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翰海阑干——杨家伟书法作品展 | 张耀虎:“圆融”三意论家伟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0-19 09:08:25
听新闻

翰海阑干——杨家伟书法作品展 | 张耀虎:“圆融”三意论家伟

翰海阑干——杨家伟书法作品展

主办单位

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内蒙古书法家协会

内蒙古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

承办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康巴什区长润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学术指导

内蒙古美术馆

协办单位

内蒙古雅汇城市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座谈会

2023年10月22日10:00(美术馆一楼)

展览时间

2023年10月22日--11月5日(周二-周日09:00-17:00)

展览地点

内蒙古美术馆(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东街20号)

翰海阑干——杨家伟书法作品展 | 张耀虎:“圆融”三意论家伟

“圆融”三意论家伟

——兼读杨家伟诗书近作

自古以来,为艺为文者,多赖为人为事之成,书法更是如此,其常与“人”的成功与否紧密结合,故有了“书为心画”“字如其人”“心正笔正”云云。虽然诸词本意多非今人所理解的意思,然时过境迁,人们愿意相信所“附会”的意思,说明书法与“人”关系在历史中逐步升级,更相信书法是“载道”的一门艺术。书法发展至今,其实用功能几乎不复存在,纯粹的艺术化日渐强化。一部分人在探索汉字书写形式的边界,以纯粹视觉的角度表现着书法在这个多元时代背景下的另类笔墨语言,这种探索成功与否,虽多争议,然尚未定论。一部分人在秉持着传统书学的内核价值,即其“载道”在当今社会的弘扬。杨家伟兄当然属于后者,属于传统书学在当代“载道”的有力践行者。

翰海阑干——杨家伟书法作品展 | 张耀虎:“圆融”三意论家伟

自作诗《春音》

隶书

180cm×97cm

书法“载道”在今天,首先是弘扬传统文化在书法中的雅正之美,虽然当下是多元化的时代,包容着古代从未有过的多样艺术探索,然而书法自古的主流大美应该离不开“雅正”,这是书法发展几千年来的审美主线,未来应该也不会背离。其次是践行“诗书合一”的至高之境,“诗言志”,志趣的表现以文字传达,才有了古人的“书为心画”。以诗文记载个体在这个时代的成长,抒发不同境遇下的心路历程,以笔墨呈现,诗书合一,达到“我手写我心,我书写我诗”(李一先生语)的笔墨自由的境界。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便是以身作则,为人敬事之类。如果说前两条是书法在当今“载道”的基础,那么最后一条则是核心。之所以由“载道”为引子,就是要围绕家伟兄其人、其事、其艺所展开评论。通过阅读家伟兄诗书近作,结合与其多年来的交往,以及对其为人处世的了解,我想用“圆融”一词就其人、事、艺分而论之。

“圆融”有三意,一为佛教语,所谓“圆满融通”是也。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活境遇,不同的境遇多赖自身的能量磁场转化而来。家伟兄目下的状态是其当下阶段的圆满之境。他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取得艺术学博士学位后,不择京华,亦未往江南,而只身塞外。以其才学与能力,居京城,立中原,定江南乃十足之易事。然而家伟兄通览当下书法学科在全国的发展分布,最终选择了塞外内蒙古师范大学,足见其有长远的人生发展规划。于书法学科发展的环境而言,塞外内蒙可以说是尚待开垦的一片广袤的土地。家伟兄能够给自己清晰的定位,对当下书法学科的发展现状融会贯通,对内蒙的当下书法现状透彻了解,与之自我修炼是离不开的,正如其在《学书感怀》中说:“见贤以思齐,时时自省,不敢懈怠。”有如此的自身修持,才成就他未来在内蒙高校书法建设及内蒙书法的整个发展上,尤其是其位列内蒙书协副主席的席位之后的大作为。

翰海阑干——杨家伟书法作品展 | 张耀虎:“圆融”三意论家伟

自作《妙手和风》联

行草书

180cm×35cm×2

“圆融”的第二意是“通融”。“通融”即是“变通办法,给人方便”。家伟兄曾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任职八年,其谓“吾事书协展览已逾八载,追忆往事,恍惚如昨。书坛鸿业,日趋昌隆,能尽绵薄之力,实微不足道也。”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关乎全国相关书法展览活动的运转,家伟兄从中统调诸事,实属不易。面对如此庞杂的工作,尤其是面对不同的人与事,其还能“得见名宿方家,鸿儒硕学,耳濡目染,受益良多。”可谓是学问在平常。作为八零后的书家,能够在省级书法家协会中担任副主席一角,在目前书法界尚属少见,从中亦足见组织对家伟兄书协工作能力的极力认可。

翰海阑干——杨家伟书法作品展 | 张耀虎:“圆融”三意论家伟

意写《曹全碑》

隶书

35cm×70cm

“圆融”第三意,即“圆通”之意,所谓“文辞周密畅达”,此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封禅》:“然骨掣靡密,辞贯圆通,自称极思,无遗力矣。”此第三意用来论家伟兄为艺最为恰当。家伟兄隶书直追秦汉,用笔圆厚朴茂,少棱角,多含蓄,这与文学中的“辞贯圆通”是契合的。书法具象的“圆通”,就要谈及笔墨,诚如张怀瓘《评书药石论》所言:“书亦须用圆转,顺其天理;若辄成棱角,是乃病也,岂曰力哉!夫良工理材,斤斧无迹,才子序事,潜刃其间,书能入流,含于和气,宛与理会,曲若天成。”此为书法小道,是形而下的。抽象的“圆通”就要上升到书法治学之道,家伟兄在书法治学上有着自己清晰的方向,首先是强调日常书写,其在《日常书写之一·课堂示范》中谈道:“强调日常书写重要性,应学以致用。”“日常书写”与“学以致用”可谓将书法在当今泛展览化的背景下回归到了“书房”,也回归到了“书”与“人”合一的大道至简、道在瓦甓的境界,非为艺术而艺术的“制造”状态。其次就是重视书法中的“天成”,其在《自作书论》就“天成”作了详细的阐释:“佳书出於天成,应力避矫饰造作、故弄姿态之弊,不拘绳墨,直抒胸臆,志气平和,明心见性,如此方可至雅度温良之妙境。”所谓“不拘绳墨,直抒胸臆”即是“自然”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作书的至高境界。因“不拘”与“直抒”,故而方能达到“明心见性”。再次就是强调书法中“我”的存在,在《节临〈苍山元嘉元年画像石题记〉》款中,家伟兄论道:“临帖之要在学法度、品气韵、悟妙理,从而能够化为己用、学以致用。无论临摹亦或创作,离不开主体“我”之参与,离不开日常书写支撑。概言之,在日常书写中发现自我,在临习法帖中完善自我,在书法创作中展现自我。”从“发现自我”到“完善自我”,最后到“展现自我”,这是“我”在书法中逐步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更是将“我”逐步清晰化、真实化的过程。

翰海阑干——杨家伟书法作品展 | 张耀虎:“圆融”三意论家伟

明王绂《论书》:“通经学古,适性闲情,其本也。书之为技,末之末也,胸无数百卷书,不能作笔。”“圆融”三意之外,于书法而言,则是触类旁通,体现在“字外工夫”了。“字外工夫”种种,盖含品行修持,诗文学养。家伟兄多年来一直践行诗书一体的创作理念,其“书”以隶书为代表,直入汉魏堂奥,不仅能“八分为底,参用《郙阁》《张迁》笔意,以求古雅质朴之气象”(自作《暖消墨点》联)。更能“以《张迁》《石门》、汉简、骨签笔意节录《曹全碑》。学习隶书应从八分入手,夯实根基。同时关注研习汉简,从中体味碑版的书写性”(《节录〈曹全碑〉》)。其“诗”可谓“咏月吟风,慨今感古,胸中情致,付於短句长歌”(《学书感怀》)。“诗”之“著句自然”与“书”之“圆厚朴茂”合二为一,是家伟兄“唐风晋韵遣疏狂,浓淡平生放浪”(《西江月·秋夜述怀》)的人生妙境。

诚然,“圆融”不能道尽家伟兄的为人为艺,仅作此点窥之,盖未全貌。家伟兄长在中原,学成京华,仕于塞外,这种人生的轨迹即是其担当的行为外化。相信有朝一日,正如其在自作词《春光好·纱窗暖》中所道:“辽阔山河放眼量,好风光。”

(文/张耀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西安美术学院书法系讲师)

(来源:李一书屋)

书法家简介

翰海阑干——杨家伟书法作品展 | 张耀虎:“圆融”三意论家伟

杨家伟,1983年生于河南新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博士,导师李一先生。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学习学术委员会主任。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书法大展、“尚意东坡——中国当代名家书法精品展”、“翰墨传承——2016中国美术馆学术提名展”等国家级展赛。编辑出版《绍兴米帖卷九》(湖北美术出版社)。论文《宗唐溯晋——复古视角下的元代士人法书鉴藏研究》荣获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沈鹏民生奖学金优秀奖,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等杂志。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