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意在“笔境兼夺”。风清气朗的国庆节,兴趣盎然地观赏了女画家徐境怿以“山水觅境”为主题的首次个人山水画作品展。尺幅不一的近百件作品,凝结了一位青年画家18年的艺术追求。
纵观徐境怿的山水画,雄视古今,纵横博览,格调清远,气韵浑然。其画风灵动而含蓄,画面生动而不板滞,用色绵糯而渲染无痕,用笔细腻而自然流畅。其内容或描绘祖国河山胜景,浓情深意,引人叹赞;或记录家乡自然风貌,切景着墨,无不添姿增色。
回忆创作心路,徐境怿谓之尊崇于“三师法”。师古人,师造化,师本心。
长期在故纸堆里临摹,临古人、学经典,是一切基本功的来源。画展中有一帧临习董源《溪岸图》的局部图,乍一看几可乱真。董源是五代南唐人,南派山水画的开山鼻祖,留下《溪岸图》等江南山水画的传世经典。另有一幅取意于李可染《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不同于原作以大量浓色朱砂点出的满目红山,代之则是淡淡然近大远小的红枫,也是意境不凡。夺睛之作还有笔意嫁接的《青山叠翠》,初看以为脱胎于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实则师法南宋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在我眼里,同样的有峰峦松柏青绿簇拥的山川景色,别样的还有金箔银箔挑染的天光云色。
举凡名家,无不从师法造化中得益。师古而不泥今,在求变中破平齐。其间展有4幅《两浙共富 山河竞秀》作品,皆为180cm×96cm尺幅,一气呵成于2022年。细看之下,泰顺高铁与廊桥辉映古今交通,龙游文化礼堂见证了美丽乡村的远景擘画,云河梯田则惊现桃花源秘境,而我最喜欢的是那幅平湖秋月,远山黛色水静波,令人遐思难止。类似作品还有2019年的《云山胜览》,层岩飞瀑响万山之彻,揽胜景之静。其构图精妙而合理,时而繁复,画面丰富,时而疏朗,通透空灵,看似不经意,实乃巧思运用,将长期探究心得在落笔之际绽放。虽廖廖数幅,似乎也折射2019年前后徐境怿之心境。
师本心,是将天地风物万般情境,以内心觉知付诸墨彩,于创作中独抒性灵。同样是山,《齐云玉虚功》以浑厚润泽壁面显示南方之山色,而《石屋洞天》大胆给出大量留白,并以坚硬陡峭之角刻画北方之山岩,体现出这位美女画家的果敢豪放。同样是《烟霞洞》,我见过多幅同题作品,但在展品中以藤蔓交错的写实“前景”来呼应拱型洞门的虚化远景,一瞬间给我留下较深印象。尤其是2020年创作的《一片烟笼十里陂》,仅见若有似无的天与云、水与峰,墨色若有似无,线条若有似无,无一棵树,无一个人,似乎宇宙万物混沌初开之气象。其实以我这样一位业余的书画爱好者,仅凭粗浅的素描、工笔画和书法体验,赏画尚且勉强,更无力评述。所有的观后之感,全凭直觉。非要形容出一个梗概,那只能说,第一感受就是形意舒适。
感叹于徐境怿的执着。其幼承庭训,深受军旅画家的父亲影响,养成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和坚毅的品格。难能可贵的是甘受冷板凳的煎熬,静心耕耘寄旷远,在中国美院累计求学15年,完成从本科到博士的修练。即使工作之初受到疫情影响无法写生,也保持旺盛的创作热情,以忆画手法完成12册《溪山卧游》,且有多幅作品入选全国展览。其时已为人母,更多困难叠加之下,可见是以通身精神赴之。
画展中尚有精品力作,不知何故未收录编印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公开发行的《徐境怿个人作品集》。那是一幅端庄凝重的黄山图,气势极磅礴,雄据画面顶端的是由中国美院教授戴家妙以《黄山赋》为题的精妙书法,珠联璧合,十分夺目。另有一巨幅之作,2016年与导师张谷旻先生共同创作,取景宝石山与葛岭交界处俯瞰下的西湖,云天、湖山、亭楼、树荷于一体,内有西泠印社,两米六宽,十米长,系G20峰会收藏,终不得见。
(文/王菊红)
(来源:杭州日报)
画家简介
徐境怿,1987年生于青岛,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并获博士学位。现为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国家艺术基金“新时代中国画”青年创作人才。作品多次入选由国家原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并获奖。
2021年《山泉有声》入选“浙东唐诗之路——全国诗画大展”。《红军争渡嘉陵江》参加“翰墨赞盛世 丹青颂党恩”中国佛教书画邀请展。
2022年 《灵山胜概》入选第四届“陆俨少奖”全国中国画展,《鹰击长空》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5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两浙共富山河竞秀》获“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2023年《溪山卧游册》入选“伯年国艺”——全国中国画写意作品展,《青山叠翠》入选第二届“学院——全国青年教师中国画学术邀请展”,《扶摇万里》入选“同源·第三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