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一川《守护之山》_绢本设色_72x126cm_2022
“岳一川将羽翼及山水功能性重叠部分进行了提炼和转化,创作了一系列全新的作品。多种禽类羽毛纹样的交错、光芒具象化的植物、以及素色绢本上跳脱的色彩,治愈之感徐徐而来。绢本画所呈现的纯简淡逸源于岳一川在国画方面的研习。在这些理性而平衡的秩序感之间,却也不乏生机而明快的跃动。素白之色蕴含的是光的属性:光栅可以将其散射为千变万化的色彩,但最终收敛回归于白色的终极。”
(文/TongGallery)
“无论是如图腾般的‘羽翼’、几何形体般的‘山水’亦或者是如同更高维度视角之下的‘时空一处’这些皆是岳一川通过创作展开对于传统水墨与当下时间、空间、社会和人类本身的一种思考。此刻,画面中的‘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不再是仅仅包含本身的具象含义,而是将时空、宇宙、起源的等一切抽象概念进行解构融入其中,达成了一种终极之美。”
*以下文字整理自与岳一川的对话与她的作品,自述发表前经过受访人的审校。
视野
“千万种艺术的形态”
岳一川《羽翼 3》_绢本设色_20x20cm_2022
岳一川《守护之约》_绢本设色_20x40cm_2022
我所理解的艺术是一个人对于世界的态度,艺术严肃与否取决于艺术家对于世界的态度和认知,因而会存在千万种艺术的形态。重要的是艺术家对于世界、对于艺术的清晰贯通的思维逻辑以及对于世界的独特看法。
山
“守护与被守护”
岳一川《守护之约 2》_绢本设色_20x60cm_2022
最新的展览《守护之山》是基于对“山水”的结构性及功能性的思考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山最初给予人类一种基本生存需要。山水所象征的道家自然主义理念几千年来一直与时代发展共存。
羽翼是鸟类的衣装,也是一种保护,也是有温度的。通过将羽翼及山水功能性重叠部分进行了提炼和转化,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山进行描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面貌,这些思考根植于对时代人的心理状态和外部环境的状况的观察和体会。每个心灵都需要被温暖的守护,在这个“守护—被守护”的关系中,山既承担了保护者的角色,同时也是被保护者。山在赋予人类生存能量的同时也受到人类社会的保护,如此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岳一川《羽毛的山庄图》_绢本设色_20x60cm_2022
《守护之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将生命、温度、柔软的人性特有的部分融入到新的生存环境中,如何构建人与自然相处的新型模式,是需要人们去思考的。
水墨之问
“表达和呈现我的思想”
岳一川《羽灵芝》_绢本设色_33x48cm_2022
岳一川《羽翼 4》_绢本设色_20x20cm_2022
我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对于世界认知的角度和对于相关知识的积累。如果平时对于世界、宇宙、自然问题有兴趣,那么自然的会深入进去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我们通过水墨来表达和呈现我们的思想。
岳一川《羽翼 7》_绢本设色_20x20cm_2022
文化这个概念比较宏观,具体到每一个门类,每一个具体问题,每一个极细微之处,通过仔细观察体会后会发现一切都是那样微妙有趣,对于事物的认知进而不断得到提升。这些有趣的认知在自然而然中就会形成创作的灵感来源。
万物起源
“无序走向有序再走向新的无序”
岳一川《山间的风》_综合材料_98x48cm_2022
《几何的世界》系列作品,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几何学源于古希腊,它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几何是自然的原型,世界的原点。《圣经·约翰福音》开篇中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老子的《道德经》中也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念。尽管二者出自截然不同的认知体系,但是那个“神”就是茫茫宇宙的运行法则。站在不同的空间维度、精神维度看世界,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认知。
岳一川《春天的山》_综合材料_20x30cm_2023
同样的问题在更高的认知层面具有不同于一般性的解读。几何不仅是表述、认知世界的方法,更是传递信息的最简约的方式。一切事物无论外在如何复杂,其本质都可以被简化为一种最初的形态,如果说五行是构造世界万物的几种元素,那么构造视觉世界的原型就是几何,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形成千变万化的效果,它是平方根,本身已是极简的形式。
岳一川《春天的山 2》_综合材料_20x30cm_2023
有限和无限、有序和无序都是构造万事万物的方式,秩序和反秩序也同样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而生命进化的过程则是从无序走向有序再走向新的无序,如此循环往复。在不同的历史、时间节点,我们看到事物的不同阶段,而事物的完整性正是存在于时间性之中。我试图将它们记录下来,在现实与幻想的交错之中,发现耐人寻味的点点滴滴。
空间视角
“多元化的视觉状态”
岳一川《葫芦洞天》_综合材料_59.5x105cm_2022
岳一川《时空之石 3》_综合材料_48x98.5cm_2022
对我而言,传统的山水空间形态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文化的根基。一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来的。古代由于一些时代和技术的限制,导致我们观察视角较为固定,因而画面呈现出的空间形态也是遵循了一定的程式。
岳一川《太空石》_综合材料_72.5x112cm_2022
岳一川《太空石》_综合材料_73x116cm_2022
岳一川《太空石》_综合材料_73x116cm_2022
今天我们认知山水空间可以通过微观、中观、宏观等不同尺度,也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一些过去无法得到的视觉经验。当我们通过不同的视角和尺度去观察自然物象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将不同视域、不同视点的事物融汇在一起,形成多元化的视觉状态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使人有一种别样的看待事物的体验。
颜色的音律
“当下心灵状态的体验”
岳一川《和平之所》_综合材料_80x40m_2022
颜色的使用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偏好,也是心灵状态的体现。你当下的心性是怎样的,也会选择相对应的颜色。例如白色能够折射出千万种颜色,黑色能够吸收各种颜色。而其他颜色都存在于黑色与白色之间。那些高明度高亮度的色彩就像音乐,我们在高音区弹奏几个高音,作为点缀。有时候又会根据画面需要在低音区弹奏音乐,只有相互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段完整风度的旋律。同理,一切颜色都是根据画面需要来构建的。
路
“所知所见所感”
岳一川《小世界》_综合材料_39x117cm_2021
我的作品之间确实有一条隐形的线索,但并未我刻意为之的,一切都是在自然中逐渐生成的。人生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对于世界的认知,一切都和你当下的状态密不可分。
岳一川《天地瀑布》_综合材料_120x40m_2022
从《黑山》对于工业化、人工化自然的反思,到《几何的世界》对于古老形式与新世界之间关系的探索,再到《守护之山》对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联性的体会,对于一体性的思考,以及《时空之石》中对于宇宙时空维度的想象和思考,其实都是走在在同一条路上。这个故事就是每个人人生路上的所知所见所感。
跳脱小我
“脱离限定看世界”
岳一川《一天》_综合材料_510x170cm_2018
我所理解的艺术家是发现、提出问题的人。艺术家提出问题,但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仅仅是发现、提出问题其实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同时,艺术家运用或创造一种语言,去阐释这些问题。这其中隐含了各自的角度。
岳一川《山音》_综合材料_86.5x124.5cm_2017
如果说我个人的话,通常我不会给自己下定义,认为自己是艺术家或者是怎样的身份,我通常会脱离这些限定去观看世界。毕竟每个个体的小我都比较有局限性,只有从小我中尽可能跳脱出来,才有可能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融入
“是艺术,也是生活”
岳一川《雪山图》_综合材料_79x39cm_2022
生活与艺术是一体的,并不存在一个截然的二元对立和分别。吃饭是艺术,画画是艺术,和人闲聊也是艺术,同时这也是生活。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不同维度的世界,并且将彼此贯通在一起,当真切体悟到时空之奥义了,一切就不会很割裂,一切都是简简单单,自自然然的存在。
岳一川的最新个展「守护之翼」10月8日-11月19日在北京798艺术区Tong Gallery+Projects L空间展出中。
(来源:AreYouMeStudio )
画家简介
岳一川
1988年生于山东
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获学士学位
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
2021年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就读博士
参展经历
2022《虎虎生威》入选prada“虎年行动”
2022 设计动面 《崔文子学仙》入围英国 Encounters flm festival 与瑞士萨维尼电影节
2022“艺术苏州一—我们身在历史何处”国际艺术交流展,过云楼,苏州
2021“与古谋皮〞美博空间,北京
2021入围“旦艺术〞青年艺术家收藏计划,北京
2021“转音一—当代青年工笔研究展”,798方圆美术馆,北京
2021第十七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
2021 DNA SHENZHEN 设计与艺术博览会,美博空间,深圳
2020“孤瓜独展”,古美艺术中心,上海
2020繁星计划青年艺术展,树美术馆,北京
2019个展“黑山”,798集祥艺术中心,北京
2019作品《黑山》参加“斯图加特”中德艺术家交流展(西安站),贾平凹文化艺术馆
2018作品《黑山》参加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世纪坛美术馆
2018作品《海浪》参加“云路”群展,亦安画廊
2016作品《雪石图》参加“初心一—第五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798玫瑰之名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