的。沧浪书社主要是一批研究的人员,比如白谦慎、华人德,这些学者经常聚会谈点有价值的问题,沧浪书社算比较有价值的社团。

“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公益讲座”在济南举办,姜寿田谈八十年代书法启蒙

同学提问: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及西方文化思潮涌入,传统与现代剧烈碰撞大环境下,在当时引起文化热,在这个背景下掀起了一股批判传统的风气,但是作为传统文化内部产物的书法,在80年代开展的非常火热。我想问一下在80年代,与儒学的关系在那个时候具体的表现,以及它发展的内在动力。

姜寿田教授回答:这个碰撞,是二元的价值对立,甚至说是反叛性的冲突。但是文化有自身的定性,它有这种价值之间的一种张力平衡。就像先秦儒家和道家争论也非常激烈,儒家和道家在争论中不断的壮大,最后变成儒道互补。至于启蒙时期这种争论,恰恰在争论中,大家都认清了历史文化的真相,因为人们都会判断,如果没有争论,反而认不清楚,又怎么去建构21世纪中国文化?怎么去融合中西文化呢?卢辅圣说:“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离开西方文化,谈中国文化不行,离开中国文化谈西方文化也不行。中华民族经历了很多磨难,但中国文化百折不挠,是因为中国文化的信念,永远对人没有失去信心,活着就是希望,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韧性。

本次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公益讲座,姜寿田教授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对八十年代书法启蒙及文化热潮进行了阐述,参会人员热情高涨、聚精会神、认真学习。本次活动在清欢文艺空间圆满结束。

“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公益讲座”在济南举办,姜寿田谈八十年代书法启蒙(来源:山艺草研

艺术家简介

“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公益讲座”在济南举办,姜寿田谈八十年代书法启蒙

姜寿田,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书法导报》副总编,河北美术学院教授,河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获第三届青年理论家书谱奖,全国隶书学术研讨会二等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提名奖,第三届中国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曾出任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评委,第八届全国书学研讨会评委,第二届全国草书论坛评委。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