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0-22 08:38:15
听新闻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

名称:

“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

地点:

周庄古镇(古戏台/中市街66号/中市街86号)

开幕式时间:

10月29日下午三时



这是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

诗写江南意 小桥流水情

美丽的地方总是带着乡愁

水乡梦乡 是心安处的故乡

保存着历史千年的文化脉络

青砖白瓦间描一笔江南古镇

摇橹船上 欸乃橹声

枕河而居 如画周庄


PART.1

缘起

光阴荏苒,周庄宛如一颗明珠,从默默无闻蜕变为风采绝伦之地。这座古镇被赋予多项珍贵赞誉,它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跻身国家首批5A级景区的殿堂。坐落于苏州城的东南,周庄古镇交织在昆山、吴江和上海三地之间,四周被静静的水系环绕。宛如自水中崛起的城市,水街城市,如此绝妙的布局与风景成就了周庄。

周庄的美丽深深吸引着无数艺术家前来,将这座古镇的风景点滴化为艺术之作。这些碎片化的艺术创作如拼图般完美嵌合,使周庄的形象愈加丰满、多彩、栩栩如生,以更多层次展现在世人眼前。

在这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大舞台上,杨明义先生是艺术传承的重要使者。他以独到的笔墨和灵感,将周庄的景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化为了绝美的画卷。每一件作品都透露出他对周庄特殊的情感和珍视,仿佛周庄在他的画笔下变得更加珍贵和独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在艺术之光中闪烁不已。

周庄是杨明义先生在1978年新发现的艺术创作土壤,来之不易。因为苏州周围的水乡古镇,在“文革”前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原来的水乡风貌,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已引不起他的创作欲望。待到了周庄后,原汁原味的水乡景色,让他重新得到了创作水乡题材的灵感。所以他一直说:“我从内心感恩周庄,感恩我的幸运,它成了我艺术上的挚爱和生活原点。”

1978年起,自杨明义先生第一次从周庄写生归来后,他激动万分,迫不及待地连夜创作刻制,并连续创作了水印版画《双桥秋雨》《水镇细雨》《小巷深处》《舟过石桥》《欢乐的假日》等都是以周庄为主题的作品。苏州文坛之主陆文夫老师看了这些作品后特别赞赏,用杨明义先生的水印版画《小巷深处》作为他文集中的重要插画,并把这幅作品一直悬挂在他书房之中,直到他去世。这幅刻画周庄太平桥前的小巷画面,后来又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家画廊里作为重要的展品进行展览。

那幅描绘周庄的水印版画《水镇细雨》,在中国美术馆于2022年春天举办的“能见大义”个展中展出,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78年岁末前,杨明义先生经过反复构思,把他从周庄带回来的写生素材结合苏州周边水乡古镇的典型景色,综合起来创作了“水乡节日”主题的中国画,画面宏大,刻画各种人物近三百人,被美术评论家称为“当代的《清明上河图》”,在苏州、南京、北京展出,获得各界人士的好评,后来又在拍卖场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水乡节日》

杨明义先生用从周庄得来的素材又创作了不少水墨画,这些作品2001年在香港隆重展出,由吴冠中老师为画展题字“杨明义画周庄”,在香港宣传了水乡周庄,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2002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杨明义先生的画集《水墨·水乡》,由陈丹青撰写前言,并在江苏美术馆举办画展,展出了许多以周庄为题材的作品。

2004年杨明义先生为黄永玉老师家乡凤凰古城新建的“玉氏山房美术馆”创作了《周庄烟雨图》,得到了黄老师的称赞。

2006年杨明义先生创作了《江南百桥图》,内有描绘周庄古桥景色的作品52幅。2008年为《绝版的周庄》一书创作插画,该书获评“最美的书”。2008年杨明义先生创作的《水乡瑞雪夜》,以周庄原型建筑为题材,入选法国卢浮宫国际艺术沙龙展览,并获法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特别独立艺术家”大奖,后作品由杨明义先生捐赠给苏州博物馆收藏。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日出东方》 


PART.2

展览

“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充分利用古镇沿线建筑、水巷空间的植入,以古戏台和源丰顺酒作坊为首尾呼应的时空节点,分为杨明义影像文献展、(凌听)声音记忆博物馆、小镇艺术客厅三个空间单元,搭建并展开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时间线、多形式的杨明义艺术作品展览。

01

杨明义影像文献展

地点:周庄古戏台

这里是艺术和历史的融合现场。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

古戏台内,以影像和文献资料展出为主,集中梳理和展现杨明义先生几十年的创作中记录周庄、写生周庄,以及他与文化艺术界名人交友往来的文献资料和部分描绘江南水乡风物的绘画作品。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

02

(凌听)声音的记忆博物馆

地点:中市街66号 

声音的记忆,记忆的声音。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

艺术家们在周庄采集日常生活的声音、自然的背景音、昆曲演员的演唱、杨明义先生与朋友们的对话、现代流行音乐的片段,形成一个关于周庄的声音记忆作品,让周庄以一种更加鲜活的方式与当下和未来接轨。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

Tips:(凌听)声音的记忆博物馆目前在设备调试中,暂不对外开放,后续开放时间以现场公告为准,敬请期待!

03

小镇艺术客厅

地点:中市街86号

“站在未来看过去”,一处炽热的艺术打卡地。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

未来美学风格与传统水乡建筑风格的在此碰撞,形成一个文化展示空间、一个新媒体艺术空间和一个美术馆,展示着杨明义先生的绘画原作和江南水乡画作的数字影像。

本次展陈设计充分考虑作品与空间的互动效应,运用人工智能、互动投影等装置输出艺术家的绘画作品、生活声音等,充分调动起观众在不同层面的观感。


PART.3

后续

从一九七八年至今,已整整过去四十五周年了,周庄的快速发展所呈现出的美好明天和未来激励了每个人,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昆山市周庄人民政府举办“再回周庄”画展和艺术空间的构建,同时出版发行了由吴冠中题名的“周庄身世”集册,收集了四十多年前杨明义先生多次拍摄的周庄老照片近四百余张,温故知新,这些照片和图文将展示我们新时代里周庄古镇不断向前的风采和美好前程。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70年代末的周庄古镇 杨明义摄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70年代末的周庄古镇 杨明义摄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70年代末的周庄古镇 杨明义摄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

周庄闲话

周庄这一颗江南水乡的明珠,经过了我们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洗礼,不断闪发出它迷人的光芒和魅力,从我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至今已差不多有45年了,这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却给水镇带来了无限的生气和骤变。而“周庄”这个响亮的名字,以前却根本没有听说过,在1976年10月,党中央宣告文革结束,我们开始了正常的创作工作,我构想创作一幅水乡人民在欢庆节日的日子里,用热烈又舒畅的气氛,以典型的江南水乡作背景的大作品。又去跑了几处水乡古镇,却引不起我的画兴,因为许多古镇由于小工业的兴起,改建而破坏了许多原汁原味的古建筑,使旧时的水乡风貌弄得不伦不类。在一次偶然的午饭后,我在苏州博物馆的一位刚退休的人员办公桌上的玻璃板下,看到一张被湿气沾住了的老照片,拍的是很典型的江南水乡,白墙黑瓦,古老房屋和小桥流水,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立即把它用速写本描绘了下来,后来到处打听,终于才知道照片拍的地方叫“周庄”。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了这四面环水的古镇的名字。

我这个人心急,在下一星期天即去南门轮船码头,买到了去周庄的船票,从清晨五时半出发,到中午十二时余才抵达,途中要经过好几个湖泊,漳水圩、白蚬湖、澄湖、淀山湖等等,才抵周庄,我只身一人携带了用惯了的“珠江”单反相机,还有两卷黑白胶卷、一本速写本,装在小挎包内,水路上浩浩荡荡,小火轮行驶甚快,但无奈停顿小码头太多,上上下下探亲访友的乡民,扛着拎着各种土产货物,要跨过船和岸边中间的大跳板,时后又接上了在小码头上等待着的旅客乡亲,才能开船离去,我在船上只有耐着心,好的是能欣赏水路上的景色,看湖上风帆扬起,风吹动掌舵人的衣衫,潇洒而气派,岸边时有见到正冒着烟的各种造型的土窑正在烧砖作器,水浪随着船沿岸边掀起的层层翻滚,时近时远,近时也会有遇到行驶中的小舟,被轮船行走时的水浪摇晃不定,船上渔民急忙用长篙牢牢撑入水中,以稳定船只的晃动,到了十二时三刻,终于周庄到了,我回头一看,怎么下船的连我一起只剩三人,其他满船的人应该都在途中上岸了,周庄码头上却站着好多人,带着行李物品等待我们这班船启程再回去外地和苏州。

周庄到了,却一下子变得寂静无声,另二位同行的旅人,也马上消失在附近的小巷中,孤独的我在哪里啊?是乡郊野外?还是世外桃源?眼前全是原汁原味的水国天地,突然,我不由自主地携着背肩挎包狂奔起来,快些去看前面那是一个全新的水乡世界。

中午静悄悄的,我连连神经质地按着挂在脖子上的相机快门,处处景色入画啊,但一下子又紧张起来,我仅带了两卷胶卷,还是特价便宜的过期黑白胶卷,真怕一下子胶卷被我全用完了,走进一条横街,街上的门板基本上都闭上了,开的店面很少,只遇到一片点心店,有两只小桌在内,前面是卖烧饼油条的炉子和油锅,桌上铁丝篓子中还有两三条过时的油条,懒懒的靠在铁丝架上,我顿时感到肚皮奇饿,不顾一切买下,三口两口吞下肚子。

跑上了周庄中心的富安桥,圆形的石拱桥,上桥前端左右两旁为理发店和裁缝店,内有一位带深度近视镜的老师傅,衣着异常整洁,在安静地裁剪衣料,寂静得只能听到裁布的声音,犹如回到了民国之时,上下桥的石阶均用几种质地的巨条石组成,让人踩上去感到厚重又平稳。桥下墙壁上有手写放映的露天电报海报和周庄招待所的指示牌,过桥向西,两边民屋夹成一条小巷,黑乎乎的走了数十步后,才露出天光,穿过小巷至空旷处眼前一亮,一望前面河道小桥,喔,这里原来就是我之前偶然在博物馆内见到的那张水乡周庄旧照样,正是摄影的此处,桥后是贞固堂,周围的白墙上面嵌着陶制绿釉色花窗格,看上去色彩和灰墙异常的协调。屋前为太平桥,再向前只见二桥相连,就是大家都称为的双桥,左边一圆拱形,右侧转角处是方形桥,拱桥边上均架石条,可供行人坐下稍歇。景致甚为优美,处处入画,几年后我介绍并陪同陈逸飞去写生摄影,他画成“故乡的回忆”一画,此处为作品之原型处。

镇西边河畔停泊了许多小渔舟,架起竹竿,晒网,修补渔具船只之地,亦有不少木舟集中在此,犹如一个小小的渔村,一听全是外地口音,他们来此在周庄鱼米之乡谋生,优哉游哉。向西南有一座桥,上桥前有筑一过街屋,造型优美,桥名“通秀桥”,下桥亦有一石围墙,都是我喜欢的景色。对面湖畔有一竹棚,置小桌竹椅,一桌一放,犹如一露天茶馆,亦有一位阿庆嫂类型之妇女在整理茶具,脚边放二只红漆木桶,古色古香,路两边的杂草被秋阳染成了金色,眼前的一切都美的真让你迈不开脚了。

第一次抵周庄,还有难忘的是东侧街道一小巷里,在敞开着门的一间小屋里,落地长窗前坐着一位执笔作画的长者,我大胆闯入和他聊了起来,才知道这位擅长山水画的画家正是大名鼎鼎的黄宾虹的入室弟子,他前在上海中国文艺学院受业足有四年,他长期悉心钻研宾虹老师的艺术,最终回到了他的故乡——周庄,默默地在传承黄老的衣钵,周庄镇上几个地方都能看到他的作品,我那晚入住的周庄唯一旅店,进门服务台后靠上楼的木梯右侧挂着一张大幅的迎客松画作,笔法遒劲,色彩厚重鲜明,右侧落款为“黄山迎客松,许南湖画于周庄”,上楼一排笔直的一间间卧室一望到底,室门对面是每一木窗间相隔的白墙,上面整齐的挂了许南湖先生的一排山水作品。

一九八五年时,我陪吴冠中老师去周庄写生,我们也去看了许先生,吴老师看了他的作品,应他之请,在他的一本山水集的封面题上了“许南湖山水画册”几字。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那次在镇中心处几棵老树下几间老屋中,只见有几位长者在阅报读书,右侧坐着一位小伙子,也在看阅书报杂志,我问他这是什么地方?答“周庄文化站嘛,我就是站长‘庄春地’”,他看我挎着相机画夹,也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苏州来的,我接着说,这里水乡人家的景色每个角度都是画,都好看啊,他摇摇头答,“我们这里又穷又苦,交通不便,没什么人来的,有什么好啊”。后来几年,他当上周庄镇的领导,在开发周庄发展旅游事业中起了极大的作用,成为周庄的一位有功之人。在一次的电视节目访谈中,他还讲到当年遇到我的这件事呢。

我第一次发现了这样好的水乡圣地,第二天回苏即去苏州文化局报告了钱璎局长,钱局长看我这样兴奋,说美协可以组织画家去写生,并且她也要去看看。后来我邀许多苏州、上海的画家们来写生,又给不少老师、画家朋友们写信,请他们有空来水乡周庄,不少画人都闻风而至,周庄也慢慢热闹起来了。后来陈逸飞、吴冠中、华君武、黄苗子、郁风、丁聪、傅小石等名画家,还有许多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的我的朋友们和同行们来过周庄后,都对周庄古镇赞不绝口,周庄从此名声大振,名扬世界,“东方威尼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是国宝”等赞声不绝。想不到,当年被淹没在江南无数小镇中的周庄,因为我要创作一幅“水乡节日”作品,我跑遍了江南许多处,最后却在周庄这样清冷的地方找到了灵感,找到了江南水乡的本来面目,这里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最令人感动、最让人难忘的水乡原型,因而我后来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画出了这一幅近三百人的“水乡节日”——这一场面宏大的作品,受到了大众的欢迎,被美术评论家称为是当代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许多周庄和各地的水乡建筑造型都在此作品中体现。

从一九七八年至今,已整整过去四十五周年了,周庄的快速发展所呈现出的美好明天和未来激励了每个人,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昆山市周庄人民政府举办“再回周庄”画展和艺术空间的构建,同时出版发行了由吴冠中先生题名的“周庄身世”集册,收集了四十多年前我多次拍摄的周庄老照片近四百余张,温故知新,这些照片和图文将展示我们新时代里周庄古镇不断向前的风采和美好前程。

(文/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

读明义师的周庄老照片

自照片发明,人忆及故人往事,总不免取出从前的照片,呆呆地看。抑或就因翻寻旧物,无意间发现了老照片,于是历历如见,猛然想起那一时、那些人、那份依稀记得的快乐——每幅照片拍摄之际,人活在当下,随时止步,随手拍摄。谁也不会认真想到:照片,提前预支了未来的怀旧,在未来成为孤证。

所谓未来的孤证,即待我们老了,曾有过的光阴,曾经相熟、相爱、相敬、相偕言笑的人,皆尽过去、消失,化为乌有,只剩发黄的照片。

历数明义师照片中的江南水乡,或因乡镇改造,消失殆尽,或因过度建设、人口暴增、环境污染等原因,面目全非,仅剩从前的地名。若去寻访而动问当地的路人,怕都不晓得这老地名了。周庄能够侥幸保存下来,实属难能可贵,也算是一种缘分吧。

记得1975年至1980年前后——那委实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多少历经磨难的中老年人回到原籍,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譬如画画,譬如短暂的出游,一时有恍然隔世之感。全国也好几年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单说文艺界,那些复出的名流不但恢复了生趣、名誉、地位,而且受到社会加倍的敬重珍惜,大有再生之感——这一切,今日的年轻人不能目击并体会了。瞧着这批照片,唯那几代的过来人,才是感慨万千。

明义师有心。那些年他才三十出头,人在苏州,对老文人与老画家格外敬重。沈从文、华君武、吴作人、吴冠中、袁运甫……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先后来过苏州,到明义师位于马医科十五号的江南旧宅下榻。承青年明义盛情款待,明义师亲自陪同这些老人前往苏南小镇,游览名胜,行至周庄,即席作画,度过了一小段闲适的光阴。

改革开放后,京城老画家接连南下作画,意兴勃发,那是另一番豪情了,殊可追念。但三十多年前的中国尚不发达,没有舒适先进的航班与高铁,没有五星四星宾馆,没有随行的私家轿车,更没有豪奢精良的高消费。诸位看,照片中几位画界大佬的装束朴素无华,与一般市民无异,旅途中的吃食落宿,也都简朴之至。然而他们笑意盎然,心情舒畅。而明义师所悬悬在念的周庄,也正是他在此时和众多老人共同留下美好回忆的一处世外桃源。倘若细细观赏他们当年在周庄留下的画作,不难发现,那正是这群老画家最开心、最投入、也最为成熟出彩的一批作品。

明义师家中,至今仍悬挂着沈从文、吴作人等老前辈赠予的书画,这在今日已是有价无市的珍宝。若打开私人家藏,更有许多当年老画家写给明义师的书信,满纸语气,如兄如弟,是当年长辈与晚辈相偕相知的佐证。其中最最珍贵的馈赠,我想,是明义师对那段在周庄度过的美好时光与故人的记忆。时至今日,先师一一故去了,明义师也步入晚岁,他已没有人可以分享这份记忆了。唯独这些周庄的老照片,还能稍慰人心。

所幸他当年拍摄了不少照片,亦且留存下来,并将刊印发表了。我不晓得将会怎样地排版,会有怎样的效果。仅以上述文字,算是表明我晓得他这份照片的价值,理解他这份延绵迄今的好心意。

(文/陈丹青)


PART.4

感恩

杨明义先生致谢:感恩周庄,感恩多年来为周庄的开发和发展作出贡献的所有艺术家,这里我把接触过的和周庄有重要缘分的人和故事写出来,以作纪念。

陈逸飞先生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1982年杨明义和陈逸飞在周庄

陈逸飞是我的至亲好友,我们结识在20世纪60年代末,那时我经常去沪看他作画创作,他也常来苏州,与我一起谈艺术聊人生,我们有好几次彻夜长谈的经历,他在事业上的奋发精神让我非常敬佩。

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只身赴美留学,我在80年代初去中央美院学习,我们通信交流着彼此对新生活的感受。他告诉我,在美除了学习艺术外,他还在纽约一家画廊打工,修补名画,虽然辛苦,但很有意思,他说自己连毕加索的画也修补过。后来又来信说他在为一本纽约杂志期刊绘制中国的风景插画,如长城、天坛、颐和园和其他的一些北京风景等,他问我:“你看还可画些什么内容?”我的回信中写了这样几句话:“现在我正在用水墨画江南水乡景色,现在西方威尼斯名扬天下,大家都知道,但对东方威尼斯却鲜有所闻,你可用油画来描绘江南水乡这个主题,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中国式水乡的幽雅一定会得到美国收藏家的喜欢。”陈即回信,要我把拍摄的水乡照片资料全部邮寄给他。这之后逸飞的新作——“江南水乡”系列作品在美国的艺术市场上初露头角,受欢迎的程度超过了大家的预料。1982年的暑假期间,刚从纽约归来的陈逸飞急匆匆地和我表兄一起赶来苏州,由我陪同他们跑遍了苏州周围水乡的村镇。待第三天结束时,疲倦的逸飞在我家整理行装准备返沪,但临走时他问我:“还有更好入画的水乡地方么?我觉得这次水乡看得还不过瘾。”我想了下说:“要么有个‘周庄’,可惜交通太不方便了,乘小火轮去要五个多小时呢,并且一天只有一班船,要去,也要等明天的早班轮船了。”陈逸飞马上说:“要去,去包只船马上出发!”我们三人立即赶到轮船码头,我跑在前头,自上而下沿着高高的层层石阶奔向南门水岸边。“有没有船去周庄?”“要马上走!”我喊了半天,终于有一位站在铁皮机帆船上的人答道:“我去,但是包只船要二十八元钱呢。”陈逸飞也赶到了,喊道:“去!去!去!快!”趁着黄昏的夕照,我们三人立即跳到船上,铁皮机帆船的马达顿时启动了。到周庄时天已快黑了,住进旅店后,再走上桥头,逸飞见到桥下、墙上的电影海报,周庄小学晚上有放露天电影的,马上说去看。电影在小学的银杏树前放映,人倒有不少,我们三个人坐在长板凳上看完了一部国产电影,真的很累了,回到旅店倒床就睡。第二天天刚亮,我还未醒,逸飞即来敲门,喊我快起床,说外面风景好得不得了,快去拍照啊。我跟着他俩跑到河边,果然河光叠影,水如明镜,清晨薄雾缠绕下,水乡景色真是太动人了。我们在河畔竹栏杆处穿梭,沿河而行,逸飞精神焕发,对我说:“我真想把这条河买下来!”后来到了我向他隆重介绍的“双桥”,逸飞拍了好几张照片。逸飞在那次回纽约后以双桥为题的油画作品,让他和周庄都出了大名,也是他最后为美国哈默画廊那次水乡画展中创作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双桥》。时隔一年后,该作品由哈默来北京时赠送给邓小平,在当时轰动一时,从此描写江南水乡的作品更为大众所青睐,也成为逸飞以后众多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周庄,给我们画家创作带来了无数的灵感,陈逸飞在重游周庄时感慨万分,认真地在接待处写下了“我爱周庄”四个大字。

吴冠中先生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2000年杨明义请吴冠中老师指教其创作的周庄古镇水墨画

1973年秋,我陪着黄永玉、吴冠中等四人在苏州写生十余天,我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以后只要有机会去北京,总抽时间去拜见几位老师,带上自己的作品向老师们请教。吴老师是江苏宜兴人,对家乡对江南水乡特别有感情,他在20世纪70年代起已开始对中国水墨画进行新探索,并在艺术上取得很大的成就。

我写信给吴老师,告诉他我发现了一个水中的古镇——周庄,特别入画,邀他来写生。他知道了很高兴,回信说:“我相信你的眼光,等到有时间我一定会来。”到1985年5月,接到他来自北京的信,他决定在参加安徽黄山举行的全国油画创作探讨会议后直接来苏州,要我陪他去水乡周庄写生。我们先到了古镇黎里,除了写生还顺便参观了柳亚子的故居,记得他在留言本上写了八个字:“来寻水乡,又逢前贤。”之后去莘塔镇,我设法在那里弄到了一条汽艇,专程送我们一行到了周庄,吴老师很激动,在镇上转了一圈马上对我说:“如你忙,你可先回苏州,我要在这里安心画几天呢!”那天晚上在旅店,吴先生精神很好,大概是周庄周围的自然灵性深深感染了他。他应我要求给我们讲了探讨当前中国画的创新之路等许多问题,很生动又实际,我当场记下了他的全部讲话,之后整理了一篇吴冠中“周庄夜谈”的笔记。

我陪吴老师和师母在周庄待了两天,和老师一起写生,听他讲对水乡的认知和感想,又安排好他们的生活起居后,我先返苏州,待十余天后,吴老师写生结束,我再去接他们返回。吴老师那次写生,画满了两大本速写本,他后来愁眉苦脸地对我说:“我每次外出写生,会有许多人热情帮助我,但最后却开口要我赠画留念,怎么办呢?”看了吴老师无奈的样子,那时还没有仿真印刷,我想了下,说:“回苏后我设法把您的速写每件去复印数份,然后您签名赠人不是就可以应付了吗?”后来吴老师把签了名的复印件也送我几页,我至今还一直保存着他那时留给我的几张泛黄了的速写复印件呢。

我陪吴老师走上一座小石桥,只见前面的另一石桥上搭起了铁皮房,用来销售外地的衣料杂品,吴老师见了很气愤,说这是一条碧玉带,被人为截成两段。回苏后即著文《拔掉周庄的眼中钉》,后来我收到他发表在《中国旅游报》上的这篇文章,随即写信给昆山政府领导并附上发表的剪报,转达吴老师的意见:一定要保护好原生态的水乡周庄古镇。吴老师在文章中写道:“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而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吴老师的文章引起了很大反响,他创作的周庄系列作品,在社会上受到很大欢迎。由于我们画家把水乡之美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出来,配合古镇的开发和种种保护措施,使江南水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和发展,形成了当代旅游的新亮点,通过旅游形式不断把水乡的人文历史,以及江南特有的典雅和美好传播到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影响。

华君武先生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1984年杨明义陪同华君武遊周庄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1984年杨明义陪同华君武乘小火轮到周庄

我又把发现江南水乡周庄的事告诉了北京的华君武老师,希望他百忙中能抽空来看看,因为他是我国美术界的大领导,又是南方人,对江南一定有特别的感情。1984年秋天,他从北京来信说:“我会抽两三天时间从上海来苏州,要去水镇,如能骑车下去亦妙,坐车(不要小车)差些,坐船亦好,烦你陪我两天,不要惊动别人。”华老如期来了,他说这次要做老百姓,不要特殊,要自己乘公共汽车及轮船下去才好。我完全听从他的意见,只是路上怕不安全,故又请了一位同行一起照顾。在去周庄的水路上,我们真的和普通老乡一样买票乘船前往,还好我随身带了两包香烟,以便能在拥挤的船上得到一些照顾。船果然很挤,我们三人勉强挤在舱内角落。后来,我用香烟和船老大交涉,总算让我们进了后舱休息。华老感叹说:“要做个老百姓真不容易,还要靠香烟起作用。”

我们爬到了小火轮的顶篷上,任凭夕阳沐浴着全身,船儿行走在水乡泽国中。到了周庄,华老很高兴,在周庄小镇上散步上桥,和我们回忆起他的年轻时代,从上海偷偷跑到延安去革命的艰苦经历。返京后,他来信致谢说:“周庄印象甚佳,惜饭店差些……那天累得你们够受了,谢谢你们的保驾,我才能下去。”1990年他的画展在苏州展出,我在纽约收到了他寄来的展览请柬,里面还提到了当年我们陪他去周庄的事呢。

黄苗子、郁风夫妇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2002年杨明义和黄苗子、郁风在他们的新居里

我写信把发现周庄水镇的事也告诉了他们俩,他们夫妻两位是中国文艺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也是南方人。改革开放后,郁风曾带她美国的亲戚全家来苏州游览,住了几天,我陪他们玩遍了苏州。著名的黄苗子的书法,郁风的人物速写和水墨画,既抒情又生动,我一直非常喜欢,那次我把近年来创作的画和木刻给她看了,郁风老师大为称赞,让我得到了很大的鼓励。但这次写信告诉他俩周庄一事,却没有回音。后来来信了,说他们马上在上海图书馆开夫妻画展,邀我去参加开幕式。开幕那天人头攒拥,他们仅和我打了个招呼。但后来遇到漫画家丁聪先生,因为前一年黄永玉老师邀我去凤凰城过年,遇到过他,故很是亲切,在凤凰时丁老还给我画像呢。丁老说:“你介绍苗子郁风去周庄玩,他们一直没时间,说这次在上海的画展开幕后,我们准备三人一起去玩一次。”我说:“要不要我陪你们去?”他说:“不必了,他们太忙,现在时间还定不了呢。”后来郁风见到我,说去了,在镇上吃了顿饭,周庄很不错,保护甚好,很有味道。

——杨明义

秋日游水乡

重温千年历史

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

沉浸式体会艺术家笔下周庄的文化魅力

寻找江南文化的艺术密码


杨明义部分作品欣赏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月光》 1967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江南晨雾》 1982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水乡晨雾》 1985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雨中江南》 1997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苏州夜》 1998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金莲花开》 1999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小巷春色》 2000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古桥明月》 2001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渔乡晨曦》 2003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河上新雨后》 2004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东山瑞雪》 2004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忆江南》 2006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石头记》 2009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姑苏五老峰》 2009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江南处处是家乡》 2009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水乡处处是吾家》  2010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西太湖风光》 2018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今日苏州人间天堂》 2019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日出之城》 2021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水乡月出》 2021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 《春水》 2021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江南人家烟雨中》2021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中秋夜》2021  杨明义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车去洛杉矶公路上所见》 2022杨明义

(来源:吴越文艺志)

画家简介

一场“艺术与古镇”的深情对话,走进​“再回周庄·杨明义先生周庄艺术现场”

杨明义,出生在江苏苏州,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又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1987年赴美留学,后毕业于纽约青年艺术学生同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吴冠中称杨明义为“创新派中国画家”,黄永玉称赞他为“在森林中发现金鹿的人”。

1982年作品《江南渔村》《白兰飘香》入选中国首次赴法国春季沙龙画展,1989年他创作的水墨画《杭州西湖》被选印成特种小型张邮票在华盛顿举办的二十届世界邮政博览会和中国杭州同时发行。并先后获得“中日书画交流展金奖”“20世纪亚太艺术大展银奖”“世界华人艺术大奖”,2000年又获美国亚太艺术中心颁发的“20世纪艺术贡献奖勋章”,获“第五届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1978年因创作《水乡的节日》一画在写生中发现周庄,并把周庄介绍给世人,被评论界称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获得周庄荣誉镇民的称号。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江苏省美术馆、苏州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帝国博物馆等诸多中外美术馆、美术学院和美国前总统布什和夫人及社会名人等私人收藏家收藏了他的作品。2006年4月15日,在法国朗布依埃市博物馆举行的“巴黎·中国美术周”开幕式上,杨明义代表中国美术家代表团把他的江南水乡作品送给巴黎朗布依埃市市长。2008年《姑苏瑞雪夜》入选法国卢浮宫国际艺术沙龙展,经法国美术家协会严格评选荣获特别独立艺术家大奖。并将此画捐赠给自己的家乡苏州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0年荣获艺术之巅中国画十大年度人物,2018年获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和文联颁发的最高艺术成就奖,2020年获得法国巴黎艺术学院ESLAP学术委员会严格评选的终身艺术成就勋章。自1989年起,杨明义曾出版《心帆飞扬-杨明义的江河湖海》《大义》《杨明义的艺术世界》《苏州渔歌》《杨明义画周庄》《绝版的江南》《江南百桥图》《杨明义写生作品集》《水墨水乡》《近日楼散记》《“叶茂”杨明义书法集》《诗画江南》等四十余集。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