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0-12 16:17:13
听新闻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青山赋1 ║ 30cm×6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山水画创作贵在有意境,要求“思与境偕”。“境”不同于现实之景也不等于语言形象,它是“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也就是说意境产生自意象而又超越于意象。它是那种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世界实相和人生真谛的艺术化境。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青山赋2 ║ 30cm×6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思与境偕”却又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秋红”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青山赋3 ║ 30cm×6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傅抱石在《中国画变迁史纲》中分析李成时指出“对景造意,不是无景造象,也不是对景造形,造意而后,自然写意”。非常准确地阐释了对景写生的关键在于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对景写生写得是由景所引起的此时此地的情和意,不是无视自然任意乱画,也不是对景机械的抄写客观的形。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青山赋4 ║ 30cm×6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对景造情与对景摹写的本质区别在于,对景写情者,作者根据由自然景象所引起的内心涌动的情感所产生的意象,随意取舍自然物象,通过心中的融筑,进而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表达新的感受。如傅抱石,由对四川地区苍郁之山的喜爱而创散锋笔法;再如,范宽终日面山而坐,沉吟其间,创雨点皴以表现关陕一代体貌伟岸如鼓状的崇山峻岭……凡画史卓然成一大家者,无不如此。而对景摹写者,则盲目被动机械的抄写自然,做自然主义的如实反映、如实描写,琐碎的罗列自然景观,不懂得概括取舍,更谈不上创造。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青山赋5 ║ 30cm×6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写生的目的有多种,写生的方也就有多种。研究自然式的写生,需要细细的去观察、研究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的结构、规律,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刻划出来,可以用硬笔,像画素描一样深入严谨;注重感觉感受式的写生,以归纳提炼笔墨语言、表现某种感受为目的,当以水墨塑造为主;以某种审美、人文关怀来统摄升华的写生,注重情、境的诉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创作式的写生,是古人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式的写生——创作方式。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青山赋6 ║ 30cm×6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写生的作用就是,把一种变得精细的形式回到自然中、回到创作的本源去。写生作品与创作作品是不同的。写生作品可以不完整,但必须生动,要准确地表现出当时的感觉,不能被动地画景物,要由景而情,由情而境,由境而画,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即情感。创作作品,整体形式语言必须要升华,画面结构必须严谨统一,个性化语言更加突出。同时,要保留对生活的感受,有“生”的感觉。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青山赋7 ║ 30cm×6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对于对景写生的看法,有很多人认为传统山水画家注重饱游沃看,很少对景写生。而今之大规模的对景写生,来源于西画,对山水画发展是有害的,不提倡对景写生。其实,对景写生与饱游沃看都是深入认识自然的手段,目的在于引自然入心中,从而进行艺术创造。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青山赋8 ║ 30cm×6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画画的好不好,不在于使用哪种方式,而在于对自然认识的深入不深入,表达的准确不准确。而不在于刻意于某种方式,只要对绘画有益的都可以。更何况古人也不是不写生,荆浩携本写生(松树)万株,黄公望皮囊中常置纸笔,凡遇好景必写之……还有近代时期那么多卓有成就的大家,哪一个不是得益于写生。不能把自然留于心中者,即使对景写生也不能画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而得自然之真气者,就是不对景写生也能画出鲜活的画来。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青山赋9 ║ 30cm×6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画面上的空间是心灵的空间,是境,是一种感觉、感情的凝聚。但这种心灵的境一定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生活中的确有很多这样的情景(景致)在不经意间刹时撼动你,让人领略到一种强烈的美的感动,享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体验。

当把这种感动用合适的语言在画面上表现出来时,便成为艺术。山水画中的“六远”就是一种心理上的空间,它总是引人入胜,让人在曲曲折折的山路上、悠悠的白云流水、青山幽岩中,得到宁静和升华,这就是山水画的魅力。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青山赋10 ║ 90cm×6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遍学法度的真正目的是走向“无法”,由有法而至无法。但只要有绘画就不可能无法,这里所谓“无法”,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指无定法,能够根据画面内容需要自由地使用或创造新的表现方法。但新的方法一经创作出来便会成为一种定法。

实际上,一个人在进行创作时,无论他怎样注重使用准确的(新的)语言,都不可能完全突破自身的局限性,从而形成一些固定的东西,这些固定的东西有时候会被称为风格。所以说“无法”只是画家创作时的一个口号,一种理想中的状态。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青山赋11 ║ 90cm×6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对于传统要学习、继承、发扬,这似乎是一个人人都在谈,都要从此做起的常识。然而继承传统要学习什么、发扬什么,这是对待传统问题的关键。

当然,对于传统我们不但要学习其技法,更要领悟其精神、继承其精华、发扬其特质。对于从事中国画的专业人员来说,学习传统必然是从技法开始的,然后由表及里,逐渐深化而至高。这样,学习传统仅停留在技法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样式、符号、技法只是表象,如果认为用传统的程式符号来创作就算是继承传统,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理想的状态应该是熟练掌握传统之技法,深悟传统之精神,根据时代以及创作主体情感之需求,合理地利用传统之技法,并创造新技法。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青山赋12 ║ 90cm×6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敬畏”在我年轻的记忆里,它常常与“怕”在一起。现在,它却是一种深深的感动,与敬重、尊敬在一起。生活中值得我们敬畏的东西太多了:四季交替的自然之力、弥久而愈醇的经典之作、发自内心的炙热情感、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忍耐、平淡如水的生命历程、花儿的绽放、树皮的沧桑、悠悠的白云……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在那么一刻因为你对生命的领悟而在刹那间让人有了敬畏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人明白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青山赋13 ║ 90cm×6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我越来越认识到绘画是一门学问,它需要画家不断地去学习、研究、积累、修炼。绘画注重画家才气的重要性,但更强调日积月累的修为。如果仅拼才气,只会昙花一现,时间久了,那股子劲过去了,没有丰厚的学养与生活涵养,艺术生命也就很快终结了。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青山赋14 ║ 90cm×6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绘画是源自内心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有多大多深,引起的艺术变革就有多大。然而内心的力量来自哪里?靠生活的不断蒙养,靠画家心性的不断修为。一方面向外诉求自然,用心体悟自然,不断提升与自然息息相通的能力,以无限丰富的生活为蒙养。另一方面不断学习,以史为鉴,以文为养,以势为引擎。然后返心自照,熔炼锻造,寻求内心的真正需求,融汇成创作的力量。第三,要不断练习实践,不断探索,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青山赋15 ║ 90cm×6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传统是历史,是历史上一个一个的节点连在一起。隐含在这些节点中共同的、一直流传至今的东西,便是传统。传统之于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积淀的很久很厚,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命脉。所以,对于一个山水画家来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传统的重要性。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青山赋16 ║ 90cm×6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黄公望《画山水诀》中说积墨法,“由淡开始,积加至可观处,以浓墨、焦墨提醒之。”其要紧处在“积加至可观处”。何为“可观处”,是要靠心理把握的。在不同画家那里有不同表现。黄公望的干笔淡墨、吴镇的湿笔重墨、王蒙的繁笔、倪云林的简笔……表现出来的形式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笔墨处理方法都不一样,每个人心里的“可观处”有不同的滋味。初学山水者,应细细去体味、把握这些“可观处”的不同,才能更好地理解积墨法的精妙处。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青山赋17 ║ 90cm×6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黄宾虹说:“山峰千态万状,所以气象万千,它如人的状貌,百个人有百个样。有的山峰如童稚玩耍、嬉嬉笑笑,活活泼泼;有的如力士角斗,各不相让,其气甚壮;有的如老人对坐,读书,论画,最为幽静;有的如歌女舞蹈,高低有节拍。当云雾来时,变化更多,峰峦隐没之际,有的如少女含羞,避而不见人;有的如盗贼乱窜,探头又探脑,变化之丰富,都可以静而求之。”这里黄宾虹所说的山峰的千姿百态,并不是仅指山峰外形上看起来像老人、小孩、少女等。更多的是指山峰内在的气韵、气质像老人、小孩。很多人认为把山峰画得像狮子、老虎什么的,觉得与众不同,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这种认识是很低级的,是不懂得山水的“内美”。画山水重要的是要表现出山水的气质,即“内美”,从而彰显人的精神。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山花烂漫1 ║ 30cm×3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所谓“复古”,中国人“信而好古”,喜欢搞“复古”运动。但我认为,中国人所谓的“复古”往往不是真正的亦步亦趋照搬古人,而是“托古改制”。历史上的几次山水画复古运动,大都是针对时弊而发起的,是依古创新。“复古”首先是以历史上的经典为楷模,回归、学习,认识上达到经典的艺术高度,然后借古开新。比如赵孟頫提出“画贵有古意”。他说的“古”是指董巨一派的传统,是针对当时南宋后期以来流下来的院画末流积弊提出的。同时,他提出了“书法入画”,注重绘画中书法用笔的书写性,从而引发了元代山水画的新发展。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山花烂漫2 ║ 23cm×3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反观历史,文化从来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至今还没有世界大同的文化出现。民族文化说到底是一种地域文化,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世世代代共同创造的一种文化的精华。但就地域文化的狭隘性来说,如果过多地沉溺于其地域性,不注重积极吸收、变革、发展,就必然会停滞、低迷、萎缩,最终被其他更先进的文化所代替。地域文化要长久发展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它必然海纳百川,不断萃取精进,达到世界先进文化所具有的高度,才能成为世界的。也就是所谓的“民族的即是世界的”。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山花烂漫3 ║ 23cm×3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作为一名合格的画家,首先是一个高尚的人,精神境界要高,精神不灿烂如何有好的作品产生。第二应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对社会有担当,懂得感恩、回馈。不沉迷于小我的状态里,扭扭捏捏,故作姿态,而走向媚俗。要把个人融入到社会、天地之间,以大我的境界创作好的作品。第三,画好画是画家的本份。心无旁骛,几十年如一日地沉溺于艺术,坚持不断,高瞻远瞩,勇于探索,不断超越。不能早早地结壳,死守着自己已有的样式不变动,要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来。

(文/侯弟坤)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山花烂漫4 ║ 23cm×30cm ║ 纸本设色 ║ 2022年

(来源:七零后水墨)

画家简介

侯弟坤话《青山赋》 | 情动于先,造意于先,写意在后

侯弟坤,山东临朐人。现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书画家协会会员、山东女书画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山东省民盟会员。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