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一面反映时代的镜子,也是创造历史的力量。而时间是永恒生命的隐喻,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艺术家如同时间的观光者,他们玩味起历史、当下、未来的多维元素,以智慧之力串起人类文明长河的灵魂之线。艺术是一种伟大的伪装,能够让人类更好地理解真实。也许画家笔下的光是现实的感知,是情感的表征,是意义的诠释,更是透过创作的镜头,捕捉穿越时空的光明的影像,将其映照在作品之上。艺术家是时间的朋友,亦是时间的征服者。当我们站在被冠以艺术之名的作品前,恍若透过艺术家之眼,凝视起时间,照见了参透这浩瀚宇宙真相的灵性之光,只一瞬间就超越了物质的存在,抵达精神的永恒。
闫平对绘画这一媒介的热情全部呈现在了宏大且雄心勃勃的画布上,她严格地处理人物和景象,创作出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绘画作品。“我努力使我的作品,在保持鲜活的感性和偶然性的表面上,内里深藏理性的推敲。”从古典西方油画的造型技术到夸张的表现再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闫平以磅礴的气势,用时间的观光者的姿态,将个人化的生命体验与书写心性为根本的写意性油画语言融为一体。从原有的写实模式转向表现,其中的关键因素是,闫平在创作实践中对艺术与世界的真实关系产生了新的认识。正如她本人所说:“通过运用现实中的寻常材料构筑出独特的精神世界,并用这样的‘生命之光'去照亮现实。”闫平用来自生命的艺术力量探索无限丰富性所构筑的万千精神世界,“只有‘真’的生命才能讲出‘真’的世界”。境非独谓景物也,也许唯有秉持着“真”的精神信仰,才有可能在不断锤炼心、念、画的过程中,以真境求神境,在挥笔间体证生命的真相,以突破二元对立的东方智慧和独特的女性视角重振新世纪的绘画艺术。曹意强认为,闫平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理想提供了一个启示性范例,他将闫平绘画作品中展现出“具象抽象化和抽象情感化”的独特品质,以及“东方式的柔情诗意”,定格在油画表现主义的国际坐标系上的一个全新刻度——诗性具象表现主义。
飞跃星空(节奏)180cm×160cm×2布面油画2022
展览《闫平:时间的观光者》为观者提供了一个打破时空维度,探索艺术家创作心路和她的绘画世界发展脉络的契机。展览囊括了闫平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创作生涯各时期的代表作,以及首次面世的新作,包括油画、纸上作品、线描、投影与互动媒体装置。作品与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现代厅和老馆忠王府的古典空间融为一体,为艺术家与苏州博物馆间三重维度的对话提供了语境。一方面,闫平作品的诗性具象表现风格,体现出的精神内涵,恰与贝聿铭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理念产生共鸣。丰富的色彩交响和强劲的笔触撞击所创造出的视觉震撼,在现代方式演绎出的粉墙黛瓦的苏式建筑中,令观众更加轻易地发觉和感受其背后所蕴含的一种“淌溢于自然力量,生命力量,情感力量和智性力量的天然合力”。
另一方面,建筑将空间变为情感的艺术。苏州博物馆的新老建筑群令人、作品、建筑、环境得到了极高境界的融合,闫平的作品为“置身苏博仿佛置身画中”的体验,增加了诗性的情感表达的强度。展览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同样展现在展览空间的设计中,作品中的光影和线条与建筑中流动的光影效果交相呼应,展览空间变化多端,观众在观看作品时,打破了画面内外的时空关系,移步换景,似有入诗入画的观展体验。这种体验被描绘在闫平为展览专门创作的作品《苏州,苏州》中。画面下方的人物,相拥的身体、舞蹈般的动作,以激扬的活力和青春的姿态融入几何线条形状之中,可以看出,线条的形状取自苏州园林和苏博建筑的窗户。“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的外头。”景中之画与画中之景巧妙地互动着,营造出画面中人与景色、光影与空间的多元关系,既是视觉上的时空错觉,也带有某种潜在的隐喻意味。
与苏州博物馆最后一重对话展现在艺术媒介的拓展实验之中。以传统建筑窗户为形的互动媒体装置中,数字技术为绘画增添了动感,将闫平作品中的笔触和色彩的表现意图放大,同时,经过作品的观众实时地进入由窗洞抱合的风景中。这种形式不仅是针对绘画媒介的实验,更增添了绘画表现手法的感知维度,使原本画面所能传达出的情绪被充分体验。艺术家试图通过数字手段奏响一曲人工的自然与自然的人工相交织的奇妙乐章,并将阐释的权力让渡给了参与体验的观众。除了新媒介的运用,忠王府中针对每一幅作品特殊设计的展墙同样是画面情绪的延伸——每张作品都是一件绘画装置,与建筑和环境形成微妙的张力。
时空采样尺寸可变互动媒体装置2023
展览围绕“情感之时”“理想之光”“现实之间”和“时间的观光者”四个主题展开,展现艺术家试图穿过情感、理想、现实的表层触达真相的创作理念。爱的情感表达贯串了艺术家的创作生涯。在时光中,随着身份的转变(爱人、母亲、婆婆和奶奶),闫平在代际传承的爱情和亲情中深刻地感受到情感既是多变的又是永恒的,并一遍遍地将最浓烈且易逝的情感瞬间定格在画布之上。通过母豹子、母老虎的意象展现伟大母性。光是人类的希望、油画的根本、智慧的象征,在理想之光的主题中,飞翔是闫平创作题材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艺术家常常为画中的女性画上一双飞鸟的翅膀,在看似平常的场景和关系中,赋予人物超越日常的能力。这是对画家理想中女性力量的表达,也是将理想主义的自由、超越等精神追求透过某种隐喻体现在画面的表达中。经历了疫情,闫平更加关注环境、社会等宏观议题,站在人类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现实。原本,艺术家把对自然的充分感受当作比“思想”更具想象力的创作源泉,同时,练就一种不受自然影响,又可以从自然中寻找形的诱因的坚强意志。“我主观又怕概念,我观察又觉得不够,我就在这些‘如果’中寻觅新的风景和色调。”现实的环境给了艺术家练就艺术肌肉的某种神奇的对抗之力。在现实主题的作品中,有大量关于大海与鱼的意象描绘,它们似乎是艺术家眼中自然与生命的象征。尤其是美人鱼作为想象中人物形象的出现,更为人与自然的融合增添了想象的趣味。时间的观光者是展览的主题,也是展览的第四个板块,综合性地体现闫平的艺术创作之于时间的意味。多元媒介的作品融入忠王府的历史空间中,通过历史与当下的互文,艺术家将观众带到时间的窗口前。因此时间的观光者是艺术家,是艺术作品,也是走进展览空间的观众,他们超越时空的错觉和假象,回归内在的感知,用心的力量去寻找被赋予永恒含义的智慧之光。
(文/胡丹洁 2023年8月于北京)
(来源: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
画家简介
闫平,1956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1991年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2005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第二工作室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家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出版有《中国当代油画精品集——闫平》《名家名品—闫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