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岸——杨越作品展 ·
时间:10月12日-12月12日
地点:青岛海信广场5F艺术中心
免费入场观展
铜版画并非中国传统版画门类,而是欧洲版画的主要类型之一。从中世纪晚期到文艺复兴,欧洲雕刻铜版画(engraving)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技术和艺术方式,涌现出丟勒这样的艺术大家。而铜版画传入中国很晚,清代中期宫廷曾用雕刻铜版技术制作战争题材的纪念性作品,20世纪20 年代才开始在印刷行业中使用铜版为图像制版。直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徐悲鸿委派陈晓南赴英国系统学习铜版画,铜版画才作为艺术手段被引入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三版展”(铜版、石版、丝网版)的定期举办,才真正让铜版画成为美术学院教学和艺术家创作的重要版种。
杨越《迷失的记忆》铜版画
杨越《迷失的记忆》铜版画
“从技法上来看,杨越先生的铜版画主要以蚀刻为基础,辅以干刻(dry point),并越来越多地使用飞尘和一系列特殊技法来展现微妙的细节效果。
在杨越2000年以后的作品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更加一致,心态和手法也更加自由。不仅对作品视觉效果的控制力更强,而且艺术的精神力度也不断增加。一方面,飘动的纸张、抽屉,行走、跳跃的猫,都让人想到他早期作品中掠过画面的鸟,疾行飞奔的马;另一方面,超现实主义的奇异空间进一步演变,成为多视角的重组,有的甚至接近平面。明确的现实社会时空渐渐在作品中隐退,而无法识别的心理空间则持续在蔓延。”
(文/盛葳,《美术》杂志编审、副主编)
《流逝2》 25_33cm 铜版 2010年
《漂浮2》79_59cm 铜版 2015年
《归来》79_59cm 2016年
“在杨越的作品中,大面积的空白显示了艺术家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构图的修养,这种计白与黑的结构要求艺术家对于形象的取舍与符号的运用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虽然如此,杨越并没有走向纯料化的极限艺术,而是采取了综合性的表达方式。在他的作品中,素描性的手绘,与符号化的动物及静物形象,都体现出一种绘画式的轻松与快感,而少量的拼图作品中,作为背景与空间的空白为大面积的色彩与材料所占据,具有油画般的凝重强烈。所有这些作品,都体现出画家对自然与社会进化中的活动痕迹的关注。”
(文/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旅行日记》
“杨越亦是版画家,兼及水墨,其专擅铜版,语势清俊镇密,综合多种手法,从容地搭配万千物象,画面时间与空间也处于自我安放的状态,用以构建内心世界的秩序与情怀,有超现实的哲思和慰藉。与他的版画不同,他的水墨则从写生中来,画面中的乡村、城市都是具体的,客观而真实,无论是画中国还是画欧洲,都是其所亲历的场景,都是极普通的日常所见,田园山峦、屋舍、街巷、每每安静而坦荡,清爽地横亘在天地之间。但你会发现他的写实不是目的,用视觉所及的物象建构一种语言系统,一种水墨画中不经常呈现的语势语境才是他的目的,将建构语言作为目的,意在实现一种超越,是艺术家近于普遍的追求,而杨越有自己的选择。”
(文/杜大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雍凉行》143_120cm 2019年
《日记1》2012年
《日记2》 2012年
《机器鸟》铜版 27cmx33cm 2010年
(来源:青岛海信广场)
画家简介
杨越,1960年生
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版画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历任中国国家画院版画研究所所长、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执行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
中国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
▶ 获奖
1990年:全国第十届版画作品展览 铜牌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办
1991年:“北京—台北”当代版画展 杰出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铜奖——中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1999年:“80--90”年代优秀版画家作品展“鲁迅版画奖” ——中国版画家协会
西班牙第二届国际版画展“委员会奖”
2001年:第七届“铜版、石版、丝网版”全国三版展 银奖 (廖修平版画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03年:全国“金彩奖”美术作品展 优秀奖——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3年:第十届全国艺术节 优秀作品奖——文化部主办
▶ 公共收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美术馆
中国文联
中国美术大事记
上海美术馆/广州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青岛市美术馆/浙江省美术馆/贵阳美术馆/黑龙江省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青海美术馆/青海省博物馆/北京水立方美术馆/济南市美术馆/哈尔滨艺术宫版画博物馆/新疆当代美术馆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画院/四川神州版画博物馆/安徽省文联/中国华为集团
美国波特兰艺术博物馆、美国戈登版画艺术中心
美国西北美术学院、美国美洲银行
加拿大永新能源及美、日、法、韩等个人收藏