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0-18 09:58:49
听新闻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从可园出发

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

Originated From Keyuan

New Mogu Style

Exhibition of Innovative Boneless Paintings Mogu

主办单位

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东省中国画学会

承办单位

岭南美术馆、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东莞市博物馆、东莞市可园博物馆、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东莞市美术家协会、广州鲁逸文化

展览组委会

名誉主任:吴为山

主任:安远远、林蓝、司琪

副主任:李粤梅、娄欣利

总策划:谢钧

学术主持:陈湘波

策展人:谢钧、许晓生

展览统筹:李志国、文征

项目负责人:慕容小红、林润鸿

展览陈列:黄玉菁、秦瑞珊、叶志伟、袁伟良、唐柱鸿

公共教育:邓晋湘、叶春平、苏茜雯、陈安怡

宣传推广:张志峰、黄丽敏、李胜煌、黄建伟、姚泽林

行政执行:吴智勇、邓晋湘、梁小晶、黄晶莹、郭映怡、张家乐、黄水根

视觉设计:广州鲁逸

展览时间

2023年10月18日-11月19日

开幕时间

2023年10月20日上午10:00

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

岭南美术馆2F精品展厅C1、精品展厅C2、精品展厅C3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可园北路1号)

前言

东莞,岭南古邑,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自古以来,中原移民文化、百越文化、海洋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合交汇,培育了开放兼容的莞邑人文精神。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东莞这座岭南千年古邑,钟灵毓秀,自古人才辈出。自宋末起,东莞书画始见籍载。至明清,文化大兴,书画名家代不乏人,乃粤中书画艺术重镇,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谢文勇编著《广东画人录》收录东莞画家56人,占该书收录总人数的14%,其中清代35人。从中可见,在清代,东莞美术在广东就占据重要位置。

在近现代广东画坛,岭南画派和传统派形成一股强劲的合力,推动着广东国画复活运动的现代进程。东莞这一地理文化坐标在广东国画复活运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助推力和辐射力。1923年在广东发起并于1926年正式成立的广东国画研究会,是20世纪前期广东国画界规模空前、极一时之盛的艺术社团。它以广州总会为重镇,东莞、香港诸地为辐射地区设立分会,宣扬维护国画学统,传国画之传统,发扬传统之国光。值得关注的是,这个社团的主要发起人和骨干多数是东莞籍画家,黄般若、黄少梅、卢子枢、邓尔雅、李凤公、容祖椿、张白英等,他们积极组织成立广东国画研究会及其东莞分会,是广东国画研究会的中坚力量,共同谱写了东莞乃至广东美术史重要的一页。晚清张敬修所造的可园,则是广东国画研究会的对手——岭南画派的发轫之地。岭南画派的开山祖师居巢、居廉,依托东莞可园,画法兼容工笔和没骨,创造性发挥撞水、撞粉法,以写生的方式确立起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花鸟画风。由此可知,对近现代广东画坛两大主流画派的研究、对近现代岭南画史的书写,皆绕不开东莞。无论是从岭南画学文脉迁变之流向,还是艺术家的活动时空范围上观察,东莞在岭南画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东莞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变革潮流中的一个重要阵地,近现代美术史学资源丰厚。如何对近现代东莞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和非遗文化资源进行发掘、整理、保存、利用和研究,是当今美术界和学界的重要课题。岭南美术馆自建馆开始,就把本土美术研究置于重要的位置。2022年岭南美术馆策划推出“从可园出发”展览项目,依托东莞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计划每年举办一届,以五年为周期,打造一个由东莞联动全国学院、画院、研究院等专业学术机构、融入莞邑文化精神的艺术研究和展示的学术品牌。

“从可园出发”第二届展览以“没骨新风”为学术主题,借助“二居”画学的研究和启示,从“古今”“中西”“南北”多维度聚焦当代没骨花鸟画的创作格局和传承发展,重新审视东莞在近现代岭南画史和在当代岭南文化的意义,突显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当代发展中的东莞力量。以此为契机,主办方邀请全国花鸟画名家汇聚东莞,向观众展呈当代没骨花鸟画的时代新风,在跨域南北的艺术交流中关注于尚骨精神在新时代文化建构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览组委会

2023年8月

序言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文艺工作者既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广东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同时,也要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美术传承发展千年,生生不息,强壮而富丽。今天,在新时代新的使命下,我们应再思新起点,再建新目标:如何与时代同步,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使之具有时代性;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具有继承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创作、我们的工作如何让中国的人民大众真正认识到中国美术与中国文化的优秀之处,真正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使之具有人民性。这是我所理解的当代美术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东莞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明清以降,书画名家代不乏人,明代袁登道、王应华、张穆,清代梁涛、尹源进、范熙祥、周炳、黄友竹、张敬修、张嘉谟,近现代容祖椿、邓尔雅、李凤公、黄般若、黄少梅、卢子枢、邓白等,在莞籍书画名家的深厚积累下,东莞成为岭南美术的一方重镇,也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具有特色的支流。晚清张敬修所造的可园,是享誉盛名的岭南画派的策源地之一。居巢、居廉依托可园开创了岭南花鸟画的地域风格,确立起了具有岭南特色的花鸟画体系。岭南画派已有百年历史,多元创新的广东文化热土孕育了这门艺术。为时代的人民所需要,发出时代的声音,反映时代的精神,这是岭南美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岭南画学前辈们善于发掘生活中新鲜的美,针对新时代、新生活、新题材,创造性地“折衷中西,融汇古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并不断求新探索,用新的技法展现这种美,岭南花鸟画形成了重写生、重色彩的“南方美感”。百年间的岭南花鸟画,唯真、唯新、唯美之美学特质一脉相承地贯注在从“二居”开始就不断拓进、不断壮大的岭南画学的传承和发展历程中。

当代是岭南花鸟画复兴的重要时间节点,我们在这个时间节点从东莞可园这个历史文化坐标出发回溯传统,有着别样的意义。回溯原点,回望“二居”,重温大师,意在鉴证前行。“从可园出发”的意义在于溯源,在于启发、启迪。溯源对于梳理当下,对于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要回到原点看我们怎么一路走来。

置身新时代,迈进新征程。我们要抓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艺术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自强的文化创造,积极探索以“大作”“大家”“大展”“大馆”四大工程建设推动广东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广东路径,书写中国美术现代化的湾区新章。为此,以“没骨新风”为题的“从可园出发”第二届展览,邀请全国花鸟画家汇聚东莞,在跨域南北的艺术交流互鉴中探讨中国花鸟画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此次展览不仅仅是对当代中国花鸟画发展格局的审视,也是对岭南画学及中国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林蓝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画院院长

2023年8月



序言二

在近代中国,东莞是岭南花鸟画创作的重镇,也是滥觞于20世纪初期并生生不息延续至今的“岭南画学”的发源地。19世纪中期,在因循守旧的清末画坛,居巢、居廉依托东莞可园一二十年,继承清初恽寿平“常州派”没骨写生花卉的传统,通过致力于描绘田园的花卉、蔬果和草虫等岭南风物,创造和完善了以撞水、撞粉法为特色的没骨花鸟画的辉煌。东莞可园既是岭南画派的发轫之地,也是现代没骨花鸟画的发端之地。

东莞作为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书画名家辈出,代不乏人。弘扬经典,彰显贤达,推进本土美术研究,当为今人使命。岭南美术馆自开馆以来,坚持岭南美术特色品牌项目的打造,着眼于莞邑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和研究,为传承和弘扬岭南画学精粹提供厚实的学术支撑,并在推进近现代东莞绘画史研究中不断深入对“二居”与岭南画学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造成广泛的影响。“从可园出发”项目正是岭南美术馆依托东莞可园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建构的岭南花鸟画和中国花鸟画研究和展示基地的品牌项目。

今年,在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市文联指导下,以岭南美术馆为龙头的东莞美术馆联盟打造了目前东莞最大规模的艺术系列展览活动——“2023年东莞艺术季”。在下半年,岭南美术馆联手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在“岭南文化季——情境的转换”为主题下,策划推出“从可园出发之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这是继2022年策划举办的“从可园出发——中国花鸟画展”学术主题的延续和深入。展览依托于东莞可园作为岭南画派发源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从对岭南花鸟画的学术梳理,转向并细化为对岭南没骨花鸟画溯源、汇流的探讨。“二居”没骨花鸟画的技法语汇和画学精神,上承中原没骨写生传统,下启岭南画派之根基,对研究和探讨近现代岭南画坛以及现代没骨花鸟画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莞可园,是“二居”没骨花鸟画体系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空坐标。从“二居”到岭南画派,再到当今岭南画学和现代没骨花鸟画的新格局,“二居”画学之精神始终影响着岭南花鸟画乃至全国花鸟画的传承和发展。“从可园出发之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再从东莞可园出发,以“二居”没骨花鸟画研究为切入点,探讨岭南画学文脉之传承和现代没骨花鸟画之发展,并以此构成2023年东莞“岭南文化季——情境的转换”系列展览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通过汇聚全国画坛中青年花鸟画名家和相关专家学者来到历史文化名城东莞,共同探讨没骨花鸟画的历史文脉、文化精神,重新审视东莞对岭南花鸟画乃至全国花鸟画发展的意义。

“从可园出发之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既关注于当代花鸟画家对尚骨精神在当代文化环境的延伸、理解和诠释,也聚焦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在当下的文化意义。来自全国的优秀花鸟画家汇集东莞,在继承传统没骨花鸟画的基础上,共同探讨现代没骨花鸟画在体悟学脉、形制格式、构图样式、技法语汇、题材拓展等方面的新探索和新突破,也为南北艺术的进一步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美术高质量发展中的东莞力量,打响了“育美东莞”的城市品牌,彰显了东莞文化在当代文化价值建构中的辐射力和推动力。

陈湘波

2023年东莞艺术季总策划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23年7月


序言三

东莞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历史文化悠长,人文底蕴深厚。明清以降,涌现出了张穆、容庚、黄般若、邓白、张松鹤、郭同江、李汉仪、卢柏森等一大批重要的东莞籍艺术家,在广东和全国画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晚清东莞可园是岭南画派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居巢、居廉依托东莞可园开岭南花鸟画一代风气。东莞本土成长起来或寓居东莞的艺术家,凝聚了不同时期推动中国美术发展中的东莞力量,创造了众多不朽的杰作。对如此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展示和弘扬,是文化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2008年开馆以来,岭南美术馆始终秉持以岭南近现代美术和近代以来东莞籍艺术家及其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辅之关注研究国内外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美术现象。围绕这一学术方向,岭南美术馆立足本土、关注岭南、展望国际,肩负起打造岭南绘画艺术名家的聚集基地、岭南绘画艺术人才的培训基地、岭南文化传播的辐射基地等使命,力争办成全国最有活力、最富特色、最有影响力的美术馆之一。自开馆以来,在本土美术研究、岭南近现代美术研究、全国性学术交流与合作、国际艺术交流等方面,岭南美术馆策划并推出了系列研究展览,形成本土美术个案收藏和研究系列,积极推动全国及中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除此以外,陆续打造了一系列地方美术展览品牌,立足岭南,辐射全国,从不同层面彰显东莞美术创作与美育理念的更新、区域文化资源的再度整合与发展,展现东莞“双万”新起点城市文化发展的创新探索。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的回信的精神,推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繁荣东莞文艺事业,充分发挥作为城市文化服务和重要展示“窗口”的核心职能,岭南美术馆立足“双万”新起点,打响莞邑文化新品牌,于2022年策划推出“从可园出发”展览项目。本项目基于东莞可园作为岭南画派策源地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追踪岭南花鸟画的发展文脉、画学流播、传承拓进,着力于近现代岭南花鸟画及中国花鸟画课题研究的深度挖掘、推进和成果展示。

“从可园出发”展览项目,计划每年举办一届,以五年为周期,打造一个由东莞联动全国学院、画院、研究院等专业学术机构,融入莞邑文化特色的展览品牌。继2022年12月“从可园出发”第一届展览的成功举办,第二届展览以“没骨新风”为学术主题,延展首届展览的学术理念,以鲜明的学术定位、独立的学术品格,构建独具莞邑文化特色的艺术研究和展示的学术品牌。这也是东莞美术馆联盟推出的“2023年岭南文化季”当中重要展览之一,是我们打响“育美东莞”品牌、助力文化强市建设的有力表现。

东莞是近代岭南花鸟画创作的重镇,现代没骨花鸟画亦发端于东莞。居巢、居廉依托东莞可园开创没骨花鸟画新风,上承中原没骨写生传统,下启岭南画派之根基,在近现代岭南画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此次展览以东莞可园为切入点,梳理“二居”画学,追溯其风格渊源和思想资源,聚焦当代没骨花鸟画的创作格局和价值形态,邀请全国花鸟画家汇聚东莞,展现当代没骨花鸟画的不同品相,营造一个多向思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突显东莞人文精神内蕴,弘扬东莞文化精神。

谢钧

岭南美术馆馆长

东莞美术馆联盟主席

2023年7月


01

“二居”画学

PAINTING

THEORIES

OF

JULIAN

AND

JUCHAO

“二居”画学,是广东近现代美术史一个不可忽视的学术命题。作为晚清广东画坛深获时誉的画家,“二居”的画学思想和绘画实践影响了近现代广东中国画的进程以及语言变革。在19世纪中后期,“二居”规避晚清文人画正统,恢复对宋人微观体物精神的信仰,强调以形写神,注重写生。他们依托东莞可园,致力于描绘岭南蔬果、花卉、草虫,创造性地发挥撞水、撞粉法的语言特性,兼容工笔和没骨,以写生的方式确立起了岭南地域特色的花鸟画语言结构和风格体系,改变了广东画史的走向。

没骨一体花鸟画从源起到独立至今已传承发展千年,它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离不开“二居”的贡献。继清初恽寿平之后,“二居”将没骨花鸟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居派”没骨花鸟画的辉煌。“二居”的绘画实践,上承中原没骨写生传统,下启岭南画派之根基,被视为现代没骨花鸟画的先声和前奏。研究“二居”花鸟画,探寻其内在的艺术规律,从“二居”美学中去借鉴,是当代花鸟画创作和研究需要补足的功课,“二居”画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也在于此。“‘二居’画学”单元,通过“二居”画作,结合文献图片,追溯“二居”没骨花鸟画的风格渊源和思想资源,探寻在近现代中国美术进程中其画学思想的传承、流变和发展。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居巢(1811~­­­­­1865),原名为易,字士杰,号梅生、梅巢、今夕庵主等,室名有"昔耶室"、"今夕庵"等。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隔山乡(今广州市海珠区)人,原籍江苏扬州宝应县。中国清代晚期画家,被称为"岭南画派启蒙祖师",与居廉并称"二居"。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居巢花间

27cm×27cm 纸本设色 年代不详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居巢花间

38cm×36.6cm 纸本设色 1986年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居廉,(1828~­­­­­1904),近代岭南地区著名的花鸟画家,与从兄居巢并称"二居"。字士刚,号古泉,番禺隔山乡(今属广州海珠区)人,因别号隔山樵子,晚号隔山老人。初从堂兄居梅生学画,每日以暇,挟丹青,游野次,或登山临水,追模花鸟草虫诸生物,务得其神似,又专志习南田老人之没骨画法,或取法于沈石田,又刻印曰"宋孟之间"宋为藕堂光宝,孟为丽堂觐乙,不忘师也,清慈禧西太后寿诞,广西巡抚王之春请其画百花寿屏以献,以是名动公卿。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居廉蜂花图

27cm×49cm 绢本设色 年代不详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居廉螳螂捕蝉

27cm×49cm 纸本设色 年代不详

02

没骨新风

New

Mogu

Style

在画史上,“没骨法”是一种清晰可辨的审美语汇,于历代风格流变中形成了脉胳清晰的传统艺术样式。历代画家多吸收没骨法求新生,北宋赵昌、林椿,元代钱选,明清孙隆、恽寿平、高其佩、罗聘、虚谷、居巢、居廉、任伯年及近世诸家,演进变化,面貌纷呈。“没骨法”非一成不变,它的生发、演进和发展补充、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内涵、格调逸趣和地域风貌。新时期以来,没骨一体花鸟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对没骨花鸟画的研究,既是一种对传统审美趣味做出选择的尝试和实践,也是一种对传统画学文脉的历史传承。没骨花鸟画的现代实践不仅仅是技术性的问题,更关乎于中国花鸟画的传统精神在当代文化情境的价值延伸和重塑。

如何使中国花鸟画的文心不断、文脉相传,研习陈法、力创新格,是当代花鸟画创作的重要课题。“没骨新风”单元,聚焦当代没骨花鸟画,关注于今人对没骨花鸟画的美学传统和当代现状的关切和思考。展览所汇集的是现代院体教育体系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优秀画家,他们是当代花鸟画坛的中坚力量,于花鸟画的形式、技法、风格、意境的创拓及价值重构中,表现自然生命的精神之美,传承和弘扬中国花鸟画的尚骨精神。

参展艺术家

方土、陈湘波、连俊洲、姚震西、郑阿湃、王法、麻元彬、林蓝、许晓彬、许敦平、阴澍雨、李恩成、周午生、李雪松、李志国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方土 岁寒三友·雪竹

180cm×582cm 纸本设色 2021年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陈湘波 珠影光寒凝玉液

45.5cm×68cm 金箔设色 2010年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连俊洲 碧天一色

68cm×34cm 纸本设色 2023年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姚震西 春上新红

48cm×39cm 纸本设色 2023年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郑阿湃 没骨小品之六

25cm×35cm 绢本设色 2023年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王法齐 云山写生系列之一

32cm×44cm 纸本设色 2019年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麻元彬 时节

44cm×67cm 纸本水墨 2022年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林蓝 喜悦

104cm×104cm 金箔设色 2019年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许晓彬 田园生机之六

50cm×50cm 纸本设色 2022年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许敦平 秋色斑斓

39.5cm×56cm 纸本设色 2019年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阴澍雨 芳泽

34cm×45cm 纸本设色 2023年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李恩成 初春

180cm×180cm 绢本设色 2022年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周午生 秋花密叶

152cm×140cm 纸本设色 2022年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李雪松 月上芳华

95cm×61cm 金箔设色 2023年

“从可园出发——没骨新风·没骨法新探作品展”在东莞开幕,展期至11月19日

李志国 露华浓

42cm×33cm 纸本设色 2020年

(来源:当代院风)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