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海阑干——杨家伟书法作品展
主办单位:
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内蒙古书法家协会
内蒙古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
承办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康巴什区长润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学术指导:
内蒙古美术馆
协办单位:
内蒙古雅汇城市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座谈会:
2023年10月22日10:00(美术馆一楼)
展览时间:
2023年10月22日--11月5日(周二-周日 09:00-17:00)
展览地点:
内蒙古美术馆(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东街20号)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读杨家伟书法后有感
在没去内蒙之前,我的印象中那是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壮丽场景,这跟中国书法似乎是毫不相关。但是在读博期间,导师李一先生带领我们参加过两次内蒙的博士书法展览:一次是“艺舟双楫——中国书法城全国首届博士书法邀请展暨博士论坛”,一次是“心路传拓——乌兰察布之夏全国博士书法邀请展暨博士论坛”。后来我又跟师兄段永城在巴彦淖尔举办过俩人的书法小展,通过这三次活动,让我彻底改变了对内蒙的看法,虽然它不像山东、河南、陕西等地那么有书法文化底蕴,但是那边热爱书法的群众基础非常好,尤其是近些年乌海举办了各种大型的书法活动,让更多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开始了解内蒙的书法现状。所以,当我听到杨家伟毕业后去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我并不感到十分惊讶。后来,家伟去在内蒙开始了全方面的发展,首先,他积极为师大书法专业的建立而奔波努力,其次,他又被选为内蒙古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由此,家伟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师大书法专业的创立者和当地书协的领导者。这两点都体现了家伟在各方面突出的能力和水平,已经超出同辈人一大截。可以说,他达到了很多年轻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最近,家伟要在内蒙举办个人的书法展览,听到后非常高兴,也非常期待。通过看他发的作品图片,也感到颇为震惊,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写出来如此多精品力作,着实不易。为此,想谈一下我对他书法作品的几点感受。
《此心安处》隶书 行书140cm×68cm
首先,家伟这次展览很多内容都是自作诗文,这一点尤其让我钦佩不已。如今年青的书家在书法技法方面的确成绩喜人,但是在书写文辞方面却存在较大的缺陷,这也是近些年中国书协在全国展览评审期间,非常看重自作诗文或者书写用字问题的原因所在。所以,自作诗文并不是简单地能写诗或者写古文,而是通过诗文这种创作形式提高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从事书法这条路,学历未必能成为书法道路上最必要的条件,但是传统文化的积累和修养一定会影响着书家未来发展的高度。
其次,家伟这次展览作品中,隶书占了很大的比例,可见隶书是他非常喜欢并用功较多的一种书体。在这些作品中有一组临摹作品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就是他以《石门颂》《张迁碑》以及骨签、汉简来改写《曹全碑》,并写得非常成熟,完全没有“违和感”。当看到这组作品顿时让我非常兴奋,彼此之间似乎找到一种默契,因为这种临摹方法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为此想说一下我对于隶书临摹和学习的三种方法:第一,写实性的一般临摹,就是将不同风格的隶书写出原本不同的样子来,以训练自己驾驭毛笔表达临摹对象的能力,我认为这是一种想对简单的学习方法。第二,写意性的临摹,不同书家对此理解也各不相同,有的书家为了写意而刻意临摹不像,或者极力夸张对比关系,但是我所理解的是用自己已经擅长的隶书方法,将将多种不同风格的作品用一种笔法使其统一起来。前一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东京博物馆藏何绍基所临《张迁碑》和《石门颂》,两件临摹作品之间几乎没有太多区别,完全是何绍基自己的风格,其实这是一种借助前人作品写自己的方法。相对第一种方法,我觉得这是隶书或其他书体学习的第二个阶段。这两种隶书的取法过程在家伟作品中都有体现,既有那种界格限定整齐排列的作品,也有打破界格参差错落的作品,大都写得轻松随意,异彩纷呈。第三种方法就是转换性临摹,就是将某一种隶书用另外一种风格表现出来,如家伟用其他风格隶书来改写《曹全碑》一样,这是一种拓展性临摹或者创作方法,这是我一直思考并尝试的教学方法,我认为这是检验自己临摹水平非常好的方式之一,也是从临摹走向创作非常好的路径之一。关于这一问题,家伟是否有其他想法,还需要当面向他请教。
自作诗《秋日杂感》隶书 248cm×122cm
除了隶书之外,这次展览作品写得较多是行书。家伟的行书主要取法二王、米芾、王铎等帖学系统,既有临摹的作品,也有创作作品,尺寸和形式也各不相同。前些年我看他现场写行书,用笔十分丰富,笔锋的中侧锋转换非常娴熟,当时还调侃他是否学过我们山东的魏启后先生,他笑而不答。其实我想表达是他的笔性的确非同一般,后来也知道他的行书也入选了全国展。这次我看他的行书作品较前几年更加成熟,更加生动,似乎没有了前些年那种“炫技”表现。尤其一些小字题跋和长篇作品给我印象最深,比如那件《学书感怀》,字数极多。我一直认为行书最难的是长篇作品,变化过多会显得凌乱,变化少则显得单调。在这件作品中看不到家伟太多所谓形式对比,他不同于当代很多展览体行书,为了追求形式对比,尽可能将所有对立矛盾都施加在一件作品中,几乎每件作品都有一两个极其夸张的字形作为通篇的“字眼”以夺人眼球。家伟绝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刻意行为,更多是单字与单字的排列,只有少数两字相连笔,但是上下字的脉络极为畅达,通篇洒脱自如,随性所致。初看平淡无奇,细细品读却极具细节变化。家伟也写篆书和楷书,比如他临的《秦诏版》,将原作奇正相生结构变化表现得极为到位,又通过墨色的自然转换,更富浑厚、朴拙的金石之气。他的楷书带有明显的行书笔意,轻松自如,书写流畅,圆润华滋,也逐渐有了自己的面貌特点。这次作品全部看完,让我从中受益匪浅,其中部分我喜欢的作品也都单独选出,日后慢慢品读。
李一所赠拓片《浩然之气》题跋隶书 行书35cm×70cm
我想家伟今天书法所取得的成绩一定离不开他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是在不断反思自我、否定自我的过程中砥砺前行,正所谓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最后,祝家伟在书法道路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也祝本次展览圆满成功。
(文/聂国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书法专业讲师,2023年8月1日于泉城济南)
书法家简介
杨家伟,1983年生于河南新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博士,导师李一先生。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学习学术委员会主任。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书法大展、“尚意东坡——中国当代名家书法精品展”、“翰墨传承——2016中国美术馆学术提名展”等国家级展赛。编辑出版《绍兴米帖卷九》(湖北美术出版社)。论文《宗唐溯晋——复古视角下的元代士人法书鉴藏研究》荣获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沈鹏民生奖学金优秀奖,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